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粒子在P点所受的电场力一定比磁场力大 | ||||||
B.粒子在P点的加速度为(qE-qυ0B)/m | ||||||
C.粒子在P点的速率为
| ||||||
D.粒子在P点的动能为
|
答案
B、由题意,粒子开始时受到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作用,加速度为a=
qE-qvB |
m |
C、对于粒子运动到p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Eqy=
1 |
2 |
1 |
2 |
v | 20 |
|
D、由C分析知,粒子在P点的动能:
1 |
2 |
1 |
2 |
v | 20 |
故选:C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υ0垂直进入相互正交的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中,从P点离开该区域,此时侧向位移为y,粒子重力不计,则( )】;主要考察你对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若两板间有与板面平行的匀强电场,如图甲,且粒子只与PQ板碰撞一次就从C点飞出,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若两板间有如图乙所示的匀强磁场,要使粒子能从C点飞出,求磁感应强度的可能取值.
(1)离子速度v的大小;
(2)离子的比荷q/m.
(1)求粒子在磁场中沿圆弧运动的轨道半径R;
(2)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用时间t;
(3)若撤去磁场,并在原磁场区域加上平行于极板方向的匀强电场,使粒子仍然从边界MN上岸原方向出射,求所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A.粒子带正电 | ||
B.粒子带负电 | ||
C.粒子由O到A经历时间t=
| ||
D.粒子的速度没有变化 |
(1)当带电微粒发射装置连续不断地沿y轴正方向发射这种带电微粒时,这些带电微粒将沿圆形磁场区域的水平直径方向离开磁场,并继续沿x轴正方向运动.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调节坐标原点.处的带电微粒发射装置,使其在xoy平面内不断地以相同速率v0沿不同方向将这种带电微粒射入第1象限,如图乙所示.现要求这些带电微粒最终都能平行于x轴正方向运动,则在保证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的强度及方向不变的条件下,应如何改变匀强磁场的分布区域?并求出符合条件的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
最新试题
- 1如图,一带电粒子以速度V垂直于场强方向沿上板边缘射入匀强电场,刚好贴下板边缘飞出.已知产生场强的金属板长为L,如果带电粒
- 2【题文】函数的定义域是A.B.C.D.
- 3两数相乘,同号______,异号______,并把______相乘.
- 4方程x2-2mx+m2-1=0的两根都在(-2,+∞)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 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求:L1 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
- 6设f(x)=2x2+3,g(x+2)=f(x),则g(x)的单调减区间是( )
- 7单项式5.2×105a3bc4的次数是______,单项式-πa2b的系数是______.
-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前,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修复中国传统文化书院的热潮,其目的之一在于,用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启发
- 9【题文】 康熙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
- 10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仍在扩大。为此,中央要求
热门考点
- 1读湖南省略图(如图),回答:(1)衡山祝融峰和韶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米.(2)①是______ (城市) ②是_
- 2把7g含杂质的锌片(杂质不与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100g稀硫酸中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总质量是106
- 3The hotel wasn’t particularly good. But I ____ in many worse
- 4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说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是因为( )A.哲学是智慧之学,是解决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B
- 5如图,已知AB∥CD,(1)你能找到∠B、∠D和∠BED的关系吗?写出理由.(2)如果∠B=46°,∠D=58°,则∠E
- 6“有心***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诗出自( )A.康广仁B.谭嗣同C.刘光第D.杨深秀
- 7北宋建立不久,太宗赵光义就对宰相说:“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后世为天下者,不为井田,则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宋太宗说
- 8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研究哪一国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 ]A.希腊B.意大利C.印度D.埃及
- 9The murderer was brought in, with his hands _____ behind his
- 101919年的巴黎和会签署的惩治德国的条约是[ ]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C.《九国公约》D.《凡尔赛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