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8分)(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代替加...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8分)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代替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优点是节能、简便、环保等,请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用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但是浪费了很多药品,老师发现后,要求节约药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某同学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问他能否选择A或C装置     (填:能或不能),如果要除去氧气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实验装置中一定要有上述      装置。
(4)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如果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                   ,用排水法收集O2完毕后,停止实验时的操作顺序是                     ,如果做氧气性质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那么用排水法收集O2时应在集气瓶中          
答案
锥形瓶    2KMnO4 K2MnO4+ MnO2 + O2↑    B   能     I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合理即可)  
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留少量水
解析
(1)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MnO2 + O2↑。(3) 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体+液体→气体,不需加热,况且大理石是块状,故发生装置为B;碳酸钠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体+液体→气体,不需加热,可以选择A或C;除去氧气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可选用浓硫酸,故选I。
(4) 试管破裂的原因很多,如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试管外壁不干燥、没有先预热、用灯芯加热等;用排水法收集O2完毕后,停止实验时的操作顺序是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铁在氧气中燃烧,那么用排水法收集O2时应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防止生成物溅落是瓶底炸裂。
核心考点
试题【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8分)(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代替加】;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万州中学初三一班的学生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4分)
【对固体猜想】Ⅰ:全部是NaOH;Ⅱ:全部是Na2CO3;Ⅲ: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可知,常见的盐溶液中,Na2CO3溶液显碱性,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和推断】

(1)向无色溶液中加入A溶液,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由(1)可知氢氧化钠已经变质,重新取适量的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A(CaCl2溶液)除去Na2CO3,请写出这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实验现象             (提示:现象a和b),则猜想Ⅲ成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燃烧是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现象,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提示:假设蜡烛中不含氧元素)
         
硫的燃烧               蜡烛的燃烧                    铁丝的燃烧
(1)上述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填序号);
①都有光或火焰产生      ②都放热          ③生成物都为固体
④都是化合反应          ⑤都是氧化反应    ⑥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2)硫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3)铁丝燃烧的化学反应式为                        
(4)从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氧气在上述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1】只有氧气才能支持燃烧吗?
(提示: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
【设计实验一】向盛有Na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2,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玻璃管中有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生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         (“能”或“不能”)支持燃烧。
【提出问题2】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探究活动】探究黑色颗粒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想黑色颗粒成分可能是                 
【设计并进行实验二】

实验过程,观察到黑色颗粒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实验二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   学反应式为                        。
[探究活动]探究白色物质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白色物质的成分做出以下猜想:Ⅰ是碳酸钠;Ⅱ是氢氧化钠。
你认为猜想   (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通过实验证明,另一猜想正确。
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得出结论】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实验室常用饱和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试回答: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填编号)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2)B部分的作用是               (填编号)
A.冷凝                  
B.冷却氮气                   
C.缓冲氮气流
(3)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个实验步骤是                        ,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                                            
(4)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                      (填编号)
A.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B.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直接收集在气球或塑料袋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物质、探究物质性质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①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②连接装置A、E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A应与E的    端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除去CO中少量的CO2,最好将气体通过装置        ,理由是                
④连接装置B、C可用来验证CO的还原性,CO通过装置B时可以看到             ;装置C中出现白色浑浊,那么,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分)课外学习小组为进一步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两组对比实验(见下图)。

请分析实验Ⅰ、Ⅱ后回答:①实验Ⅰ反映了同种金属跟不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Ⅱ则表明了                         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                 
②按照实验Ⅰ和Ⅱ设计思路,请你再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简述实验方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分)镁铝合金强度大、密度小,合金表面易上色,常用作笔记本电脑的外壳。
Ⅰ.(1)形状大小相同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同样的盐酸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两者都发生反应     B.镁比铝反应剧烈    C.铝不与盐酸溶液反应
(2)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水共同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钠盐(用化学式NaAlO2表示)和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三位同学通过进行如下途径探究,来推算某铝镁合金(假设不含其它杂质)中铝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镁铝合金与氧气反应,测定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如右图所示,称量一定量镁铝合金粉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与 
        相等。

方案二:铝镁合金与盐酸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装置如右图所示。

(1)通过排水法测定所收集到的氢气体积,装
置导管口a、b、c、d的连接顺序是:
a→
(2)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烧瓶内还留有气体,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
方案三:铝镁合金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称取8g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反应过程如下图:

(1)实验中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                   
(2)从上图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反思与拓展】利用铝镁合金中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和方案二装置,通过测定
      体积,也可得出合金中铝的质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