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1)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1)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读音qǐ sǎng
小题1:选出对下列加点实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丧亦不可久也。丧:失去地位,流亡在外。 |
B.孺子其图之!孺子:儿童、小孩。 |
C.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辱:使受辱,译成“辜负”。 |
D.子显以致命于穆公。致命:传达意见。 |
例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A.孺子其辞焉! | B.孺子其图之! |
C.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 D.吾其还也。 |
①孺子其辞焉 ! ②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 ③父死之谓何?
④又因以为利 ,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⑤仁夫公子重耳!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④⑤ |
①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②仁夫,公子重耳!
A.①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②仁慈啊,公子重耳! |
B.①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②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
C.①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②仁慈啊,公子重耳! |
D.①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②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
A.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的建议,因为距离太远,奔丧太危险了。 |
B.因为容易引起天下人的误解,所以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提出的让他趁丧乱之际回国夺权的建议。 |
C.穆公即秦穆公,乃“春秋五霸”之一,他高度评价了重耳拒绝自己提出的建议,认为是“义举”,重耳是仁爱之人。 |
D.子显就是上文的“显”,也是文中的“客”,他是秦穆公的儿子,他非常重视重耳的“哭而起,起而不私”。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D
小题5:A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是2004年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1、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2、联想迁移法: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3、语法推断法: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破题”。4、互文对举法: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有时用互文对举法可帮助你快速判断。5、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此外,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近几年试卷中时有涉及,高考已考过“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B项,本处指重耳,此时重耳已是壮年,应译为“年轻人”或“你”。
小题2:
试题分析:“其”在文言虚词中既有实词的语意含义,又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不像多数文言虚词,意义比较虚泛,往往只有语法功能。“其”字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是——作代词,具体意思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作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这是“其”在古汉语中用得最多的一种。二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表示主格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三是作指示代词,可译为“其中的”“这”“那”“这些”“那些”。四是特殊情况,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其”字在古汉语中用得比较多的另一种用法是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以加强语气(反问、祈使、揣测)。 但表示的语气因各种不同的语境而不同,所以,翻译的时候往往有多种译法,一般可译为“可”“一定”“恐怕”“或许”“大概”“可能”,等等。分析可知,该题C与例句中的“其”都表示反问,“难道”之意。A.B均表示“希望”语气;D表示“商量”语气。
小题3:
试题分析:文章是信息的载体,离开对信息的关注,读懂字义、词义和句子意思就毫无意义。“筛选”
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本题结合语境可知,①④句都是直接表现子犯的远虑的;⑤句是通过秦穆公的评价来间接表现子犯深谋远虑,因重耳是采纳了子犯的建议,故赞扬重耳,实际上是肯定子犯。②句是“辞”的理由之一,③句也是。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D项中①句处“亡国”、“得国”指的是失去政权和得到政权的意思。重耳流亡在外,尚未得到政权,谈不到兴亡;②句是个主谓倒装句,译文应体现出来。
小题5:
试题分析: 结合原文语境分析可知,子犯说:“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年轻人还是推辞吧。”所以子犯“辞”的主要原因是要获得一个“仁爱”的名声,不是因为距离远。
【文言文翻译】
晋国献公的丧期,秦国穆公派人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君主权)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君主权也)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年轻人还是推辞吧。”
公子重耳(便)对(秦国的)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与到哭泣(表达)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来慰问我)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来的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但不(跟秦国来的客人)私下交谈。
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穆公。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稽颡但不拜谢,就表示还不是继承人啊,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
B.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
A.马之千里者 | B.是寡人之过也 |
C.邻之厚,君之薄也 | D.何陋之有 |
①怀才不遇,牢***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⑤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 |
苏 和
闽广奸商,惯习通番。每一舶推豪富者为主,中载重货,余各以己资市物往,牟利恒百余倍。
有苏和,本微,不能置贵重物,见福橘每百价五分,遂多市之。至泊处,用碟数十,各盛四橘,布舶面上。夷人登舟,竞取而食;食竞后,取置袖中,每碟酬银钱一文。苏意嫌少,夷复增一文。计所得殆万钱。每钱重一钱余,盖已千金矣。
舟归遇风,泊山岛下。随众登陆,闲行至山坳,见草丛中有龟壳如小舟,长丈许。苏心动,倩人舁至舶。众大笑,谓:“安用此枯骨为?”苏不顾,日夕坐卧其内。
及抵岸,主人出速客,置酒聚会。苏摈居末席。明晨,主人发单,令诸商各疏其货。明珠翠羽,犀象瑶珍,种种异品,炫耀夺目。苏愧怯,逊谢曰:“货微不足录也。”主人按单细观毕,曰:“店有识宝胡,夜来望船中,奇光烛天,意必载希世异宝。今胡寥寥乃尔?岂诸君故秘之耶?”众谢无有,主人询诘再三,众谢如初。
主遂携胡同众登舶,逐舱验阅,至舟尾,得龟壳,惊曰:“此大宝也,胡埋没于此?”即命人抬至店,藏密室中。更设盛筵,延苏置上席,且谢曰:“君怀宝不炫,致令轻亵,幸勿见罪!”向者大贾,悉列其下。众益不测。酒阑,主请值,苏见其郑重,漫答曰:“一万。”主曰:“市中无戏言,幸以实告!”苏嗫嚅。旁有黠者,更之曰:“三万。”主视苏尚泯没,坚询之。谩曰:“五万足矣!”胡商得定价,喜甚,约次日交银。尽醉而散。
凌晨,已具银置堂中,如数交足,抬龟壳去,鼓舞不胜。众骇异,请于主曰:“交易已成,决无悔理。第未审枯骨何异,而酬直若斯?”胡笑曰:“尔辈自不识尔。此鼂龙遗蜕,非龟壳也。背有九节,各藏一珠,小者径寸,大者倍焉,光可照乘。每颗酬镒万,所酬未及一珠之半也!”众犹未信。胡遂求良工,剖其首节,得珠,果如所言,众始惊服。
苏持银归,坐拟陶朱,不复航海矣。
(选自周叔懋《泾林续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倩人舁至舶舁:抬 |
B.主人出速客速:招致 |
C.令诸商各疏其货 疏:逐条开列 |
D.幸勿见罪见:动作偏指一方,译为“我” |
①苏不顾,日夕坐卧其内 ②更设盛筵,延苏置上席 ③市中无戏言,幸以实告! ④主视苏尚泯没,坚询之 ⑤旁有黠者,更之曰:“三万。” ⑥胡商得定价,喜甚,约次日交银。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A.苏和是一个小商人,他本钱小,只能买些价格低廉的橘子到海外贩卖。后来,他得到一个像小船般大的龟壳,没想到是个宝物,后卖了五万两银子,一下子便成了富翁。 |
B.和苏和同船的人,虽然比苏和有钱,能够从海外买回明珠、翠羽、犀角、象牙、美玉等,但他们和苏和一样都不识货,对胡商破大价钱购买龟壳都感到不可思议。 |
C.购买龟壳的商店主人,是个非同一般的大富商,他富裕到能够收购整船的货物,不仅如此,在常人看来,五万两银子已经是天文数字,他照样拿得出。 |
D.收购海货的商店主人虽然以钱取人,谁最有钱谁就可以在他举办的宴会上坐上席,但他讲诚信,心地善良,重视使用人才,这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
(1)计所得殆万钱。每钱重一钱余,盖已千金矣。(3分)
(2)第未审枯骨何异,而酬直若斯?(3分)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③,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 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徇:攻占,夺取 |
B.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下:归附 |
C.郦生曰:“弟言之。”弟:小弟 |
D.不宜倨见长者倨:傲慢无礼 |
A.①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B.①郦生乃深自藏匿 ②凡三往,乃见 |
C.①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②素善留侯张良 |
D.①延郦生上坐,谢之 |
小题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郦生“狂”的一组是 ( )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 ②郦生乃深自藏匿 ③郦生入,则长揖不拜 ④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
倨见长者 ⑤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②③④ |
A.郦食其虽然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 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是一位出了名的“狂生”。 |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 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 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 |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8分)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5分)
(2)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3分)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谷,以充其家,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选自范晔《后汉书•郭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平间辟大司空府辟:征召。 |
B.难卒以力制卒:最后。 |
C.不期俱降,骆驿不绝期:约定。 |
D.当简天下贤俊简:选拔。 |
①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 ②示以信赏,纠戮渠帅
③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 ④悉遣归附农
⑤常严烽候,明购赏 ⑥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A.郭伋一生仕宦多朝。他在哀帝、平帝时做过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时被征拜为左冯翊;世祖时,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等。 |
B.郭伋为政善于治理。他使离乱后的渔阳盗贼销散,匈奴远迹,民得安业;他不战而屈人之兵,使颍川盗贼数百人皆束手来降。 |
C.郭伋为人讲究诚信。他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就是郭伋做人的原则。 |
D.郭伋深受信任倚重。他曾被征拜左冯翊,治理混乱不堪的三辅,也曾得到皇帝慰劳,还曾被皇太子召见,赏赐车马衣服什物。 |
(1)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
(2)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
最新试题
- 1下图中大气运动示意正确的是(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 2平面上的向量,若向量的最大为( )。
- 3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小时候对父母百依百顺,长大后多赚钱给父母用。[ ]
- 4将淀粉与KCl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
- 5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Cl-和Cl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核外电
- 6如图,把一个带电量为q,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绝缘细线悬挂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的O点.现将小球拉到B点(悬线拉
- 7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B.先变红色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
- 9***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解决各国之间分歧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互不侵犯”C.“和平共处”D.“平等
- 10王炳阳用银行按揭贷款购买了一套价格为30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8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贷款22万元及利息6万元。其中的3
热门考点
- 1辛亥革命后,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国人的观念与习俗发生了变化,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平民见了官员要跪拜B、差
- 2有五种粒子,其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下表所示,则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粒子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甲666乙6
- 3若tanα=3,tanβ=5,则tan(α-β)的值为( )A.-18B.-47C.12D.-17
- 4在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临海的有[ ]A.11个B.12个C.10个D.13个
- 5武汉成为辛亥革命摇篮的最关键因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新知识分子群思想活跃C.人民群众反抗怒潮高涨D.革命
- 6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C.有
- 7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卢沟桥奋起抵抗的中国守军是[ ]A、国民党第十九军B、共产党第一一五师C、国民党第二十九军D
- 8一组同学利用如图甲的装置研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实验中,如果满足小车(含车上砝码)质量远大于沙桶(含
- 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常温常压下,9g甲烷(CH4)所含的中子数为5NA②常温常压
- 10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下列措施能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A.人大常委会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