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左转》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左转》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鲁国君亲自观测天文现象,官员则要记录,这是“礼”,各种节气,官员都必需记录,以便对将来的变故作出预测和准备;A项与史实不符;C项“天人感应”的思想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故排除;材料中只是反映了统治者“制天命”,没有提及“用之”,故排除D。根据材料中的“而书,礼也”、“为备故也”,可以表明当时统治者将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故选B。
核心考点
试题【《左转》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明代以来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唐朝灭亡的教训的影响
B.儒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加强
C.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
D.唐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的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主要是指( )
A.“建立了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其扩展至全国”
B.“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威廉·C·沃尔弗斯发表的《稳定的单极世界》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单极世界和单极稳定论。他认为冷战后的美国是仅存的超级大国,是唯一具有全球行动能力的大国,世界上没有别的大国能与之抗衡。因此,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是持久稳定的。上述观点错误的根源在于
A.没有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对当今国际政治新格局缺乏清醒认识
C.没有充分认识到威胁世界和平的种种新问题
D.忽略了20世纪末美国综合国力下降的事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袭暗***)……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二 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材料三 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哪些?(6分)
(2)材料二是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过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6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以下材料是康熙帝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万历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
——康熙《过金陵论》
材料二:“崇祯之诛除阉党。极为善政,但谓明之亡于太监,则朕殊不以为然。明朱朋党纷争,在廷诸臣置封疆社稷子度外。惟以门户胜负为念,不待智者知其亡。”
——康熙三十一年《东华录》
材料三!“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发天下兵迎战,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孓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
——康熙《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
材料四;后世亦有无大失德而损覆其家国者,如明之崇祯年间是也。皆由臣子背公徇私,外言路者变易非?淆乱可否,曾无实心体国之人,故至此耳。
——康熙《讲筵绪论》
(1)康熙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6分)
(2)康熙帝探讨明亡原因的目的何在?康熙帝对明亡原因的认识有何主要偏颇之处?你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