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梃:木捧。
小题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安承教”的意思是愿意诚心接受指教。
B.“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揭露了梁惠王驱兽食人的残暴行径。
C.上述文字在一问一答中体现了孟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
D.孟子提到孔子的话,是为了用孔子的仁义来劝说梁惠王不要让老百姓受饥而死。
小题2:分析上面的选段,你认为和下面的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3分)
狗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莩(piǎo ):通“殍”,饿死的人。
答案

小题1:B
小题1:表现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认为要从百姓基本生活入手,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得到“天下之民”拥戴。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1:此题是文化经典阅读,结合文本“分析下面的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5分)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杨伯峻《论语译注》)
小题1: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1分)
小题2: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红楼梦》)
B.屠维岳使用软化、开除、升迁等多种手段,“和平解决”了厂里的怠工闶潮,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后顾之忧。(《子夜》)
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家》)
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
小题2: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一情节。
(2)《子夜》中,吴荪蒲组建的银行为何有很多存户提款?吴荪蒲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小题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小题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
——用了比喻手法指出传统的双重属性,同时,针对人们或把传统视为服装、或把传统视为文物的两种简单化理解,提出批评。
B.“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只是校弦试音,然诗人赞之以“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波涛汹涌,也暗示出接下来的音乐将是琵琶女内心情感的大爆发。
C.“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此处着重借燕子来写人的心理,一是借燕子的飞去抒写女子的敏感,一是借燕子的双飞抒写女子的孤独,通过烘托手法的运用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哀愁和心中的孤苦。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作者既实写目击之景,又发挥想象,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传达出远在“彭蠡之滨”和“衡阳之浦”的渔歌和雁声,富有虚实相应之美。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6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教人者,固以无有不教,为与善之公,而抑以有所不教,以待人之悟。故有所启焉,以开示其所未知,必待其有求通之志,而诚不能及之,自怀愤憾以不宁,乃一示以方,而欣然请事也。 
(王夫之《四书训义》)
小题1:孔子和王夫之都倡导          的教育原则。教师“不启”“不发”的目的是         (此空请从第二段文字中摘录词语回答)。(2分)
小题2:综合这两段文字,说说上述教育原则的实施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请择取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