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轨迹方程
求曲线的方程
1 直接法
步骤
(1)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2)设点:写出适合条件的p(M)的集合P={M|p(M)};
(3)表示: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简: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下结论: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化简前后方程的解集是相同的,步骤(5)可以省略不写,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说明。另外,也可以根据情况省略(2),直接列出曲线方程。
2 定义法
(1)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一直曲线的定义,则可根据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2)如果动点的轨迹与圆锥曲线有关,则可运用圆锥曲线定义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3 相关点代入法
如果所求轨迹中的动点,随着另一动点的运动而运动,而另一动点有在某条已知曲线上,常设法利用轨迹中的动点坐标(x,y),表示已知曲线上动点的坐标(x1,y1),再将它代入已知曲线的方程即可。
4参数法
如果很难找出动点坐标满足的关系,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建立起动点坐标x,y之间的联系,然后消去参数得到曲线方程。
步骤一般为
引入参数——建立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得到等价的普通方程。
5交轨法
如果所求轨迹上的动点,是两条动曲线的交点,可用两曲线的方程联立解得。
已知平面平面,直线平面,点P∈直线,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为8,则在平面内到点P的距离为10,且到直线的距离为9的点的轨迹是 [ ] A、一个圆
B、四个点
C、两条直线
D、两个点如图,设抛物线C:y=x2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l:x-y-2=0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
(1)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PFB。在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两个顶点A,B坐标分别为A(-1,0),B(1,0),平面内两点G、M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2)MA=MB=MC,(3),
则△ABC的另一个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 )。在直角坐标坐标系中,已知一个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2的圆,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y轴作垂线段PP′,P′为垂足,
(1)求线段PP′中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过点Q(-2,0)作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设N是过点(,0),且以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上一动点,满足(O为坐标原点),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使得四边形OANB为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1)满足的点P(x,y)的轨迹是双曲线;
(2)到直线3x+y-2=0的距离等于到点P(1,-1)的距离的点的轨迹为抛物线;
(3)1与100的等比中项为10;
(4)向量内积运算满足结合律;[ ] A.0
B.1
C.2
D.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1)满足的点P(x,y)的轨迹是双曲线;
(2)到直线3x+y-2=0的距离等于到点P(1,-1)的距离的点的轨迹为抛物线;
(3)1与100的等比中项为10;
(4)向量内积运算满足结合律;[ ] A.0
B.1
C.2
D.3记点P到图形C上每一个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点P到图形C的距离,那么平面内到定圆C的距离与到定点A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不可能是 [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直线设M是椭圆C:上的一点,P、Q、T分别为M关于y轴、原点、x轴的对称点,N为椭圆C上异于M的另一点,且MN⊥MQ,QN与PT的交点为E,当M沿椭圆C运动时,求动点E的轨迹方程。 过抛物线x2=4y上不同两点A、B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相交于P点,,
(1)求点P的轨迹方程;
(2)已知点F(0,1),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图,设抛物线C:y=x2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l:x-y-2=0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
(1)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PF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若实数使得(为坐标原点) (1)求点的轨迹方程,并讨论点的轨迹类型;
(2)当时,若过点的直线与(1)中点的轨迹交于不同的两点(在之间),试求与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l平面α,点P∈直线l,平面α与平面β间的距离为8,则在平面β内到点P的距离为10,且到直线l的距离为9的点的轨迹是 [ ] A.一个圆
B.四个点
C.两条直线
D.两个点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0),B(1,1),C(0,1),映射f将xOy平面上的点P(x,y)对应到另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uO"v上的点P"(2xy,x2﹣y2),则当点P沿着折线A﹣B﹣C运动时,在映射f的作用下,动点P"的轨迹是 [ ] A.
B.
C.
D.如图,正三棱锥S﹣ABC中,侧面SAB与底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等于α,动点P在侧面SAB内,PQ⊥底面ABC,垂足为Q,PQ=PSsinα,则动点P的轨迹为 [ ] A.线段
B.圆
C.一段圆弧
D.一段抛物线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AA1=2, 点M是BC的中点,P是平面A1BCD1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M≤2,P到A1D1和AD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轨迹的长度为 [ ] A.π
B.
C.
D.2(选做题)
在极坐标系中,O为极点,半径为2的圆C的圆心的极坐标为.
(1)求圆C的极坐标方程;
(2)P是圆C上一动点,点Q满足,以极点O为原点,以极轴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求点Q的轨迹的直角坐标方程.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底面为正方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垂直,M为底面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MP=MC,则动点M的轨迹为 [ ] A. 椭圆
B. 抛物线
C. 双曲线
D. 直线已知一动圆M,恒过点F(1,0),且总与直线l:x=﹣1相切.
(1)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C的方程;
(2)探究在曲线C上,是否存在异于原点的A(x1,y1),B(x2,y2)两点,当y1y2=﹣16时,直线AB恒过定点?若存在,求出定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已知点P是⊙O:x2+y2=9上的任意一点,过P作PD垂直x轴于D,动点Q满足.
(1)求动点Q的轨迹方程;
(2)已知点E(1,1),在动点Q的轨迹上是否存在两个不重合的两点M、N,使(O是坐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MN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点,Q是圆内异于O点的一定点,点A是圆周上一点,把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Q重合,然后抹平纸片,折痕CD与OA交于P点,当点A运动时点P的轨迹是( ).
①圆 ②双曲线 ③抛物线 ④椭圆 ⑤线段 ⑥射线.已知点A(1,0),曲线C:y=x2﹣2,点Q是曲线C上的一动点,若点P与点Q关于A点对称,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 ) 。 已知一个动圆与圆C:(x+4)2+y2=100相内切,且过点A(4,0),求这个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ABC的三边a>b>c且成等差数列,A、C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0),(1,0),求顶点的轨迹. 以抛物线y2=8x上的点M与定点A(6,0)为端点的线段MA的中点为P,求P点的轨迹方程. 已知斜率为k(k≠0)的直线l过抛物线C:y2=4x的焦点F且交抛物线于A、B两点.设线段AB的中点为M.
(1)求点M的轨迹方程;
(2)若﹣2<k<﹣1时,点M到直线l":3x+4y﹣m=0(m为常数,)的距离总不小于,求m的取值范围.已知圆C1的圆心在坐标原点O,且恰好与直线l1:相切.
(Ⅰ)求圆的标准方程;
(Ⅱ)设点A(x0,y0)为圆上任意一点,AN⊥x轴于N,若动点Q满足,(其中m+n=1,m,n≠0,m为常数),试求动点Q的轨迹方程C2;
(Ⅲ)在(Ⅱ)的结论下,当时,得到曲线C,问是否存在与l1垂直的一条直线l与曲线C交于B、D两点,且∠BOD为钝角,请说明理由.设圆C与两圆(x+)2+y2=4,(x﹣)2+y2=4中的一个内切,另一个外切.
(1)求C的圆心轨迹L的方程;
(2)已知点M(,),F(,0),且P为L上动点,求给出下列命题
(1 )若,则与的夹角为钝角。
(2)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3)过平面外一点与该平面成的直线有无数条.
(4)点满足,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5)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的图像和图像有三个公共点.
则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如下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矩形,且AB=3,BC=,AA1=4,以D为圆心,DC1为半径在侧面BC1上画弧,当半径的端点完整地划过C1E时,半径扫过的轨迹形成的曲面的面积为 [ ] A.
B.
C.
D.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点B是圆内异于O点的一定点,点A是周围上一点,把纸片折叠使A与点B重合,然后展平纸片,折痕与OA交于P点,当点A运动时点P的轨迹是 [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y)为动点,已知点,,直线PA与PB的斜率之积为
(I)求动点P轨迹E的方程;
(II)过点F(1,0)的直线l交曲线E于M,N两点,设点N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M,Q不重合),求证:直线MQ过定点.如图放置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薄片(∠ACB=90°,AC=2)沿x轴滚动,设顶点A(x,y)的轨迹方程是y=f(x),则f(x)在其相邻两个零点间的图象与x轴所围区域的面积为______. P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上一点,过焦点F2作∠F1PF2外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M,则点M的轨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