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来源:广东省期末题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祖父母拱璧视汝——看见
C.衣鲜食甘——很少
D.以负我志——担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B.不复与汝相见——须与妆田百亩
C.汝长成之日——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
D.以贵公子待汝——当待以同胞
3.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
①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 ②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 |||||||||||||||||||||
③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 ④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 |||||||||||||||||||||
⑤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 ⑥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 |||||||||||||||||||||
1.A 2.B 3.B 4.C 5.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 6.①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②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来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 | ||||||||||||||||||||||
尚节亭记 | ||||||||||||||||||||||
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不特卉木也——特:只是 B.坐右之器以欹——欹:倾斜 C.于是乎有裨焉——裨:补偿 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宜:适宜 2.下列各项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 ||||||||||||||||||||||
A.①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②其人居远未来 B.①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C.①予观而喜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句子中与“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
[ ] | ||||||||||||||||||||||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过烽火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 ] | ||||||||||||||||||||||
A.古人种花植树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赏,满足自己的嗜好。 B.会稽黄中立,喜欢培植竹林,后又在竹林中修造了一座“尚节亭”;他认为读书人要效法竹子,虚心有节。作者对此十分赞赏。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春、夏秋冬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难以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 D.从文章末段“然则”“苟然”等词句分析 ,作者认为黄中立看到竹有节,联想到为人处世也需求大节,因此植树建亭,以之为“读书游艺”之所。 5.断句。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其义一也。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 ||||||||||||||||||||||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陁(tuó):高低起伏。不平坦。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绝:隔绝 C、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姑且,暂且 D、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模仿,效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 ||||||||||||||||||||||
A、①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 ②子瞻于是最乐 B、①好客而喜游 ∕ ②而以适意为悦 C、①不知其久也 ∕ ②子瞻每至其下 D、①拔去其一,斥其所据 ∕②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旦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竖线(/)给下面文中加粗的文言文断句。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 | ||||||||||||||||||||||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剌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寝。未几,刘哥邀驾观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剌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始相见,怨言交让——让:责备 B.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夺:强取 C.太后曰“汝第言之。”——第:只管 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寝:停止 2.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