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①。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籍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②为调剂,俾久任专责成。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绸,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清史稿·李文耕传》
注:①窝顿:盗匪多的地方。②殿最:古代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殿”指政绩差,“最”指政绩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任,盗风屏息终:终于 |
B.浚云、墨二河浚:疏通 |
C.以纾商力纾:缓解 |
D.课渐裕课:赋税 |
A.民受其害尔其无忘告乃翁 |
B.以官累,不得归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C.勉以为己之学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
D.重利而薄伦常吾尝终日而思矣 |
A.在山东任职期间,李文耕认为山东百姓脾气粗犷,性子刚直,容易犯法,也更容易向善, 所以应先实行感化。 |
B.调任贵州后,李文耕请求朝廷能用官员考绩作为调剂官员的标准,这样就可以使他的任期 能够长久。他还扶持农桑,教百姓纺织。 |
C.李文耕在邹五年中,肃清盗贼有自己的方法,他让捉盗贼的差役生活富足,不受盗贼的引 诱利用,并且亲自巡查,最终使盗贼消失了。 |
D.李文耕治理水患非常出色,修筑防水设施,一定要亲临现场,做兖沂曹道时,为朝廷节约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2分)
⑴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4分)
⑵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4分)
⑶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⑴判决诉讼没有株连牵累,时间长了,打官司的人一天天少了。
⑵贫苦百姓生计艰难,看重利益却轻视伦理纲常,他就写文章规劝开导,文章的名字叫《家喻户晓篇》。⑶政教风化应该从自身做起,能认真对待百姓,然后才可以教化百姓。
解析
小题1:终:结束
小题1: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代词;表祈使语气,一定。B.连词,因为;连词,表并列。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小题1:恰好李文耕暂且代理步政使,请求朝廷用官员考绩作为调剂官员的标准,使他们能长时间地专心于自己的职责。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⑴听、株、稀1分,大意1分,⑵艰、薄、撰1分,大意1分,⑶教化、本、对1分,大意1分。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庭贫困,对父母有孝心,衷心信奉程朱理学。嘉庆七年考中进士,凭借知县的身份被派遣到山东,请假回家奉养母亲。母亲去世后,守孝期满,补任邹平知县。到官任过了四个月,由于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推病离任。因为辞官牵累,没有旅费回家。嘉庆十九年,巡抚大吏听说他的才干和谋略,起用他重新补任邹平知县。
在邹平五年,治理注重教育感化。有个妇女控告她儿子忤逆不孝,李文耕把错误归到自己身上,责备自己,妇女的儿子叩头到流血,他母亲深受感动,请求释放她儿子,最终撤销了案子。李文耕审案不搞株连,时间长了,打官司的人日渐减少。李文耕善于搜捕盗贼,他供养逮治盗贼的差役,让他们生活富足,不受盗贼的引诱利用,多次亲自巡查,到贼多的地方去查问追究。他曾经说:“治理盗贼一定要真心保护百姓,自己即使不能亲自做到,精神方面要达到,声望影响要达到。”结束任职时,邹平的盗贼敛迹消失。李文耕教儒生们读书,亲自给他们指导讲授,用“为自己读书”劝导他们,百姓都尊称他为“李教官”,又称他为“李青天”。调任冠县知县,不久升迁到胶州,疏浚了云河和墨河。道光二年,李文耕又升任济宁直隶州,还没有到任,巡抚琦善特向朝廷推荐他,宣宗早就听说李文耕的名声,就提拔他出任泰安知府。
调任沂州,李文耕订立下属官吏的学业课程,说:“官员不勤奋,政事就会荒废,百姓受伤害。政教风化应该从自身做起,能认真对待百姓,然后才可以教化百姓。”下属官吏都得到教化。沂郡产檞树,李文耕鼓励百姓养蚕,建造义仓防备荒年,搜捕盗贼跟做县令时一样。不久,提拔做兖沂曹道,掌管治河的事情,修建堤防工程一定亲自践行。属官请求疏浚河中淤沙,需要五万两银子,李文耕亲自去查看河事,说:“不需要!春水涨的时候,就冲走淤泥了。”后来果然跟他说的一样。
道光五年,李文耕调升浙江盐运使,不久,调回山东。当时山东盐业不振,充任盐商的多半是无业游民。李文耕查知其中弊病,请准朝廷缓征盐税,来缓解盐商的压力。他责令富商总领盐运,不准因为借口积压而贱价私卖,盐税渐渐充裕。道光七年,他升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调回山东。他严肃整治官吏差役,对讹诈贪赃的人犯就用严厉的法典进行处置。李文耕断案宽容平和,他责令属官清理积压的案子,几个月后,积压的卷宗就清理得干干净净。他说:“山东的百姓脾气粗犷,性子刚直,容易犯法,也更容易向善,所以教育感化不可不先行。”
过了三年,李文耕调任贵州。州县官吏由于地方瘠苦,都希望调换任职,不积极做事。恰好李文耕暂且代理步政使,请求朝廷用官员考绩作为调剂官员的标准,使他们能长时间地专心于自己的职责。李文耕主持开凿桐梓葫芦口,来免除水患。贵州产丝绸,没有棉布,他开设专部教百姓纺织。贫苦百姓生计艰难,看重利益却轻视伦理纲常,他就写文章规劝开导,文章的名字叫《家喻户晓篇》。道光十三年,李文耕退休回到故乡。
李文耕一生把推崇正学和纠正不良社会风气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在山东做官时间最长,山东百姓感激他最深,他死后人们在名宦祠祭祀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21分)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四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 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易于辄出俸钱辄:动不动就 |
B.亦不使罪蔓尔曹蔓:指牵连 |
C.刺史惊问状状:样子 |
D.其察易于廉约如此廉约:清廉简约 |
易于视诏曰 有垂白偻杖者
其治视益昌 罪小者劝,大者杖
A.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不同 |
B.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也相同 |
C.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相同 |
D.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也不同 |
①易于为属令 ③使吏为办
②以易于挺身为民 ④为指白枉直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 B.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 D.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
A.何易于为益昌令时,刺史治所城嘉陵江南,而刺史崔朴乘春游乐,何易于腰笏引舟至其处并责备了他,使他羞愧难容。 |
B.在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时,何易于先是命吏铲除茶树,后自纵火焚之,观察使认为他挺身为民而没有弹劾他。 |
C.何易于辄出俸钱助贫困百姓丧葬,体恤老人并向他们问政得失,百姓打官司,他亲自了解情况,公正决断并及时处理。 |
D.何易于改绵州罗江令,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能观察何易于治政,因而他观察到何易于廉约如是。 |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①。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 征:证明。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之立疑疑:迟疑 |
B.襄王恶之恶:憎恶 |
C.不早图,恐后之后:落在后面 |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谷:给粮食吃 |
A.齐以破燕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B.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C.王不如因以为己善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D.乃赐单牛酒,嘉其行乃不知又汉,无论魏晋 |
A.欲使后车分之(以)衣。 |
B.田单之施,将欲以(之)取我国乎? |
C.(皆)称寡人之意。 |
D.(单)乃使人听于闾里。 |
①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
②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③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④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⑤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⑥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④⑥ | D.④⑤⑥ |
A.破燕之后,“田单之立疑”,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君臣关系出现危机。 |
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
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 |
书鸡鹤事
(明)王世贞
余恒以未明起礼诵,而虞不获①。时童子买一鸡,犹稚,久之始能啼。然不为置敌偶,不辨其能斗与否也。园丁以一驯鹤至,步中庭饮食自如。鸡始自匿不敢近,已就食焉而稍亲,已又若有竞者。鸡倏起搏鹤,鹤喙其冠而举之,数掷乃下,冠血涔涔流矣。鸡复奋翼起,高与鹤齐,然不能突其喙而入。鹤复喙翼而举之,又数掷不下。童子为解之,鸡尚竦身自淬砺也②。已,复如前,则为鹤所蹈,而数喙其翼。童子惧其遂毙也,抱而去,息之它所。
浃晨③,鹤复食庭中鸡匿身松柏间忽然从后奄至趣④其后距鹤惊不暇反顾而走则追逐之走愈急逐愈劲匿跳入水中乃已。又明日,园丁复以鹤之雄至,谓戾足⑤以刺五尺童子者。鸡复持击前鹤法击之,则改遁愈甚。自是鹤匿林,左右探伺,计惟有走而已。
嗟夫!鹤之形,高五倍于鸡,其大三倍之,其力四倍之。鸡不以不相当,故逆;自沮斗而不以伤,故退却。从容以定其气,多方以图其间,掩其所不备,攻其所不能,顾破其胆,使不复振。夫岂直悍勇矫敢哉?厥亦有胆智焉,季路之所以饰而冠也。彼二鹤者,但植立毋缩,一喙足以逆十距无难也。计不出此,而不羞走者,何也?汝⑥独不忧夫摩空之雕,俯而尽汝技,汝不血肉乎?(略有删改)
注释: ①虞不获:担心做不到。②淬砺:磨练砥砺,准备再战。③浃晨:次日早晨。④趣:通“促”,逼近。⑤戾足:犹翻足,举足。⑥汝:谓鹤。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不为置敌偶偶:对手 |
B.一喙足以逆十距无难也逆:迎接 |
C.汝独不忧夫摩空之雕摩:接近 |
D.顾破其胆,使不复振顾:回头看 |
A.余恒以未明起礼诵从容以定其气 |
B.自沮斗而不以伤鹤复喙翼而举之 |
C.汝独不忧夫摩空之雕园丁复以鹤之雄至 |
D.已又若有竞者彼二鹤者,但植立毋缩 |
A.(鸡)已又若有竞者 | B.使(鹤)不复振 |
C.(鹤)走愈急,逐愈劲 | D.(鹤)自沮斗而不以伤 |
A.首段写鸡鹤搏斗,鸡三斗三败,写法并无雷同。“冠血涔涔流矣”,生动形象,鸡惨败之状如在目前。 |
B.鸡与前一只鹤角斗失败后并不气馁,而是细致周到地观察后一只鹤疏忽之处,一举偷袭成功,使鹤藏匿于树林中,不敢轻易出来活动。 |
C.文章最后一段,一方面议论鸡之所以胜,另一方面议论鹤之所以败,全面而警策,在对比中引发人们的思考。 |
D.文章以小见大,通过鸡鹤决斗鸡反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了弱小者可以凭借勇敢和智慧战胜强大者的道理,也对怯懦少智一味逃跑者提出了批评与警告。 |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鹤复食庭中鸡 匿 身 松 柏 间 忽 然 从 后 奄 至 趣 其 后 距 鹤 惊 不 暇 反 顾 而 走 则 追 逐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复如前,则为鹤所蹈,而数喙其翼。(4分)
②厥亦有胆智焉,季路之所以饰而冠也。(3分)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
D.不尚艰难艰难:艰涩。 |
A.权贵有嫌其出位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B.乃放纵诗酒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与刘宾客齐名 /不欲与廉颇争列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3分)
②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4分)
③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①,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②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③。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选自《隋书》)
注:①社:指祭祀土神的日子。②阋(xì):争斗;争吵。③埒(liè):相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对之危坐,终日不倦危:端正。 | B.至于亲宾来萃萃:停留,拜访。 |
C.值年谷不登登:丰收 | D.士谦罄竭家资罄:尽 |
①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 ②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③穷困所至,义无相责 ④ 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
⑤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⑥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A.①②⑥ | B.①③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⑤ |
A.李氏家族的人曾经到李士谦家里聚会,闻其言,睹其行,他的君子风范,让老老少少都 肃然起敬,不敢随便。 |
B.李士谦家里十分富有,他不须节俭,所以常常把救济别人作为自己的事情。 |
C.李士谦处理事情公正不偏私。家仆不幸被掐死,他认为对方不是故意***人,不但没有扭 送官府,反而劝对方远走他乡,以免被官吏拘捕。 |
D.李士谦为人豪爽,乐施好善。同乡人无力偿还粮食时,他烧毁借粮的契约,勾销债务; |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5分)
(2)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5分)
最新试题
- 1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上“五月四日”曾发生了A.北京学生发起
- 2家中使用的含有氟利昂的电器主要有______和______,长期使用含有氟利昂的电器会导致______被破坏,而臭氧层具
- 3【题文】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
- 4如图所示,光滑球质量m,在图甲中是细线与斜面平行,图乙中是细线沿水平方向,小球均是静止状态,则甲、乙两种情况下,斜面对小
- 5《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号潜艇的故 事。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 6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必须
- 7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
- 8根据对话内容,从对话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注意:AB="E" AC="F " A
- 9下图为某城镇多年平均风频图。回答1-2题1.该城镇可能位于 [ ]A.我国东南沿海 B.印度
- 10若|a|=2,b=﹣3,c是最大的负整数,求a+b﹣c的值.
热门考点
- 1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A.审议权B.
- 2不等式x2+2x>0的解集为 [ ]A.{x|x>0} B.{x|x<-2}C.{x|-2<x
- 3Below is a table which shows the melting(液化)and boiling poin
- 4美国利益集团参与政治运作的基本形式有A.通过游说直接参与国家政权B.通过支持或反对间接参与国家政权C.通过游说影响总统竞
- 5读表,完成下列问题。表1:地点发震时刻震级(M)纬度经度震源深度(KM)甲2012-12-14 18:36:026.3
- 6已知回归直线的斜率的估计值是1.23,样本中心点为(4,5),若解释变量的值为10,则预报变量的值约为( )A.16.
- 7某次考试共20道题,做对一题得8分,做错一题扣5分,不做得0分,如果小张此次考试得了13分,则小张没有做的题有(
- 8观察下面数的排列规律:0,3,8,15,24,…,则它的第100个数______.
- 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使不同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
- 10若将展开为多项式,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它的项数为( )A.11B.33 C.55D.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