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6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3分)
答案

(1)直接目的:坚持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避免被西方文化同化。(4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分)
(2)思想家及主张:孟子、“民贵君轻”(或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4分)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2分)
(3)不同:从维护到完全否定。(1分)趋势: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这说明李鸿章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这说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避免被西方文化同化;根据李鸿章是地主阶级这一现实回答即可,其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第(2)问,“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这说明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康有为借用孟子等的思想为自己的变法主张提供理论依据;第(3)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二都维护传统思想,材料三“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经历了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的历程。
点评:如何从文明史观、现(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从文明史观看: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①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和口号,具有划时代的启蒙意义。②维新思想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救亡与启蒙并举,传播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③革命派是借鉴西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以三民主义为旗帜。
(2)从现(近)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①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学习西方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②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③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④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各个方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体西用”思想,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之初,那是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的两句话:“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话说于鸦片战争期间萌发的“师夷之长技”二十年之后。随之,一些留心时务与洋人打交道的官员对此大都有所探讨。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查考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州,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郭嵩焘说:“西洋之入中国,成为中国一大变,其气机甚远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 
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的***,是对“中体西用”宗旨最残酷的批评。经此剧变,没有被硝烟和波涛吞没的官佐长了一智;许多钻研经籍、流连诗文的知识分子,也在救亡图存的呼唤下前进了。如谭嗣同,他痛切地审察政治得失,沉思事变的由来,为了回答“洋务之术尚未精,必变法以图存”的问题,就“道器”、“体用”的关系,他在1895年七八月的《报贝元征书》中发表了深刻的意见,一面从理论上批判了“中体西用”的不当,一面也是从“中体西用”的时效中对如何接受西学,接受什么样的西学进行了检查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评析。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B.西方进化论的观念渐入人心
C.“民主、科学”已经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看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有何重要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8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
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B.了解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束缚D.仿制西式武器,振兴清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