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颂一篇奏:进献
B.尝大醉,前草诏上:走上
C.至庭下 引:带
D.妃辄之 沮:通“阻”,阻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遂荐玄宗
②青,取之
B.①激怒贵妃
②君臣固守窥周室
C.①以命之
利乘便,宰割天下
D.①今墓在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 李白一出生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磷事牵连人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小题4:翻译。(15分)
(1)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
(1)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2)自己也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不施行仁义而且攻和守的形势已经改变了啊!
(3)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4)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5)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他,担着粮食,如影随形的跟着他。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中“上”是皇上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前一个“于”是介词,在的意思;后一个“于”介词,从的意思;B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因”因此的意思;后一个“因” 乘:凭借、依靠。乘着有利的形势;D项中前一个“焉”那里的意思;后一个“焉”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中“一出生就天赋过人”错。原文是“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本题翻译时应注意“奇”、“为”、“谨”、“庠序”、“申”、“颁”、“于”、“博学”、“而”、“参省”、“乎”、“知”、“为”、“云”、“响”、“赢”、“景”等字词的解释及被动句和倒装句的句式。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大醉,在皇上面前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核心考点
试题【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12分,每小题3分)
白 居 易 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权贵有嫌出位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
B.放纵诗酒今其智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是余有叹焉
D.为游赏乐下有冲波逆折回川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3分)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署员外郎,赵郡王睿举德行,皆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童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之坐,终日不倦。危:高。
B.债了矣,勿为念也。幸:希望。
C.我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曹:辈,可译为“们”。
D.事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寝:息,止,可译为“搁置”。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士谦“以振施为务”的一组是
①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
②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③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④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
⑤其家童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
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学识渊博却淡薄名利。让他做员外郎,并被推举为品行高尚的人,他都找借口推辞了。隋朝建立后,一直没做官。
B.李士谦因为父亲早死,家境贫寒,不曾喝过酒吃过肉。他非常节俭,即使亲朋好友来到家中,也只用黍米招待。
C.李士谦乐善好施,使“分财不均,至相阋讼”的兄弟“愧惧”、“推让”而成善人。
D.李士谦在族人眼中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也很高,故去时有上万人为他送葬。
小题4:(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3分)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取材于杨士奇《游东山记》)
注:①丘:坟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两人坐延:邀请
B.道士不能胜:取胜
C.而吹之窍:钻孔
D.而乐无乎此加:超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内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置杯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B.草木葩烂然臣进退,实为狼狈
C.皆欲取难于言觉今是昨非
D.乐无已乎则负大舟也无力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B.隐溪乐观旷达,怡情山水,喜欢结交朋友,虽然年事已高,对生死却很淡然。
C.原本立恭提议该为这次出游写篇游记,可是因为一些原因,作者一直未能写作这篇游记,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3分)
②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2分)
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遒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阳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曰。”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①今楚不加善于秦善轸者②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B.①犀首见②齐闻犀首
C.①愿渴行王②此所谓战胜朝廷
D.①吾事来②会其怒,不敢献,公我献之
小题2: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3分)   ( )
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A.①②③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与于襄阳书
韩 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士之能垂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一相遇焉!岂上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光休:停止B.是二人者,未始不相也须:依赖
C.是二人者之所为皆也过:不对D.未尝之 干:请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而千百载一相遇焉 ②今亡赵走燕
B.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C.①岂上人无可援 ②行李往来
D.①亦足知志之所存②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A.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B.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C.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D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3分)
译文:  
(2)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3分)
译文: 
(3)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