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小题1:“以德报怨”的含义是 ;“以直报怨”的含义是 。(2分)
小题2:面对他人带来的“怨”,有人“匿怨”,有人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两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为什么?请结合选文简析。(4分)
答案
小题1:(2分)以德报怨:以恩惠回报怨恨;以直报怨:以公正正直的态度对待怨恨。
小题2:(4分)答案:“匿怨”的人不真诚,表里不一(1分); “以德报怨”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虽然有善的一面,但也容易纵容恶。(1分) “以直报怨”,即以公正正直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带来的怨,既保持了人的率真和尊严(1分),也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1分)所以孔子主张以直报怨。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对段落中心意思的归纳。解答本题关键是对“报”的准确理解,此处“报”的意思是“报答”。类似题目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来揣摩。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文段中“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来揣回答即可。尤其是““何以报德?”
这一反问句。另外要注意正确句中“直”是“正直”的意思。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论语》回答问题。(6分)“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或曰:“以德报怨,何】;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③,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合。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③差,病愈。后作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被嗟异数:多次 |
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
C.尽用市药市:买 |
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 |
A.①为母氏所养②吾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
B.①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②君既若见录 |
C.①因留养之②因求假暂归 |
D.①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②不抚壮而弃秽兮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 B.③④⑤ | C.④⑤⑥ | D.①②③ |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
C.辛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
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②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 对文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于南亩之农夫南亩:泛指农田 |
B.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
C.多于在庾之粟粒庾:露天的谷仓 |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独夫:孤单的人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蚓无爪牙之利 |
B.灭六国者六国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A.第一段用的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最终失掉了民心。 |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D.第二段作者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讽谏唐王朝不要悲剧重演。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分】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6分】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乎人也。少知名。长八尺余,姿貌甚伟。灵帝崩,代王叡取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候,假节。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嵩,考***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莸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后天子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表以为怀贰,陈兵见嵩,盛怒,持节将斩之,数曰:“韩嵩敢怀贰邪!”众皆恐,欲令嵩谢。嵩不动,谓表曰:“将军负嵩,嵩不负将军!”表怒不已,其妻蔡氏谏之曰:“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表乃弗诛而囚之。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评曰:刘表,有威容,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至于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选自《三国志·刘表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表亦合兵军襄阳军:驻扎 |
B.若不然,固将择所从从:顺从 |
C.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举:举荐 |
D.欲令嵩谢谢:谢罪 |
A.①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②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 |
B.①大怒,欲***嵩,考***随嵩行者。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 |
C.①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②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 |
D.①陈兵见嵩,持节将斩之。②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 |
A.李傕、郭汜为了拉拢刘表,就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他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天子也都默许了这一任命。 |
B.刘表先是打败了袁术和孙坚的联军,又和北方的袁绍联合。然后又向南攻占了长沙、零、桂等地,占据了汉南广阔的地区。 |
C.韩嵩曾劝说刘表归附曹操,并且劝刘表让刘表的儿子到曹操那儿做人质,因而被刘表猜疑,差点儿招致***身之祸。 |
D.韩嵩的谋略.刘备的才干都没有受到刘表的重视,这些人不被重用正是刘表决断不力,对他人疑神疑鬼的具体表现。 |
(l)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
(2)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至于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也。幼颖悟,读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进士第,调安塞簿,以课最迁邯郸令。泰和二年,迁翰林修撰。三年,改平定州。前政苛于用刑,每闻赦将至,先掊贼死乃拜赦,而盗愈繁。秉文为政,一从宽简,旬月盗悉屏迹。岁饥,出禄粟倡豪民以赈,全活者甚众。大安初,北兵南向,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参边策,秉文言:“今我军聚于宣德,城小,列营其外,涉暑雨,器械弛败,人且病,俟秋敌至将不利矣。可遣临潢一军捣其虚,则山西之围可解,兵法所谓‘出其不意、攻其必救’者也。”卫王不能用,其秋宣德果以败闻。俄转翰林直学士。贞祜初二年,上书愿为国家守残破一州,以宣布朝廷恤民之意,且曰:“陛下勿谓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以身许国,亦书生也。”又曰:“使臣死而有益于国,犹胜坐糜廪禄为无用之人。”上曰:“秉文志固可尚,然方今翰苑尤难其人,卿宿儒,当在左右。”不许。四年,拜翰林侍讲学士,言:“宝券滞塞,盖朝廷初议更张,市肆已妄传其不用,因之抑遏,渐至废绝。臣愚以为宜立回易务,令近上职官通市道者掌之,给以银钞粟麦缣帛之类,权其低昂而出纳。”诏有司议行之。兴定元年,拜礼部尚书。又明年,知贡举,坐取进士卢亚重用韵,削两阶,因请致仕。五年,复为礼部尚书,入谢,上曰:“卿春秋高,以文章故须复用卿。”秉文以身受厚恩,无以自效,愿开忠言、广圣虑,每进见从容为上言,人主当俭勤、慎兵刑,所以祈天永命者,上嘉纳焉。哀宗即位,再乞致仕,不许。正大九年正月,汴京戒严,上命秉文为赦文,以布宣悔悟哀痛之意。秉文指事陈义,辞情俱尽。及兵退,大臣欲称贺,且命为表,秉文曰:“今园陵如此,酌之以礼,当慰不当贺。”遂已。时年已老,日以时事为忧,虽食息顷不能忘。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三月,草《开兴改元诏》,闾巷间皆能传诵,洛阳人拜诏毕,举城痛哭,其感人如此。是年五月壬辰,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金史•赵秉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课最迁邯郸令课:督促 |
B.使臣死而有益于国使:假使 |
C.犹胜坐糜廪禄为无用之人糜:浪费 |
D.又明年,知贡举知:掌管 |
①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参边策 ②上书愿为国家守残破一州
③五年,复为礼部尚书 ④秉文以身受厚恩,无以自效
⑤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 ⑥日以时事为忧,虽食息顷不能忘
A.①③⑤ | B.②⑤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A.赵秉文文才出众,得到皇上器重。他受命撰写赦文,以表达朝廷悔悟哀痛之情,文章写得辞情俱尽;所拟写的《开兴改元诏》广为传诵,感人至深;辞官几年后,尽管年纪很大了,还是被皇上召回重新任礼部尚书一职。 |
B.赵秉文为政有方。任职平定州时,赵秉文为政从宽从简,没过多久,辖区盗贼全都不再出没;而其前任为政苛刻,好用刑,盗贼反而越来越多。 |
C.赵秉文积极建言献策。他曾建议出其不意攻打敌军守备空虚处,以解山西之围;还建议派熟悉市场情况的近臣掌管宝钞流通之事,并采取措施促进宝钞流通。而他的主张也得到了统治者采纳。 |
D.赵秉文为国家安危深谋远虑。他劝谏君王要俭勤、慎兵刑,这样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攻打汴京的敌军退却后,他反对庆贺,提出应当安抚百姓的主张,使庆贺之事被取消了。 |
(1)岁饥,出禄粟倡豪民以赈,全活者甚众。(5分)
(2)秉文志固可尚,然方今翰苑尤难其人,卿宿儒,当在左右。(5分)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1)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1)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读音qǐ sǎng
小题1:选出对下列加点实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丧亦不可久也。丧:失去地位,流亡在外。 |
B.孺子其图之!孺子:儿童、小孩。 |
C.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辱:使受辱,译成“辜负”。 |
D.子显以致命于穆公。致命:传达意见。 |
例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A.孺子其辞焉! | B.孺子其图之! |
C.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 D.吾其还也。 |
①孺子其辞焉 ! ②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 ③父死之谓何?
④又因以为利 ,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⑤仁夫公子重耳!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④⑤ |
①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②仁夫,公子重耳!
A.①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②仁慈啊,公子重耳! |
B.①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②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
C.①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②仁慈啊,公子重耳! |
D.①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②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
A.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的建议,因为距离太远,奔丧太危险了。 |
B.因为容易引起天下人的误解,所以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提出的让他趁丧乱之际回国夺权的建议。 |
C.穆公即秦穆公,乃“春秋五霸”之一,他高度评价了重耳拒绝自己提出的建议,认为是“义举”,重耳是仁爱之人。 |
D.子显就是上文的“显”,也是文中的“客”,他是秦穆公的儿子,他非常重视重耳的“哭而起,起而不私”。 |
最新试题
- 1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
- 2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 出乎意料地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很短,正文仅一句话: 5月16曰是我的七十
- 3已知△ABC中,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且DE=3cm,则BC=( )cm。
- 4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个单位长度.
- 5______ girl who will perform at the party tomorrow comes fro
- 6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四面都朝向( )A.北方B.南方C.西方D.东方
- 7如图所示,若河岸的两边平行,河宽为900米,一只船由河岸的A处沿直线方向开往对岸的B处,AB与河岸的夹角是60°,船从A
- 8下列不属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 9停下手中的笔,合起面前的书,关闭电视节目,拔掉电脑插头,站起来去照照镜子,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是否能从中看到父母的恩赐、社
- 10一束光线斜着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B.入射角逐渐
热门考点
- 1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1 )一个暖瓶与一个水杯分别是多少元?(2 )甲、乙两家商场同时出售同样的暖瓶和
- 2【题文】已知集合,集合,,则( )A.B.C.D.
- 3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
- 4I am well_____of the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this new road
- 5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加入
-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要在异域文化圈中取得一席
-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孪生雀桥仙开门揖盗摇摇欲坠B.证券念奴娇事得其反再所难免C.祖籍虞美人故伎重
- 8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 9t℃时,某浓度氯化铵溶液的pH=4,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10-10mol/L
- 10△ABC中,AB=AC,∠BAC=90°,D为BC中点,DE⊥DF,若BE=12,CF=5,求EF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