百科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目的:
1、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3、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已经学到的探究方法。
探究实验:
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步骤: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4)5-10分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
相关试题
小光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几种处理(处理1模拟了口腔中牙齿、舌、唾液的作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管 实验材料 唾液 清水 处理方法 1 馒头碎屑 2毫升 0毫升 充分搅拌后放入37 ℃温水中 2 馒头碎屑 0毫升 2毫升 充分搅拌后放入37 ℃温水中 3 馒头碎屑 2毫升 0毫升 不搅拌,直接放入37 ℃温水中 4 馒头块 2毫升 0毫升 不搅拌,直接放入37 ℃温水中 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 试管编号 加入材料 水温(℃) 恒温时间(分钟) 加碘液后的现象 1 馒头碎屑+唾液2mL 90 10 A 2 馒头碎屑+唾液2mL 10 10 B 3 馒头碎屑+唾液2mL 37 10 C 4 馒头碎屑+唾液2mL 37 10 D 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关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记录。 试管号码 1 2 3 4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清水 馒头碎屑、 唾液 馒头碎屑、 唾液 馒头碎屑、唾液 温度 37℃ 37℃ 100℃ 0℃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完成“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后,爱动脑筋的小冬同学向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他哺乳动物的唾液是否也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呢?老师建议他通过进一步探究来寻找答案,并指导他从健康小狗(体温38°C)的口腔中提取到一小杯新鲜的唾液。现在小冬同学邀请你与他合作,共同来完成这个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1)你们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狗的唾液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根据这个目的,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设置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B试管中加入2mL清水的作用是作为一种_______。保温10分钟后,取出两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3)如果A试管中未出现变蓝的现象,但B试管中出现变蓝的现象,这说明狗的唾液对淀粉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消化作用。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1)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2)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_____色。
(3)结果分析:
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___部位就开始被消化。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该同学做此实验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号试管加碘后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号和2号试管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在这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___他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从此对照实验的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能消化淀粉.
(4)1号试管和4号试管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从实验的现象可以看出____________可影响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
(5)2号试管和4号试管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吗?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该同学的探究实验可以看出,淀粉最初是在人体消化道的________开始被消化的。徐杨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1)和(2)的结果对比说明__________中含有__________,它能消化淀粉;(1)和(3)的结果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2)如果将(2)号试管的清水改成唾液,然后将(1)号和(2)号试管分别放入37℃和80℃的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加碘、摇均,能变蓝的是______________。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2毫升新鲜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2毫升新鲜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以上3种处理中馒头的量相同)请回答: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和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请回答:
(1)上述实验中,只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是________号试管,3号试管中馒头块既没有切碎,也没有搅拌,起________作用。
(2)5-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_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分泌都有关系。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下: 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溶液不变蓝。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有关。
(1)实验在设计和操作上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并纠正。
(2)该同学描述的实验现象是否与他所做实验的实验现象相符?______________。如果不符,请你重新描述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____。一合作小组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做了四种处理,方法见下图。他们小组将4个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请问: (1)媛媛同学做的1号试管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其他同学做的是1号试管的对照实验。你分析一下,其他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有不妥之处吗?如有,请指出应如何改正?
(2)立伟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的作用,所以变量是_______;小娟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的作用,所以变量是_______;天天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的作用,所以变量是_______。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如果在恒温水浴前就在2支试管内都加入了碘液,实验中将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 ] A.都变蓝,水浴后蓝色都褪去
B.都变蓝,水浴后蓝色都不褪去
C.都变蓝,水浴后1号试管蓝色逐渐褪去,2号试管不褪色
D.都变蓝,水浴后2号试管蓝色逐渐褪去,1号试管不褪色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1)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2)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 ___。
(3)结果分析: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___。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________吸收。
(5)能力提升:实验中,两支试管需要在37℃的水中保温。假如没有温水,你能想个最简单、最快捷、最便利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研究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为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__,对照组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____,实验结论是 。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活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本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
B.为了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温度应控制在37℃
C.实验结果说明了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滴加碘液后,原来加清水的试管颜色变蓝,而原先加唾液的试管不变蓝实验设计与探究: (1)在下表1-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馒头碎屑、馒头块。在此基础上请你设计一个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完成表格) (2)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水中处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体温升高时,对消化酶的作用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变蓝色的是______ 号试管,结论 _________。
(5)馒头变甜与______的分泌及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作用都有关系。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猜想,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还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A、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B、取2支洁净且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做如下处理:
在①号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将2支试管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在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E 、观察并记录各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 )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请将实验的B步骤补充完整。
(3 )该实验的C步骤有待改进,请将改进的方法记载本步骤的横线上。
(4 )该探究实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 _____;本实验中设置②号试管的目的是 _________。
(5 )在①、②号试管中,会出现蓝色的试管是 _____,出现蓝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元旦假期,他做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Ⅱ: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做如下处理:(如下图)(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_______的消化作用。
(3)实验D过程中,[1]号试管中颜色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2]号试管浆糊颜色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两只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
(5)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成5℃,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________。
(6)如果将C过程与D过程对调一下顺序,实验现象可能是________。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所需温度为37℃,原因是 [ ] A.温度越离,反应越快
B.温度越高,反应越充分
C.人体口腔的温度为37℃,最通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
D.37℃馒头发酵,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某学习小组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做了四种处理,探究实验方法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a.甲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mL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
b.乙同学:将馒头碎屑放人②号试管,注入2mL清水,并进行充分搅拌。
c.丙同学:将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注入2mL唾液,不进行搅拌。
d.丁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④号试管,注入2mL唾液,不进行搅拌。他们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保温5min,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甲同学做的①号试管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头、唾液的作用,其他同学做的是①号试管的对照实验,对其他三位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的不妥之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乙同学做的实验与甲同学做的比较存在两个变量
B.丙同学做的实验与甲同学做的比较存在两个变量
C.丁同学做的实验与甲同学做的比较存在两个变量
D.以上三项都对
(2)应该如何改正该同学的实验?
(3)①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的作用,所以变量是__________。
②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的作用,所以变量是__________。
③丁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的作用,所以变量是__________。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思考
①在收集唾液前为什么要用清水漱口?如何收集唾液?
②实验中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剞在37℃左右?如何控制?
③如何检测淀粉是否完全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④馒头中的蛋白质能被唾液消化吗?为什么?
⑤实验中设置加清水的乙试管的目的是什么?馒头在口腔中越咀嚼越有甜味。这说明在口腔中进行了哪些消化方式? 下表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若以1和3为一组,则实验的变量是 。
(3)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号试管,淀粉被完全分解的是 号试管,除口腔外,淀粉的消化分解还可在人体的 内进行。
(4)若证明“37℃”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最佳温度,请写出设计方案。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_必要(填“有”或“不”)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__。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 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观察到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变蓝、不变蓝)。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樟树中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与①进行对照实验。
(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
(3)在设计方案时,有的同学建议:“除了以上这四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五种处理,即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五种处理有必要吗? 。
(4)①处理一段时间后,向试管中滴加碘液,试管内液体是否变变蓝?________。下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___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___。
(2)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___ 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___________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3)B步骤中的“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_____________中。某小组用馒头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在A、B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2mL;③向A试管中加入2mL唾液,进行搅拌;④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⑤将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10min;⑥观察两支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并得出结论。请你指出此实验设计方法步骤的错误。下面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 (1)A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和D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_____。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收获,我们可找出以下归纳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要想让唾液发挥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
C.试管内的混合液,如加碘变蓝,则证明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D.富含淀粉的芋头汤,加入含碘的食盐后,汤会变蓝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嚼碎与唾液混合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嚼碎与清水混合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混合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作为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作为对照。
(3)若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___________。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的同学指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应该进行第四种处理,这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混合不搅拌”。你认为这种处理______必要。(填“有”或“不”)明明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图,请你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 (1)明明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将A、B、C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这么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10min后,明明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加碘液,摇匀,其中不变蓝的是___试管。
(3)A和B的结果对比说明_____中含有________,它能消化淀粉;A和C的结果对比说明________的作用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4)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A试管和B试管所设的条件不同。因此,它们是一组______实验。
(5)酶是由______产生的,具有_______能力的一类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消化酶的作用像剪刀,可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______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他做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第2步: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A、B,做如下处理:在A号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
第3步:将2支试管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 。
第4步:在2只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夜,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 。
(2)请将该实验的第2步补充完整。(直接写在第2步下面的横线上)
(3)该实验的第3步有待改进,请将改进后的做法直接写在第3步下面的横线上。
(4)如果A试管中没有变蓝,B试管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 (1)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实验材料后,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2)表中C: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A和B都可能: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1~4四组实验的过程和分别出现的现象A~D,经过认真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 (1)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实验材料后,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C: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A和B都可能: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比较1~4四组实验的过程和分别出现的现象A~D,经过认真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_.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 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 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观察到3 号试管的颜色变化,B处应填______.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4)如果1 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A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2滴 试管内颜色变化 不变蓝 变蓝 B 变蓝 变蓝 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请问该小组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 试管编号 甲 乙 丙 丁 加入物质 浆糊 唾液 浆糊 唾液 盐酸 浆糊 唾液 浆糊 唾液 温 度 37℃ 37℃ 100℃ 0℃ 时 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将等量的唾液和清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馒头碎屑的试管A和试管B内,搅拌均匀,再将两只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取出试管并滴入碘液,发现A不变蓝、B变蓝.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 A.唾液不能使淀粉发生变化 B.清水可以将淀粉分解成其他物质 C.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D.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成其他物质 请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推知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试管编号 放入馒头 加入清水 加入唾液 振荡、搅拌摇匀 处理温度与时间 冷却后加碘液 1 碎屑 0 2毫升 37℃/10min 2滴 2 碎屑 2毫升 0 37℃/10min 2滴 3 整块馒头 0 2毫升 37℃/10min 2滴 某中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以上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
(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
(3)以上三种处理中,哪种处理不妥,请回答并指正______.
(4)在设计此探究方案时,有的同学建议:“除了以上四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五种处理,即: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五种处理有必要吗?______.(1)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步骤,据此回答: A B 1、加入1%浆糊 2ml 2ml 2、加入 2ml(清水) 2ml(唾液) 3、振荡后保温 37°C水浴10分钟 37°C水浴10分钟 4、加入碘液 冷却后加2滴碘液 冷却后加2滴碘液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______.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__必要(填“有”或“不”)下面是一组探究食物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能证明口腔中的牙齿和舌头对馒头消化具有作用的对照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无法证明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