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速:招致
C.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以前
D.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当……时候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暴秦欲无厌杳不知其所
B.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秦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
醒。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那么,秦国最向往的,诸侯最怕的,本来就不在战争上。
(2)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逐渐征伐(天下)将近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了,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点,此题考点放在通假字上。“当”同“倘”,如果。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也基本上是一词多义的,我们应该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C都是连词,表转折。A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D介词,与,同/介词,从。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这要将选项的理解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看看分析是否得当。本文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论证了中心论点,B项张冠李戴了,应是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文言翻译要抓住重点实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这些既是知识点又是考点。此题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有:(1)所字结构,固:本来;(2)革灭:消灭,灭亡;智力:智慧和力量,古今异义;亡:灭亡;诚:实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②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③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离娄上》)
④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注】①讱:言语迟钝。②无责:不值得责备。③实:结果。
小题1:对于“言”,孔子和孟子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2分)
答:                                                                    
小题2:孟子为何重视“言”?请简要分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及定而视焉少:稍微。
C.然而惠然临见:看见。
D.难而可喜工:精巧。
小题2: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   (  )(3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⑤⑥B.②③⑤
C.②④⑥D.①④⑤
小题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注】 ①挟:倚仗。
小题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浔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尝著《五柳先生传》,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盖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而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夫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因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有高趣:志趣
B.而家贫不能得恒:经常
C.如也晏:平静、安定
D.盖以自况:情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每有意,欣然忘食
天大雨,道不通
B.①或酒招之,造饮辄尽
②且焉土石
C.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
②便扶向路,处处
D.①此亦人子也,可善
②公等雨,皆已失期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潜“不慕荣利”的一组是(    )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③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④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喜欢饮酒,但不善饮,家里穷得不能经常喝到,亲朋便摆酒招待他,他每次必醉,喝醉了就走。
B.陶渊明亲自种田耕地,以至累得体弱生病,也不愿做官。
C.江州刺史檀道济想让陶渊明出来做官,并讲了一番贤能之士处世的道理,可是陶渊明却不为所动。
D.陶渊明做彭泽令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当官后便带上全家,并分配给儿子一个仆人来服侍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写自己闯入聚会,委婉含蓄、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看”“望”,实际上是在想,此处用的是双关手法,十分巧妙。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含蓄地写出了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