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文化创新 > 材料一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在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9月习近平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在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此前,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提出续写“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在新时期,重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而且有推动政治外交与文化外宣功能,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0分)
答案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⑥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每要点2分,写出其中5个要点即给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题目要求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我们要结合材料,从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对外贸易、文化创新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等方面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在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9月习近平主】;主要考察你对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6分)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其航线和南海其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唐宋时期,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乃至非洲大陆航路的分分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各国使节、商人往来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使节、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香料、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期盼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和法国,亚洲和欧洲,一起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标志着中欧两个文明的再度交汇,汇聚成“思想的丝绸之路”。“思想的丝绸之路”一旦碰撞出新的火花、放射出新的光芒,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8分)  
(2)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3)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建设“思想的丝绸之路”中应作出怎样的努力。(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10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形成卫星、互连网、面授三方于一体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体系,为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提供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倡导“共建、共享、互动”,让优秀的资源直接与各地学校对接,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信息渠道,实现了“零距离”教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上述做法是如何实现文化传播的。(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