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8 g CO2的物质的量为 ,所含二氧化碳分子数为 ,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农夫山泉”矿泉水进行检测时,发现1.0 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 mgMg2+,则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体积比为1∶1∶1的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
答案
(2)1.9×10-3 mol·L-1。 (3)6:3:2 (每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1;
88 g C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所含二氧化碳分子数为2NA或1.204×1024个,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44.8L。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农夫山泉”矿泉水进行检测时,发现1.0 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 mgMg2+,则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9×10-3 mol·L-1。
(3)体积比为1∶1∶1的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6:3:2。
点评:和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中常用的公式是:m=n×M; v=n×vm ; N=NA×n; c=n/v,只要熟悉这些公式使用的条件和注意事项,此题便不难解决。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A. | B. | C. | D. |
A.p3>p4,Y轴表示A的质量 | B.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密度 | D.p3<p4,Y轴表示B的百分含量 |
A.3.2 g | B.4.6 g | C.6.4 g | D.2.3 g |
A.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
B.1 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C.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
D.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 |
A.H2 | B.H2 SO4 | C.Cl2 | D.CO2 |
最新试题
- 1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6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50件,已知生产一件A种产品,
- 2圆内接三角形三个内角所对的弧长为3:4:5,那么这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
- 3把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构成以A、B C、D四点为顶点的三棱锥,当点D到平面ABC的距离最大时,直线BD与平
- 4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R,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5如果D是△ABC中BC边上一点,并且△ADB≌△ADC,则△ABC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
- 6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图一(唐)秘色瓷
- 7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18,我们发现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9,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12,…,第2011次输出
- 8型 号XXXXXXX-32B电源220V 50Hz电动机1200r/min l50W加热器750W容量1500ml适合人
- 9下列用途中应用了氮气的稳定性的是:( )A.以氮气为原料之一制造硝酸B.合成氨气后,制氮肥C.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D.镁
- 10现有下列物质:①活性炭 ②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碳 ④氢气,请按以下要求填空。(只填序号)(1)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
热门考点
- 1透镜中,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镜,边缘厚、中间薄的叫做______镜,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
- 2寓言:有人把一雌一雄两只山羊放在水草茂盛的孤岛上,两只山羊兴奋不已,无所顾忌地繁衍生息,结果使本来丰富的青草被啃得精光,
- 3请举例说明:①两个无理数之和是有理数的情况:______②两个无理数之积是有理数的情况:______.
- 4阅读理解。 Hillary Clinton, 59, with her famous "I"m in, and
- 5如图,在△ABC中,AC=8cm,ED垂直平分AB,如果△EBC的周长是14cm,那么BC的长度为______cm.
- 6下列不同地域中,最有利于布局商业网点的是( )A.工业原料地 B.能源供应地C.商品生产地 D.技术密集
- 7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的写到“Final
- 8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
- 9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近地点
- 10Kids ofent learn ______ parents and teachers.[ ]A.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