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奠之一,不可,故立君”这反映了哪派学说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奠之一,不可,故立君”这反映了哪派学说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答案
D
解析
此题为材料选择题,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立禁”即制订法律,“立官”即设置官员,“立君”即设立君主,这正好符合法家的思想,即主张法治,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故答案为D。
核心考点
试题【“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奠之一,不可,故立君”这反映了哪派学说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诏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即今西京城也)东至潼关,三百馀里,转运通利,关内便之。”该运河指的是图一中的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史实中,反映了中央政府施行“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辽代设置南面官、北面官
④清朝开始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史上,政治文明的演进变迁可谓流光溢彩分外璀璨。但由于世界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心素差异,使得这一演进过程呈现出复杂多样性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过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这种机制用通俗的话采讲就是治国之道。
    ──《美国文化与社会》
(2)材料二所述“机制”确立的标志及其思想核心是什么?在处理中央集权问题上有何突出特点?
材料三  l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等等。我们并不反时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中国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文选》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1l年的中国并不只是美国政体的简单仿制。如何理解材料中“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看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两大主题。今日的中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曾经走过的道路,却是用无尽的艰辛写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的农村改造更有长远影响。……当时中国农业问题之庞大与严重,足以使从事工作者惊讶。l949年以前中国可谓有三个不同的经济体系。在东北原来有“日满鲜”体系,东北的生产和分配只向日本与朝鲜配合。沿海的城市经济大体向外,由国际力量支配。中国内地既为农民丛集之区,一向被遗弃如孤儿。……佃农问题并非一切不平的所在。耕地有时分割的如房间大小,耕牛无法转身。有时所谓地主与佃农只有大同小异,彼此距挨饿不过只两三步。放高利贷已是千篇一律,及于放贷者的亲戚与邻舍。这种情形下,即使要劫富济贫,也难划分界限。这种种现实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实迹:当初农村问题本已严重,最少近几十年来又无人过问,至令之江河日下,况又内外煎逼,农村且还要承受战争与灾荒的后果。
……一到中共控制稳定,村民开始行使他们的选举权,所有党员都要一一在人民面前对帐,称为“过关”,凡是被村民否定者不得为共产党员,或要改造学习。各干部将马克思的劳力价值说(一切价值处于劳力)教与村民。重新分配土地时,事无大小,共产党员均不厌其详的一一区分。其所作调查统计之细超过任何习惯之标准。用道德规劝的时候也贯穿各人良心。***与共产党人执行土地改革之精,确实夸人惊讶。
主要的行动全经过协定,详细规划,初步试验、修订,重新检讨,到第二次修正才能算数。在村庄之外,地区工作人员检讨他们的工作时,其扩大会议可以纠集到几百个代袁讨论上好几个星期。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依据材料归纳当时中国农村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得摘抄原文),概括中共解决农村问题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1952年,***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 1953年初,美国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做准备。1955年,人民解放军解放浙江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美国军方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1958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的核工业全面上马了。但是到1960年8月23日,苏联撤走专家,带走图纸,中国面临的是无数技术的盲点和物资的缺乏。在严峻形势的压力下,***发出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的口号。期间,美国先后制定了“针锋相时”、“亡命之徒”方案,企图阻止、甚或出动飞机轰炸中国的核试验基地。l964年10月1 6日,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江源《中国之路》
材料四 有一位国民党将领,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辞职去了南非,那时候的南非还奉行种族隔离政策,黄种人是有色人种,在路上行走必须走边道不准走大马路,在公共汽车上必须坐后排座。这天,这位先生乘公共汽车,上车后他习惯地往后面走,司机很友好的对他说:“这位先生,请您到前排就座。”老先生非常诧异,说:“我是中国人。”司机说,“我知道,我看出来了。难道您没看报纸?昨天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能造出原子弹的民族是应该受到尊敬的。从今天起,中国人都可以坐前排座。”
    ──姜敏《海外见闻》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的原子弹从无到有的背景。
(3)综台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   )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