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1分)为此他主张怎样的政治思想。(1分)
⑵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1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1分)
⑶材料三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2分)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2分)。
⑷材料四作者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2分)
⑸通过上述材料,你能看出中国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分)。
答案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2)主要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需要
(3)言论一: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言论二:王阳明(守仁),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致良知
(4)观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5)儒家思想在不断发展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主要考察你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 | 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普遍的推崇 | |||||
C.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的初期 |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
(15分)解放思想是改革的动力之一,特别是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尤其需要思想的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腾讯网 材料三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而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 材料四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及其到秦、汉及以后发展演变的趋势。(4分) (2)材料二中“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思想上的解放?(2分) (4)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说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3分) | ||||||
下列关于儒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