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火轮、火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准自专其利……先于二十一省二十一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岁三四千里之遥,亦可朝发夕至。
——《资政新篇》
材料二: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清廷宣布于次年春季拜谒西陵。为便于慈禧太后等人“御驾”往来,决定从河北新城县高碑店到易县良各庄修筑一条新易铁路(也称西陵铁路),全长43公里,限期六个月完成,并拨官银60万两。
材料三:日本《朝日新闻》鼓吹说:“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地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右之,存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力;有一切权力,则凡其地官员,皆吾驱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俎伤之肉”
《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二册
材料四:人民网西安2004年1月6日电 记者朕少忠报道:今晚18时,16002次货物车从西安新丰站缓缓驶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标志性工程—西安至南京的铁路(也称西陵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开通运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资政新篇》的主张是什么?其主张实质是什么?
②材料二反映清政府修建西陵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三,谈谈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中国大肆争夺修筑铁路的权力
④依据材料四说明现今修建西陵铁路有什么意义。
答案
(2)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材料中主要是祭祖
(3)帝国主义国家把夺取铁路权看作是瓜分和灭亡中国,扩大政治、军事和经济侵略的重要途径
(4)有利于沟通中西部和东部沿海的联系,有利于促进中西部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西部的大开发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火轮、火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准自专其利……先于二十一省二十一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岁三四千里之遥,亦可朝发夕至。——《资政新】;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结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各举一例说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
(2)中美建交以来,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两国应怎样扫除障碍,保证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3)指出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
(1)下图为《***主席在北京会见尼克松》,回答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指出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2)下图为2000年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握手图片,回答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并指出中国能够取得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的原因。
(3)下图为金正日迎接韩国总统卢武铉,两人亲切握手图片。请简要分析朝鲜半岛政治局势的发展所反映的当代国际关系发展趋势与特点。
材料1、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美国有实质上“隐蔽”的否决权。华盛顿利用他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史学月刊》
材料2、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实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册
材料3、2004年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展开一周以来,安理会改革,特别是由哪个国家担任扩大后的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的问题成为焦点。目前共有8个国家在联大论坛上“报名”参加角逐,随着联大辩论接近尾声,新席位争夺战的格局已基本确定。
首先联合加入角逐的是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四国在一般性辩论开始不久便发表联合声明,承诺相互支持争取常任理事国资格的努力,向外界传递出它们“志在必得,共进共退”的信号。
尼日利亚、南非、埃及和印度尼西亚则组成第二梯队加入了竞争。
(1)材料1说法正确吗?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2分析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怎样看待今后联合国的作用?当前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反映了联合国在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4)你同意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吗?陈述你的理由。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
| 西汉(公元2年) | 唐朝(752年) | 南宋(1210年) |
黄河中下游地区 | 42.8 | 32.3 | 53.2 |
江淮地区 | 15.2 | 23.4 | 45.6 |
西南地区 | 3.9 | 7.1 | 9.2 |
材料三: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殖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北方再也看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
——摘自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摘自《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注:宴请百姓)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摘自《梦溪笔谈》
材料三:“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 ;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四:“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4)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
(5)从我国古代的救灾措施中你得到那些启示?
最新试题
- 1一组数据:1,2,3,5,5,6的中位数是______.
- 2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C.把湿衣服展开
- 3阅读理解。 Women are, on the whole, more verbal than men. The
- 4.Not only_________everything he had taken away from him,but
- 5读图,回答1—2题。1、P、a、b三处的年降水量数据可能分别为[ ]A.150、500、1000B.50、500
- 6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随着着丝点的分裂,DNA数目加倍 B.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
- 7某同学用一把游标卡尺上有50个小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由于被遮挡,只能看见游标的后半部分,如图所示,该摆球的
- 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红卫兵运动最初是走上街头破四旧,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很快发展到抄家、打人、砸物。无数优秀文化典
- 9函数y=ln2xx的极小值为( )A.4e2B.0C.2eD.1
- 10下列所倡导学习西方的思想理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B.“侵人自由者,斯为逆
热门考点
- 1如图所示装置,闭合开关,当金属棒ab在磁场中水平运动时,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这种现象叫做 ,这就
- 2右图为某时刻昏线示意图,O、P、Q三段将其均分成等长四段,读图完成31~32题。小题1:图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A.NB.
- 3如图所示,在一架放在水平面上、已经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的两个天平盘里,分别放入A、B两个实心物体,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可知
- 4为适应陆地生活,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 的结构,如蝗虫的 ;一般都有支持躯体和
- 5计算:(81×16)14-(π-2)0-(13)-1.
- 6如图所示,杠杆AB在三个力--F1、F2和F3的分别作用下都能处于平衡(O为支点),已知OC=CB,则( )A.F1=
- 7—Do you know Alice?—____, I don"t know her. [ ]A. SorryB
- 8某厂共有64名员工,准备选择4人参加2012年奥运会火炬手选拔,现将这64名员工编号,准备运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已知8
-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