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去见阿炳(李木生)我宁愿走向黑暗,去与你相见。即使让我白发如雪,我也愿意。只要我能与你生在同时,亲耳听一次从你手指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去见阿炳(李木生)
我宁愿走向黑暗,去与你相见。即使让我白发如雪,我也愿意。只要我能与你生在同时,亲耳听一次从你手指尖淌出的《二泉映月》。
但是,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了。甚至连你当年生活的细节,也都早已被时间的水流无情地冲走了、淹没了。阿炳兄弟,你可知道,一颗悲苦的心是怎样地想念你吗?把我的心捻作你的二胡之弦,如泣如诉地拉奏吧,那上面,正颤栗着与你心的合鸣啊!
饥饿。连衣服也难遮体了。还有寒冷和寒冷中无妻无后的孤独。
北风,雪,破败的道观中的凄清的长夜。更有疾病频频袭来,一只眼睛瞎了,又一只眼睛也瞎了,双重的黑暗,无理地降临在你的壮年。活着,竟是这样的艰难与无趣吗?人,竟会这样的无依无助吗?天亮了又能怎样呢?炎凉的世态不是与这黑暗的夜晚一样冷漠吗?而且天亮了,被欺凌的人的尊严,更会羞辱在光天化日之下。绝望,比双重的黑暗还要沉重地压迫在你敏感的心头。或许,你想到了死。
但是,黑夜惊诧了,它突然看见绝望的手握住了那把破旧的二胡,已经被冷风舔僵的手指,困难但却沉稳地放在了那两股静默的弦上。弓,悄然拉动。
把人世间的痛苦与悲愤,还有哀怨与忧伤,尽情地作一次倾倒吧。
它呜咽着,从一个流浪艺人的悲凉的心田里流出,流向无锡的大街小巷,流向一个又一个也是充满着痛苦与忧伤的心灵。只要是满含悲辛的心灵,哪怕漂泊在天涯海角,也能听懂它,立刻与它相通,并让或干涸或冰封的心灵之泉水重新喷流,从而汇聚成浩淼的湖泊。这是善良但却因此承受着悲剧之痛的心灵自然存在的泉水啊,只要它流动着,让痛苦与痛苦相融,痛苦便会升华为一种博大的抚慰与深沉悠长的感动,从而涵养出一种至善至美的高贵的心性。
这是中国百姓的痛苦与悲愤、哀怨与忧伤,这是一个中国流浪艺人的痛苦与悲愤、哀怨与忧伤。它呜咽着,从无锡小城的街巷间流向一个又一个无依无靠的心田。
仅仅是这些吗?不,不,我分明看见,带着追寻与向往、渴望与呼唤,一个饱受命运欺侮的人挺起胸膛,一颗痛苦的灵魂,点燃在黑夜里……
原来黑夜是可以变作燃烧的炭的,缕缕暖意,怯怯地,但却是坚决地弥散开来。还有光明,动情的光明,羞涩地,又是慷慨地叩动一扇又一扇被漆黑抵紧的心扉。当然还有爱,爱的欢乐,由清清的溪水和着亮亮的月光,酿成甘洌的酒。冻结的心在缕缕暖意中苏醒,被黑暗魇住的梦,也长出月光样的翅膀,向着光明飞翔。叹息与呻吟,都在爱的阳光下化作赞美与歌唱,花儿笑了,鸟鸣蝶舞着,痛苦透了的人生,沐浴在欢乐之中。于是,冰封的中国有春水蜿蜒;半轮明月,穿透浓重的云层,照临冷酷的人间。
阿炳兄弟,在你与泪水一起涨潮的乐曲中,我还分明听到这深沉的感激。你在感激什么呢?是感激上帝赐予你的神弦,还是感激那位女性、那位在你失明之后一直陪伴你到死的女性?不然,你的乐曲声中,怎能如此地充满着女性的柔情与美丽呢?她看见了你,她就来了,与你为伴,也与你的一切痛苦与灾难为伴。寡言、贫穷、疾病、世人的白眼、甚至脏与丑陋,她都宽容地收下。她只把胳膊连同女性的温存和她的生命伸给你,平静地说:咱们往前走。
你与你的女人,不仅让我见识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还让我领略了博大胸怀的壮丽与锦绣。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而人生的美丽与否,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那就看谁能在自己生命的旅程上创造并为后人留下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走进《二泉映月》,湖泊与森林层层环绕着的,正是一座直插云天的青峰。
14.作者说“我宁愿走向黑暗,去与你相见”的主、客观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5.“痛苦与痛苦相融,痛苦便会升华为一种博大的抚慰与深沉悠长的感动”,这里的三个“痛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6分)
16.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多次写到“山岳”、“湖泊”和“森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分)
17.综观全文,作者认为《二泉映月》饱含了哪几方面的情感?请分条陈述。(6分)
答案
14.①作者对阿炳处在失明和悲惨生活中的双重黑暗深表同情。②阿炳的乐曲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15.第一个指《二泉映月》中流淌着的阿炳自身的痛苦(2分);第二个指听《二泉映月》的人的痛苦(2分);第三个“痛苦”指演奏者阿炳的情感与听众的情感形成共鸣,交织成中国百姓的痛苦与悲愤、哀怨与忧伤。(2分)
16.①作者这样写,是用比喻和反复的手法赞颂乐曲中传达出的人性的美好与善良,博大胸怀的壮丽与锦绣,像山岳一样崇高,像湖泊一样深厚,像森林一样广大,表达自己对阿炳以及《二泉映月》的高度评价。(2分)②结尾处浓墨重彩,反复渲染,情感抒发达到了高潮。(2分)③篇末重重一笔,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与回味。(2分)
17.作者认为《二泉映月》饱含着以下几方面的情感:⑴饱含着痛苦与悲愤,哀怨与忧伤。(2分)⑵饱含着追寻与向往、渴望与呼唤。(2分)⑶饱含着深沉的感激。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去见阿炳(李木生)我宁愿走向黑暗,去与你相见。即使让我白发如雪,我也愿意。只要我能与你生在同时,亲耳听一次从你手指尖】;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22分)
流水和高山
赵丽宏
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莫扎特和贝多芬。
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些愁苦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倾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听这些优美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莹的流水洗濯着我的疲惫的双脚,驱散了我心头的烦恼。
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
曾经听到一些自称喜爱音乐的人宣称:不喜欢莫扎特。莫扎特太甜美。仿佛喜欢了莫扎特,就是一种浅薄。我听过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他的《安魂曲》。这些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中写成的音乐,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听这些旋律,只能使人对生命产生依恋,只能对生活产生憧憬。一个艺术家,面对着穷困和死神,依然为世界唱着美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把这样的境界称之为“浅薄”,那才是十足的浅薄。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涧,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音乐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是的,莫扎特和贝多芬,常常使我想起中国的李白和杜甫。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高山流水,绵延不绝。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是同一时代的两位大师。在艺术上,贝多芬对莫扎特满怀敬意,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而莫扎特生前听到尚未出道的贝多芬的曲子后,也曾真诚地预言说:“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较之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交流也许更少,两人之间大概也谈不上有什么友谊,但是作为音乐家,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早已远去。欣赏音乐的现代人恐怕不会去计较作曲家当时的身份,也不会去追索他对当时的皇帝持什么态度,更不在乎他当时穿的是“宫廷侍从的紧腿裤”还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散腿裤”,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音乐家在作品中阐述了他对美的特殊理解,倾诉了他美妙的真情,那么,他的音乐就会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弦。因为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
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
15.从全文看,文章标题为什么取名为“流水和高山”?请概括作答。(4分)
————————————————————————————
16.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文中说:“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3分)
(2)“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7.从文中看,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请分条作答。(6分)
————————————————————————————
18、本文中用了多种手法表现贝多芬的音乐魅力,请任选两种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我的梦想
史铁生
①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我的两条腿一动不能动,却是个体育迷。我不光喜欢看足球、篮球以及各种球类比赛,也喜欢看田径、游泳、拳击、滑冰、滑雪、自行车和汽车比赛,总之我是个全能体育迷。
  ②我最喜欢并且羡慕的人就是刘易斯。他身高一米八八,肩宽腿长,像一头黑色的猎豹,随便一跑就是十秒以内,随便一跳就在八米开外,而且在最重要的比赛中他的动作也是那么舒展、轻捷、富于韵律,绝不像流行歌星们的唱歌,唱到最后总让人怀疑这到底是要干什么。不怕读者诸君笑话,我常暗自祈祷上苍,假若人真能有来世,我不要求别的,只要求有刘易斯那样一副身体就好。我还设想,那时的人又会普遍比现在高了,因此我至少要有一米九以上的身材;那时的百米速度也会普遍比现在快,所以我不能只跑九秒九几。作小说的人多是白日梦患者。好在这白日梦并不令我沮丧,我是因为现实的这个史铁生太令人沮丧,才想出这法子来给他宽慰与向往。我对刘易斯的喜爱和崇拜与日俱增。相信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想若是有什么办法能使我变成他,我肯定不惜一切代价;如果我来世能有那样一个健美的躯体,今天这一身残病的折磨也就得了足够的报偿。
③奥运会上,约翰逊战胜刘易斯的那个中午我难过极了,心里别别扭扭的一直到晚上,夜里也没睡好觉。眼前老翻腾着中午的场面:所有的人都在向约翰逊欢呼,所有的旗帜与鲜花都向约翰逊挥舞,浪潮般的记者们簇拥着约翰逊走出比赛场,而刘易斯被冷落在一旁。刘易斯当时那茫然若失的目光就像个可怜的孩子,让我一阵阵的心疼。一连几天我都闷闷不乐,总想着刘易斯此刻会怎样痛苦;不愿意再看电视里重播那个中午的比赛,不愿意听别人谈论这件事,甚至替刘易斯嫉妒着约翰逊,在心里找很多理由向自己说明还是刘易斯最棒;自然这全无济于事,我竟似比刘易斯还败得惨,还迷失得深重。这岂不是怪事么?在外人看来这岂不是精神病么?我慢慢去想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一个美的偶像被打破了么?如果仅仅是这样,我完全可以惋惜一阵再去竖立起约翰逊嘛,约翰逊的雄姿并不比刘易斯逊色。是因为我这人太恋旧,骨子里太保守吗?可是我非常明白,后来者居上是最应该庆祝的事。或者是刘易斯没跑好让我遗憾?可是九秒九二是他最好的成绩。到底为什么呢?最后我知道了:我看见了所谓“最幸福的人”的不幸,刘易斯那茫然的目光使我的“最幸福”的定义动摇了继而粉碎了。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如果不能在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的不能跑与刘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丧与痛苦的根源。假若刘易斯不能懂得这些事,我相信,在前述那个中午,他一定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④在百米决赛后的第二天,刘易斯在跳远比赛中跳出了八米七二,他是个好样的。看来他懂,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人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我不敢说刘易斯就是这样,但我希望刘易斯是这样,我一往情深地喜爱并崇拜这样一个刘易斯。
  ⑤这样,我的白日梦就需要重新设计一番了。至少我不再愿意用我领悟到的这一切,仅仅去换一个健美的躯体,去换一米九以上的身高和九秒七九乃至九秒六九的速度,原因很简单,我不想在来世的某一个中午成为最不幸的人;即使人可以跑出九秒五九,也仍然意味着局限。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了人生意义的灵魂,我希望二者兼得。但是,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我的白日梦到底该怎样设计呢?千万不要说,倘若二者不可都得到,你要哪一个?不要这样说,因为人活着必须有一个最美的梦想。
⑥后来知道,约翰逊跑出了九秒七九是因为服用了兴奋剂。对此我们该说什么呢?我在报纸上看见这样一个消息,他的牙买加故乡的人们说,“约翰逊什么时候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这几句活让我感动至深。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
(摘录《史铁生自传》有改动)
17.有着强健身体的刘易斯为什么也有“茫然若失”的时候?(4分)
答:
18.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我一往情深地喜爱并崇拜这样一个刘易斯”,其中“这样一个刘易斯”做何理解?请结合原文作答。(4分)
答:
19.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说“我的白日梦到底该怎样设计呢”?怎样理解文中“最美的梦想”?
(5分)
答:
20.文章最后补叙报纸上一则消息,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藏在草间
乡村是藏在草间里的。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
黄昏牛羊回圈,你看到他们的毛发上或绉折里,不是草籽,就是苍耳子的那种带刺的颗粒。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手里,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出.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人的心血来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长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吧。
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那也是乡村自己不了解的。因为自己了解自己是困难的,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比如牛,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冬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我曾思索过父亲对草的情感,也许深层就是对土地和庄稼的情感,父亲苍老如残照,脸与手粗糟的像龟裂的枣树的干,黑糊、扭曲,骨节粗大如枣树的树瘤.他的肩上四季有一个杞柳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有一些草或者干柴,喂养生灵或烧火.当他中风后恢复的不是十分理想,他开始下地干活,我们那里叫薅草,他的步履蹒跚,手指不能灵活转动.他最后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听听庄稼的拔节,即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我知道这一亩地对对父亲来说,七分种草三分种庄稼,那是给自己、给鸟儿给牛羊留的口粮,父亲算的很清晰,一年到头,该给自己多少庄稼,剩余的也不能亏待.秋季我回木镇的时候,发现父亲背着一粪箕子草,手里拄着木棍,后面是母亲给父亲拿着衣服,一对老夫妇走在远处开始升起的炊烟里,秋深了,父亲的头发也被节气赶白了,腰也被节气赶弯了,牙齿也被节气赶掉了,像霜降到来,草们一下就咽气了,这由不得你自己,该走的就要走,没有商量,也没有挪移。
但我知道父亲对草的感情,这使我想起一桩往事,那是在饥饿的生产队时代,我随着父亲在离河坡不远的地方看生产队刚刨出的地瓜,我把羊放在河坡.远处是割掉头的谷子地,秸杆如哨兵呆立,还有一个用草扎的草人,头戴一顶破草帽,木棍的手里捏着一块红布,色褪得发白,那是吓唬鸟雀的,如今历史使命完成,就孤零零地呆在田野,没有了躁动,也没有了喧闹,等霜降把他的头染白,然后等明年重来值班。父亲卷了纸烟,用牙龈处的残留的饭渣粘好卷烟的开口,闭着眼,划了火柴,猛地吸了一口,好象疲倦的土地一样,开始享受收成后的安逸.蓦地,父亲拍拍我的肩,把卷烟放在我手里,悄悄地说:吸一口.我诧异地望着父亲,父亲诡秘地笑笑,指指草人。我也笑起来,把卷烟拿起,跑到谷子地,把卷烟放在草人的口里。
在我的印象里,春天的草抓在手里有点绒毛的感觉;到了秋天的老草,在抓在手里,就感到扎手,草像长了骨头。我看见,在菜园,春风吹绿了父亲用树枝缠绕的那些篱笆,草开始踮脚遥望秋天的岁月;而秋天来后,那些草开始在风中,东倒西斜,再也挺不直.那草都斜向有许多坟茔的木镇的坟地.木镇有许多家族的坟茔,在阳间,大家聚族而居,死后也叔叔大爷爷爷奶奶的辈分不乱.但草是一视同仁,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每年的清明,后人把草芽拔去,七月十五把开始结籽的老草拔去。如过衰草覆盖了整个坟茔,那就是这家的人最后没有抗拒过草,不能在土地上繁衍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比谁久远?只有土地知道。人走了,有时在地上堆一抔土,草也许笑话呢,那土最终被草统属,我听到了草在草间的咯咯坏笑,毕竟笑在最后的是它们啊。
(选自《散文》,有删改)
注:①薅(hāo)草:除草
17.请从修辞角度说明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8.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说“乡村是藏在草里的”?(6分)
答:
19.作者多处写草时,也写父亲;而写父亲时也会写草,似乎草与父亲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联系。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
20.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写到:“我听到了草在草间的咯咯坏笑,皆竟笑在最后的是它们啊。”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
吴县四柏
梁衡
一千九百多年前,东汉有个大司马叫邓禹的在今天苏州吴县栽了四棵柏树。经岁月的镂雕陶冶,这树竟各修炼成四种神态。清朝皇帝乾隆来游时有感而分别命名为“清”、“奇”、“古”、“怪”。
最东边一棵是“清”。近二千年的古树,不用说该是苍迈龙钟了。可她不,数人合抱的树干,直直地从土里冒出,像一股急喷而上的水柱,连树皮上的纹都是一条条的直线,这样一直升到半空中后,那些柔枝又披拂而下,显出她旺盛的精力和犹存的风韵。我突然觉得她是一位长生的美人,但她不是那种徒有漂亮外貌的浅薄女子,而是满腹学识,历经沧桑。要在古人中找她的魂灵,那便是李清照了。你看那树冠西高东低,这位女词人正右手抬起,挟着后脑勺,若有所思。柔枝拖下来,风轻轻拂着,那就是她飘然的裙裾。“险韵诗成,挟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西边一棵日“奇”。庞然树身斜躺着,若水牛卧地,整个树干已经枯黑,但树身的南北两侧各劈挂下一片皮来,就只那一片皮便又生出许多枝来,枝上又生新枝,一直拖到地上,如蓬篙,如藤萝,像一团绿云,像一汪绿水,依依地拥着自己的命根——那截枯黑的树身。就像佛家说的她又重新转生了一回,正开始新的生命。黑与绿,老与少,生与死,就这样相反相成地共存。你初看她确是很怪的,但再细想,确又有可循的理。
北边一棵为“古”。这是一种左扭柏,即树纹一律向左扭,但这树的纹路却粗得出奇,远看像一条刚洗完正拧水的床单,近看树表高低起伏如沟岭之奔走蜿蜒,贮存了无穷的力。树干上满是突起的肿节,像老人的手和脸,顶上却挑出一些细枝,算是鹤发。而她旁边又破土钻出一株小柏,柔条新叶,亭亭玉立。那该是她的孙女了。我细端详这柏,她古得风骨不凡,令人想起那些功勋老臣,如周之周公,唐之魏徽。
还有一棵名“怪”。其实,它已不能算“一棵”树了。不知在这树出土的第几个年头上,一个雷电,将她从上至下劈为两半,于是两片树身便各赴东西。他们仰卧在那里相向怒目,像是两个摔跤手同时跌倒又各不服气,正欲挣扎而起。长时间的雨淋使树心已烂成黑朽,而树皮上挂着的枝却郁郁葱葱,缘地而走。你细找,找不见他们的根是从哪里入土的。根就在这两片裸躺着的树皮上。白居易说原上草是“野火烧不尽”,这古柏却“雷电击又生”。她这样倔,这样傲,令人想起封建士大夫中与世不同的郑板桥一类的怪人。
这四棵树挤在一起,一共占地也不过一个篮球场大小,但却神志迥异地现出这四种形来,实在是大自然的杰作。那“清”柏,像是扎根在什么泉眼上,水脉好,土气旺,心情舒畅。那“古”柏,大约根须被挤在什么石缝岩隙间,未出土前便经过一番苦斗,出土后还余怒未尽。那“奇”、“怪”二柏便都是雷电的加工,不过雷刀电斧砍削的部位、轻重不同,她们也就各奇各怪。真是天雕地塑,岁打月磨,到哪里去找这有生命的艺术品呢?而且何止艺术本身,你看她们那清、奇、古、怪的神态,那身扎根而挺其力的功力,那抗雷电而不屈的雄姿,那迎风雨而昂首的笑容,那虽留一皮亦要支撑的毅力,那身将朽还不忘遗泽后代的气度,这不都是哲理、思想与品质的含蓄表现吗?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部博大的教科书,我们面对她常常是一个小学生。我想应该让一切善于思考的人来这树下看看,要是文学家,他一定可以从中悟到一些创作的规律,《唐诗》、《聊斋》、《山海经》、〈西游记》不是各含清、奇、古、怪吗?要是政治家,他一定会由此联想到包公那样的清正,贾谊那样的奇才,伯夷、叔齐那样的古朴,还有扬州八怪等那些被社会扭曲了的怪人。就是一般的游人吧,到此也会不由地停下脚步,想上半天。云南石林里那些冰冷的石头都会引起人种种联想,何况这些有生命的古树呢?她们是牵着一条历史的轴线,从近二千年以前的大地上走来的啊!
6.(1分)写出高中学过的梁衡作品:
7.(2分)第1段“修炼”在文中的含义是:
8.(2分)第3段末“确又有可循的理”,这“理”指的是
9.(2分)第6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10.(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把“清”柏比作李清照,是因为其外形和李清照一样美丽而风韵犹存。
B.写古柏旁亭亭玉立的小柏是其孙女,烘托了古柏的老人现象。
C.第5段巧改白居易的诗句,是为了说明怪柏经历了比野草更大的磨难。
D.文章层次明晰,以总分总的形式介绍了四柏神态形成原因和过程
E.从全文看,作者写树及人,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命运相关性的深入思考
F.文章运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情理并重、深刻大气”的特点。
11.(4分)文章描绘四棵柏树,其写作特点可以概括为:
12.(5分)文末是作者在柏树下颚思考和联想请结合四柏的某一神态说说你的想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像桃花一样胜利
闵凡利
①当我发觉二OO八年的春日在某个早晨光临的时候,那时的桃花已经开了。桃花
开得热热闹闹生机勃勃,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以一种傲视众生的王者之姿,站在那块属于她或贫瘠或丰腴的土地上,随杨柳风的婀娜妩媚,摇摆出不尽的妖娆和绚丽。
②游在这郁郁葱葱桃花的海洋里,我有一种被什么击中的感觉。这感觉来得突然而
真切,使我的羞辱和自愧波涛一样地汹涌,在我心中来来回回地拍打。我无法去让自己坚强,以示自己是从不低头的硬汉,这个时候,我的自卑就似桃花那轰轰烈烈的芬芳,一览无余地淹没了我,我的呐喊和奋争在这粉红色海洋里,变成了一种颜色一缕花香。
③我知道,这个时候我想急切地融入桃花,和她一起抒写生命的开放,让生命的美
丽在这个时候达到极致的辉煌和壮观。我明白自己,从田野的庄稼地里钻出没来得及抖掉头上的高粱花子,没有擦掉脚上的泥巴,就赤足走进城市加入他们的歌唱。放在他们当中我的形象不伦不类如同羊群里混入的一只马驹。我发觉周围的人们在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审视我,拷问我,他们的目光里燃着火苗,灼着我那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我无法去回答他们,我知道我的解释微不足道,在他们的目光里只能换回鄙视和嘲讽,他们的高傲就似大公鸡的尾巴那样张狂而热闹,我无法面对但又必须得接受,我明白这是我的疼和痛,这是我的苦和忧。
④于是,白天我在城市里似一头套子里的牛勤恳而执著,在我的田里本本分分地耕
作,我的耕作使我的痛苦在那个时候似春日雨后的野草那样撒欢般疯长。因为我是人而不是牛,我有我的理想和追求,我有我的尊严和人格。可我不停的劳作使我换得的只是一顿加上玉米面的草料。我不明白这个城市怎么了,对我为啥这样的吝啬,让我流成河的汗水只换回几粒小小的瘪豆,我不知道现在这个城市为何以一种病态的红润上演着健康,而所有的一切深沉而又明了,让我无法去追问,只有在日坠西山,我踩着夕阳余晖用蹒跚的脚步叩响我的田野,我才发觉,我是那样的势利和俗气。这个时候,我的土地展开她博大的怀抱拥着我,给我拭涂着斑马花纹一样的道道伤痕,让它结疤,让它长成硬硬的茧。那个时候,我躺在田野那母亲般的怀抱里,我才明白:在城市里劳作是我生命的一种开放,就似今日艳丽的桃花。
⑤面对桃花,我才明白,融入这种灿烂其实并不是多么的艰难,桃花的美丽在于她超脱了世俗,以一种大真大诚向尘世献上她的纯和美,就似裸露的婴儿一样在朗朗的太阳下在众目睽睽下展示自己那无边无际的光华,在这样的时候,我明白了,痛苦的永远是我们。
⑥我就想急切地和桃花站在一起,在桃花那如潮的绚丽中洗涤自己的躯体。我的身体满是尘埃,几千年来的欲望和忧伤盔甲一样穿戴在我那疲惫的心灵上,任怎样的捶打漂洗,洗去的只是表面可怜的一丝。那时我才在桃花跟前低下了头。我知道,在春天这样的季节里,胜利的永远是桃花。
(选自《散文》2008年第6期)
14.文章第①段描写了什么景象?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
答:
15.结合语境,请具体说明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苦”。(4分)
答:
16.从全文来看,桃花给予了“我”怎样的启示?(6分)
答:
17.本文题为“像桃花一样胜利”,有人建议改为“胜利的永远是桃花”,依据本文的内容,
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恰当?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