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表1:2005—2009年江苏省人口 表2:预计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与劳动力参与率(单位:万人) 与就业需求增加量关系表材料:目前,世界经济企稳回升,“江苏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表1:2005—2009年江苏省人口 表2:预计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
与劳动力参与率(单位:万人) 与就业需求增加量关系表


材料:目前,世界经济企稳回升,“江苏制造”国际订单增加。但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从事出口加工的企业有68%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荒”。与此同时,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产生了“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悖论。
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行业,在国际上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
(1)请分析表1、表2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悖论辩对策。
答案
(1)表1反映了25—09年江苏省总人口呈增长趋势,劳动力参与率呈下降趋势,2009年在劳动力供给量连续四年下降后略有回升,但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没有改变,就业压力仍然较大。(3分)
表2反映了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需求增加量呈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增加就业的基础。(1分)
(2)①“用工荒”成因:世界经济回升、“江苏制造”国际订单增加;外向型低端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江苏制造”的劳动力成本低,劳动收入低。(3分)
“就业难”成因:高端行业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2分)
②对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人才结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1分)适当提高劳动待遇,使劳动者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1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表1:2005—2009年江苏省人口 表2:预计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与劳动力参与率(单位:万人) 与就业需求增加量关系表材料:目前,世界经济企稳回升,“江苏制】;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铁路飞速发展,现已迎来高铁时代。高铁的陆续开通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运行节奏,推动着中国经济格局进行深刻调整;高铁也将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和谐发展。
材料二 由新华社发起、全国多家网站与地方都市报、手机报共同参与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通过网络、平面媒体、移动媒体的结合,让虚拟世界中的人物走入现实。参加此次评选的候选人,均由网络推荐,都是原本散布民间、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但一个个平凡、坚韧、善良、敢于担当的“小人物”的不平凡事迹,透过媒体,牵动着无数人内心深处最敏感、最脆弱的东西——人性最本真的情与爱。
材料三 宁波“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由中央党校、民政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评选的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宁波市社会融合组织是由区(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管理和协调,具有民间性、社会性、共建性、公益性、融合性等特点,成为新老市民交流沟通、政治参与、共同服务、组织动员和融合共进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模式使宁波市外来人员实现了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到“新宁波人”、“新市民”的转变,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髙铁的快速发展对实现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启示。(6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宁波实践“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的意义。(7分)
(4)简要分析宁波外来人员称呼的改变给我们的哲学启示。(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彰显着“教育要优先,育人为根本”的理念。
材料二 2011年1月3日,重庆卫视推出全新版面,全天候全力打造“中国红”频道特色。以大型电视栏目《信念》领衔,评述杰出人物,感悟崇高信念;《经典电影赏析》搜罗红色经典电影,带领观众重新领略“最有价值”作品的魅力;《记忆》、《民生》等多个红色栏目合力打造“红色时段”。 重庆卫视此番改版,在全国独树一帜独具红色魅力。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纲要》为什么要彰显“教育要优先,育人为根本”的理念。(6分)
(2)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生活》民族精神角度,谈谈你对重庆卫视全力打造“中国红”频道的认识。(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 10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目前,“室内环境污染”成为继“煤烟污染”和“光化学污染”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空气污染问题。调查统计,人们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平均占66%,由此可见,不良的室内空气对人类健康造成最直接的伤害,伤害最大的是呆在室内时间最长的人—老人和小孩。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1万人,平均每天大约死亡304人。室内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主要来自装修、家具、玩具、煤气热水器、杀虫喷雾剂、化妆品、厨房的油烟等,工厂排放废气、废水,医用废物等也相当常见。
(1)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之一。请谈谈应怎样树立和遵守社会公德。(3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避免受到“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的伤害。(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材料一

材料二: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国八条”提出,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材料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将在2010年基础上增长70%以上,并要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万套。
材料四:2011年4月6日中国未成年人专属网报道,位于北京西城区陶然亭粉房社区内拥有百年历史的各色会馆,其中包括梁启超曾居住的“饮冰室”。如今,该社区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北京的会馆正逐步减少,专家称文化遗产不应拆。
(1)材料一中的走势图和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建住房价格不同控制目标提出的哲学依据。(5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做法的原因。(6分)
(4)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