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下侧的图示表明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如果把19世纪末的美国称为“民主...
题目
题型:海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下侧的图示表明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如果把19世纪末的美国称为“民主的工业国家”,德国称为“权威的工业国家”,那么同时期的“民主的前工业化国家”对应的是
[     ]
A.法国
B.英国
C.中国
D.俄国
答案
D
核心考点
试题【下侧的图示表明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如果把19世纪末的美国称为“民主】;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根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尽管改革形式多种多样,特点各异,但这些改革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德国和美国的榜样;小学教育、农业革新和邮政事业则归功于美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幅图片:
图一  圣彼得堡参加斯托雷平葬礼的人群

图二   斯托雷平纪念像
请回答:
(1)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托雷平遭到多次暗杀并被刺身亡。当时有许多人参加他的葬礼,直到当代人们还为斯托雷平建立了纪念像。结合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影响,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战争,国内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耕   畜大为减少。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收入丧失10%以上。因征用和瘟疫,耕畜减少13%。商品进出口锐减。在出口农产品中,谷物减到十三分之一,亚麻减到八分之一……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相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的,我想诸位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材料三  在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批采用资本主义方式改造和经营自己庄园的资产阶级化贵族地主。他们为数不多,但是,它是农村中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沙俄49省的9 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 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材料四  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     ——均摘自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分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村的实际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