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1)非于钩戟长铩也(   )     (2)非于九国之师(   )
(3)度长大(   )            (4)八州而朝同列(   )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小学而大遗B.以为桂林、象郡
C.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小题3: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小题4: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4分)
答案

小题1:(1)锋利(2)匹敌 相当(3)衡量(4)排列座次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军队的素质;装备。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因其具有一词多义性,因而一定要根据语境进行翻译。
小题1: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小学这里指学习小的知识。而现在指学校中的小学阶段。B这里为把它做为,而现在译为认为。C就是指数量少,与现代同。D山东这里指崤山以东。现在指山东省。
小题1:意在点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段用比较的方法写了四个方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密,此为全面。
B.其如舜者就:趋向,靠近。
C.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之利善:擅长。
D.一善易也修:此为做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是( )(3分)
A.其责己也重周早夜
B.后世无及听其所止而休
C.其于人也,曰项王大惊曰
D.我乃不能是以圣人望于人
小题3:以下各组中,都能表明古代君子严格要求的一组是(   )(3分)
①其责己也重以周    ②其待己也廉
③去其不如舜者      ④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⑤未少有得而止矣    ⑥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⑤⑥
小题4: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
闻 古 之 人 有 周 公 者 其 为 人 也 多 才 与 艺 人 也 求 其 所 以 为 周 公 者 责 于 己 曰 彼 人 也 予 人 也 彼 能 是 而 我 乃 不 能 是 早 夜 以 思 去 其 不 如 周 公 者 就 其 如 周 公 者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②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为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与袁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志节。后又问修:“计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馋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天安不从命。太祖命修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
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徙为奉尚。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督治也。”相国钟繇谓修:“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修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顷之,病卒官。
(《三国志·魏书·卷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划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A.谭与袁尚有隙:隔阂
B.贼入孙氏,史不能执:抓捕
C.修为治中从事辟:征召
D.时人益以此为焉多:增多,增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原创)
A.孙氏惧,出贼B.太祖遂引军攻谭南皮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以勇气闻诸候
C.修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D.食禄,焉避其难
沛公言报项王                       爱子,择师而教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王修忠义之臣特点的一组是(   )
①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          ②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
③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 ④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
⑤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 ⑥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修敢于依法惩治豪强,打击了高密孙氏的气焰,维护了社会秩序。
B.王修为人正派,刘献多次诋毁王修,后来刘献被控犯了死罪,王修却据理力争,使刘献免于一死。
C.王修虽然效忠于袁谭,却反对袁谭袁尚兄弟相拼,他规劝袁谭惩治奸佞,与袁尚修好,共同对敌。
D.王修听说严才造反,立即率领属下来到宫门保卫曹操,此举不为曹操理解,也遭到相国钟繇的批评。
小题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 
(2)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
(3)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木叔小寒山过:经过
B.虽才笔之士,无以也加:超出
C.质明已失其所在质明:天刚亮
D.多承袭傅会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5分)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节选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 国 论(节选)  李帧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二国秦委:舍弃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B.夫韩、魏不能独秦当:抵挡始祸焉速:招致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向使:原先的使命革灭尽殆:将要
D.未可专以罪秦也罪秦:认为秦有罪族秦者秦也族秦:灭掉秦全族
小题2:下列四组句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杳不知其所B.因得以自于其间矣
以余观盖失强援,不能独
C.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D.未有能愈秦国也
当与秦相较,未易量                 而四国休息
小题3:下面的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
A.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
B.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来抵御秦兵。
C.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六国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D.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 只是他们最终没有攻克秦国,反倒替秦做了许多事,因此,六国最终是自己削弱自己。
小题4:比较苏洵与苏辙、李帧的《六国论》,对三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三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本意都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因此结尾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者要记取历史教训。
B.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是指韩、魏、楚说的,而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照苏辙说的六国“厚韩亲魏”,做韩、魏的后援,“赂秦”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
C.三篇《六国论》的作者对六国灭亡的原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原因在于六国“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李帧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自弱而取夷灭”。
D.苏辙认为六国应该“厚韩亲魏以摈秦”的观点是基本正确的,李桢认为“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是应该肯定的。只是局限于生活的时代,他们都不可能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去看秦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
小题5:翻译(10分)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分)
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养 竹 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心空,空以道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居处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焉寻:寻找
D.书子亭之壁,以其后之居斯者贻: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见其本,思善建不拔者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
C.居易惜尝经长者之手实迷途未远
D.然则竹之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将有事西畴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小题4:文言翻译(共7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4分)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