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 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代应对“霾灾”举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对雾霾产生原因的认识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和近代治理雾霾的启示。(5分)
答案
(1)特点:祭天敬神,迷信色彩重;调整种植方式,无效应对。(每点2分,4分)
原因: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迷信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每点2分,6分)
(2)原因变化:古代:“天降灾异”导致雾霾。(2分)
近代:工矿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能源的大规模使用等导致雾霾。(每点2分,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根源: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国民科学意识的增强。(2分)
(3)以科技为手段去认识和治理雾霾;民众是推动环保革命的主要力量;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科技水平落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限,受“天人感应”迷信思想的影响,清代应对“霾灾”举措有:祭天敬神,迷信色彩重;调整种植方式,无效应对。
(2)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国民科学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雾霾的认识发生变化,古代认为是“天降灾异”导致雾霾;近代工矿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能源的大规模使用等导致雾霾。
(3)以科技为手段去认识和治理雾霾;民众是推动环保革命的主要力量;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5分,任答两点。其它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核心考点
试题【(25分)雾霾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目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6分)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2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7分)
材料 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9分)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 | B.政协已完成民主建国的使命 |
C.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效果 | D.宪法规定的各级人大的召开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依法治国的方略 |
A.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
C.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D.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 |
最新试题
- 1—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n the morning? —_______ si
- 2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 3已知向量.a≠.b,|.b|≠1,对任意t∈R,恒有|.a-t.b|≥|.a-.b|.现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b;
- 4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两岸关系经受了严峻考验,取得了积极进展。反对“台独”、认同“九二
- 5某岛屿上存在两种桦尺蛾,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者的数量比: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桦尺
- 6某电镀厂排出的污水,其pH<7,并含有硫酸铜.要除去有毒的硫酸铜,时调节pH至中性,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生石灰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小题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8文中有10处错误,每句最多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在其下面写出加的词),删除(把
- 9如图,BD是□ABCD的对角线,∠ABD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CDB的平分线DF交BC于点F. 求证:△ABE≌△
- 10决定青春的重要因素是 ①年龄 ②心境 ③智慧 ④意志 ⑤信心A.①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
热门考点
- 1如图所示,在x轴上方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对正、负电子(质量m,电荷量为e)从x轴上的O点以速度v斜向上射入磁
- 2NaOH溶液的pH( )A.等于0B.小于7C.等于7D.大于7
- 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维生素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他们是否还长久地买卖人口,把人当牲畜?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是谁
- 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0)和(,0),其中,与轴交于正半轴上一点.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
- 6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右焦点为(,0).(1)求椭圆的方程; (2)若过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椭圆交于,两点,求
- 7如图所示,固定转轴的半径为r,通过绕在轴上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轴与细线的质量均不计,轴四周有四根轻杆,杆端安装四
- 8在录音中,你将听到一段对话及五个问题。请根据对话内容及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对话及问题听两遍。
- 9某市政府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倾听百姓呼声,为民排忧解难,深受群众欢
- 10I will never forget the year I was about twelve years old.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