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阅读以下材料...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亚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争夺。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孔子为重建古代文化所作的工作? (3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哪些变化?(8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9分)
答案
(20分)
(1)基本内容:仁、礼;   工作:编订和整理了“六经”
(2)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独尊,成为正统;
宋:吸收佛道思想,建立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3)命运:维新运动,孔子被康有为看做改革的先师,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孔子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走向衰落。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阅读以下材料】;主要考察你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人”,而不像西方那样关注“神”?(4分)
材料二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2)根据材料四,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到儒教的两次改造(4分)。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由此对中国步入近代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许多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B.用思想统一巩固了政治统一
C.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阻碍社会进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在战国受到冷落,秦朝遭到封***,自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③事物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④儒家思想的影响在逐步扩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材料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盂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和二,,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
(3)儒家思想在西汉和南宋两个朝代分别有什么新的发展?(3分)
(4)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1分)为此他主张怎样的政治思想。(1分)
⑵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1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1分)
⑶材料三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2分)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2分)。
⑷材料四作者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2分)
⑸通过上述材料,你能看出中国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