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清乾隆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视察西藏时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糜之足...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清乾隆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视察西藏时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糜之足矣,召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于上述政策理解最准确的是
A.在边疆地区推广农耕经济B.尊重边疆地区的生活风俗
C.对少数民族采取歧视政策D.采用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

答案
D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清乾隆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视察西藏时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糜之足】;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
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2分)
材料二 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4分)
材料三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3)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2分)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4分),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的不同。(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明朝内阁旧址                     英国内阁会议厅
请回答:
(1)从所处的社会性质来看,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4分)
(2)指出两机构首脑如何产生,且与君主的关系各是什么?(8分)
(3)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各自对其自身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札共1160件,共3391件事。明太祖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一一处理好。
材料二:(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至嘉靖以后,等怙宠行私,上窃朝廷之权,下侵六曹之职,怨毒盈于天下,而祸败随之。盖阁臣之外重势而蒙恶声至此而极。   ——叶向高《纶扉奏稿》卷10《乞休第十一疏》
材料四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钱穆《国史大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送到皇宫的奏章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作了什么改革?什么人协助明太祖处理如此之多的奏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殿阁大学士的职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有人认为严嵩、张居正等专权说明当时君主专制制度己严重削弱,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前154年,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除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的地位怎样?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2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2分)
(4)综合材料一至四,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