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 |
A.天体质量越小,半径越大,其表面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 |
B.天体质量越大,半径越小,其表面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 |
C.哈勃太空望远镜是通过观测从黑洞内发出的光来证明黑洞是存在的 |
D.如果黑洞确实存在,则爱因斯坦相对论中“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的论断就是错误的 |
答案
则;
GMm |
R2 |
mv12 |
R |
解得 v1=
|
即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天体的质量和半径有关,质量越大,半径越小,则第一宇宙速度越大,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故A错误B正确.
C、黑洞不让任何其边界以内的任何事物被外界看见,这就是这种物体被称为“黑洞”的缘故.我们无法通过光的反射来观察它,只能通过受其影响的周围物体来间接了解黑洞,所以哈勃太空望远镜不是通过观测从黑洞内发出的光来证明黑洞是存在的,故C错误.
D、报道称,根据最新的观察方法和精确的理论模型,一研究小组在将螺旋星系M81的黑洞特点与其他小的恒星质量黑洞(stellarmassblackholes)特点进行比较后发现,不管黑洞大小如何,它们的吞噬机理都是一样的,产生相同的X射线,光波和无线电光波.这项重大的发现对爱因斯坦相对论起到了有力的支持.故D错误.
故选B.
核心考点
试题【近代引力理论预言,在宇宙空间有一种特殊的天体--黑洞.1990年发射升空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支持黑洞理论.理论计算表明,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速度等于其第一宇】;主要考察你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
| B.
| C.
| D.
|
A.向星球下落 | B.仍在原处悬浮 |
C.推向太空 | D.无法判断 |
A.行星的自转周期 | B.行星的质量 |
C.飞船的环绕周期 | D.飞船的环绕速度 |
A.1:3 | B.1:9 | C.1:27 | D.9:l |
A.“嫦娥一号”与月球的引力 |
B.“嫦娥一号”的总质量 |
C.月球的平均密度 |
D.月球表面的物质结构 |
最新试题
- 1Ⅰ.如图1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催化氧化并验证氧化产物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等均未画出).图中:A为无
- 2关于气体的状态及状态参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三个参量中,只有一个变化是可能的B.对一定质
- 3如图:E在线段CD上,EA、EB分别平分∠DAB和∠CBA,点F在线段AB上运动,AD=4cm,BC=3cm,且AD∥B
- 4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0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 54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从这4张卡片中随机抽取2张,则取出的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
- 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中,是数列的前项和,对任意,有.函数,数列的首项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令求证:是等比数
- 7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12,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
- 8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mol该有机物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 molH2反应B.该有机
- 9计算:2-1-(π-2014)0+cos245°+tan30°•sin60°.
- 10 –John. Father is not feeling well.--I know. A doctor has be
热门考点
- 1(5分)(2011•天津)对实数a与b,定义新运算“⊗”:a⊗b=.设函数f(x)=(x2﹣2)⊗(x﹣1),x∈R.若
- 2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组成染色体的物质是( )A.糖类和蛋白质B.DNA和蛋白质C.脂质和核酸D.无机盐和
- 4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 ]A.以他人为中心 B.自以为是 C.以自我为中心 D.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
- 5下列历史图片所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C.***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国共关系
- 6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表面积约为[ ]A.960万平方千米B.4400万平方千米C.5.1亿平方千米D.
- 7设矩阵A=123232-12,求矩阵A的特征向量.
- 8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B.一束光贴纸板
- 9图Ⅰ为2002年10月30日由卫星所拍摄意大利西西里岛某灾害发生后第4天的影像,图Ⅱ为该地区的等高线图。回答 题。
- 10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基础上 [ ]A.民主平等B.人格平等C.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