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①腹黄享②,居秦,其子***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伤人也。夫禁***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孟春纪》)
[注]①钜子:“巨子”,墨家中有成就的人称为“巨子”。②腹黄享:人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平公跟祁黄羊第一次对话时,暗藏深机,提出一个征询人事处理的问题。祁黄羊推荐的任南阳县令的人是他的仇人解狐,这并没有出乎晋平公的意料。
B.晋平公与祁黄羊的第二次对话,平公要祁黄羊推荐一位管理军事的官吏,而他推荐的竟是自己的儿子,表现了祁黄羊举人不问亲疏怨仇的性格特点。
C.作者又从另一侧面即社会上的反应和用人效果两方面来证实祁黄羊两次荐人的正确,高度评价了祁黄羊公而忘私的高尚人格。
D.腹黄享面对儿子***人的严峻现实,执法如山,依法惩办儿子,既维护了国法的尊严,又体现了墨家的精神。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余,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於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节选自班固《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王孙学习道家学说,临终前想裸葬,遭到了好友祁侯的反对。王孙派人向祁侯报告了实施裸葬的理由,终于说服了祁侯。
B.文章说杨王孙富有,懂得享受,意味着按当时风气,他死后也有条件厚葬,但他偏要裸葬,反衬之下更显出他的主张的可贵。
C.杨王孙认为,最初人们因不忍父母尸体暴露,所以制定葬礼。当时的人崇尚厚葬,成为风气。而厚葬对死者、生者都无益。
D.杨王孙主张裸葬,虽然是一种激进的行为,不易为一般人所接受,但他说的不无道理。他死后,他的后代也就照他遗嘱办了。
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予,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
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卫君怨吴王。曾从子曰:“吴王好剑。臣相剑者也。臣请为昊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卫君曰:“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
……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亡:丢失
B.假人于越而救溺子——假:假如
C.卫君怨吴王——怨:怨恨
D.臣请为吴王相剑——相:鉴别
2.关于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②吴强而富
③子之为是也
④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3.下列关于文段的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绍绩昧故意醉酒亡裘,是为了对经常饮酒的宋君进行讽谏,告诫他不要因此亡国。
B.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是为了将来鲁国有难,能够得到晋国和楚国的帮助。
C.犁锄认为要真正使鲁国避免祸患,首先要同近邻齐国搞好关系,因此应让众公子宦于齐。
D.曾从子欲为卫君而行刺吴王,可是卫君认为他是为了“利”而行刺,因而不会成功,所以最终拒绝了他。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丽不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祖韶,车骑司马。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注]。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改适琅邪王练,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其与谢氏离绝,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混仍世宰辅,一门两封,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唯有二女,年数岁。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迁通直郎。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以混得罪前代,东乡君节义可嘉,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东乡君叹曰:“仆射平生重此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中外姻亲,道俗义旧,见东乡之归者,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又会稽、昊兴、琅邪诸处,太傅、司空琰时事业,奴僮犹有数百人。公私成谓室内资财,宜归二女,田宅僮仆,应属弘微。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注]豫:通“御”,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叔峻——从:堂房亲属
B.妻晋陵公主改适琅邪王练——适:女子出嫁
C.听还谢氏——听:听凭,允许
D.田畴垦辟,有加于旧——加:施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C.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以混得罪前代,东乡君节义可嘉,听还谢氏——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谢弘微人品的一组是( )
①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②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③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④仍世宰辅,一门两封
⑤经纪生业,事若在公
⑥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A.①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弘微的祖父谢韶曾任车骑司马,父亲谢恩曾任武昌太守,因为司空琰无子,小时候谢弘微便过继给司空琰为后。
B.谢弘微过继的家里的叔父混以能识别人才而知名,他见到小时候的谢弘微就极为赞赏,认为他将来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才。
C.混家自东晋至南朝几代都当大官,是著名的望族,到混遭诛***时仍拥有大量田庄和奴仆。
D.东乡君死后,谢弘微不仅放弃自己经营所得,而且用自己的俸禄安葬了东乡君。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成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閤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自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