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①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②分析上面的选段和下面的选段,共同体现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第七》)
答: 。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①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亢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么教他的。 |
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
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都不懂得站立的姿势。 |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第七》)
答: 。
答案
【答案】①C
②体现孔子举一反三的教育思想。
②体现孔子举一反三的教育思想。
解析
【解析】①意思是“不学礼,就不会立足于社会”。(3分)
②3分。
②3分。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主要考察你对名句名篇默写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文化经典《孟子》,按要求答题。 (5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②,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③,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戴不胜:宋臣。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孟子认为一个齐国人教楚国大夫的儿子学齐国话,虽然周围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但只要天天鞭打逼他学齐国话,就有可能学会的。
B.孟子认为把楚国大夫的儿子带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宋王就不能同谁一起干坏事了。
D.“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说明一个薛居州,不能对宋王起到重要作用。
【小题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孟子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②,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③,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戴不胜:宋臣。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孟子认为一个齐国人教楚国大夫的儿子学齐国话,虽然周围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但只要天天鞭打逼他学齐国话,就有可能学会的。
B.孟子认为把楚国大夫的儿子带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宋王就不能同谁一起干坏事了。
D.“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说明一个薛居州,不能对宋王起到重要作用。
【小题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孟子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最正确的是( )。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孔子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主张?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最正确的是( )。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A.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
B.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他的道理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
C.贫穷的人与低贱的人是大家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他们,就不会摆脱的。 |
D.贫穷的人与低贱的人是大家都厌恶的,但不用他的道理去摆脱他们,就不会摆脱的。 |
【题文】阅读下列课外经典短文,完成文后3个小题(9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3分)
翻译:------------------------------------------------------------------------------------------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分)
翻译: ------------------------------------------------------------------------------------------
(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3分)
答: -------------------------------------------------------------------------------------------------------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3分)
翻译:------------------------------------------------------------------------------------------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分)
翻译: ------------------------------------------------------------------------------------------
(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3分)
答: ------------------------------------------------------------------------------------------------------- 。
【题文】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①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②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
【注】①施:给予。②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根据原文填空。(3分)
君子追求□□和□□;而常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在□□上往往存在错位。
(2)根据文意,说说如何避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这一现象的产生。(3分)
答: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①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②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
【注】①施:给予。②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根据原文填空。(3分)
君子追求□□和□□;而常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在□□上往往存在错位。
(2)根据文意,说说如何避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这一现象的产生。(3分)
答:
【题文】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日:“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日:“敢问其次。”日:“言必信,行必果,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日:“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日:“敢问其次。”日:“言必信,行必果,
最新试题
- 1人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 ]
-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
- 3等式x+5x-3=x+5x-3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A.x≥3B.x≥-5C.x>3D.-5<x<3
- 4胚胎发育是从何时开始的( )A.卵细胞产生B.受精作用C.婴儿出生D.受精卵分裂
- 5下图描绘的是公元前5世纪下半期发生的一次政治集会。若为讲演者配上演说词,较为恰当的是 [ ]A.我们要为民主政
- 6安庆迎江区农民张大伯为了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他准备用40米长的木栏围一个矩形的养圈,为了节约材料,同时要使矩
- 7(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设圆ρ=3上的点到直线ρ(cosθ+3sinθ)=2的距离为d,则d的最大值为_
- 8What __________ things do you want to buy?A.elseB.otherC.oth
- 9在括号里加注理由。已知:如图BC=DF,∠B=∠F,AC∥DE。求证:△ABC≌△EFD证明:∵AC∥DE( )
- 10工业上以锂辉石(Li2O·A12O3·4SiO2,含少量Ca、Mg元素)为原料生产碳酸锂。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①L
热门考点
- 1如图,已知二面角α-l-β为120°,AB,CD,AB⊥于A,CD⊥于D ,且AB=AD=CD=1,则BC=(
- 2 读万卷书,语文在书中:读冰心的(《 》),品味歌颂母爱、童真、自我的真情;读(
- 3已知一次函数y=ax+b(a、b为常数),x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那么方程ax+b=0的解是( ),不等式ax
- 4下图给我们的启示 ①调査研究,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②深入实际,才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本质④亲身实
- 5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放有装有白色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某同学对一袋久置在空气中的干燥剂进行
- 6阅读下面对话,掌握其大意,并根据所给字母的提示,在标有题号的右边横线上写出一个英语单词的完整、正确形式,使对话通顺。 J
- 7估计代数式32+12的运算结果应在( )A.1到2之间B.2到3之间C.3到4之间D.4到5之间
- 8同学们在课本中通过“活动与探究”的形式体会了铁生锈,请写出铁生锈所需要满足的条件______.小刚同学经过观察发现长期露
- 9在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3C(g)+2D(g),若起始加入A和B的物质
- 10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A.把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