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记与欧公语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 选自《东坡志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B
解析
译文:欧阳修曾经跟我摆谈过这样的事情:有人生了病,医生问他是怎么得病的,他回答说:“坐船时遇上刮大风,惊恐害怕,然后就病了。”医生就在使用了多年、被舵工手上出的汗水浸透了的船舵把柄上用刀刮下一些碎屑来,加上丹砂、茯神一类的药,泡水给他喝了,他的病就好了。现在的《本草注别药性论》上说:“治疗出汗多的毛病,可以用麻黄的根节(麻黄,中药名,以茎枝入药,性温、味辛微苦,功能发汗;根节入药,性平、味甘,功能止汗)和被人用旧了的竹扇(上面浸透了人的手汗)来打成碎末让病人服用。”欧阳修就说:“医生凭借自己的揣度配药大都像这样,初看好像儿戏,但有时还真有效,恐怕这其中的道理还不容易招致责难吧。”我就对欧阳修说:“把毛笔、墨锭拿来烧成灰给学生吃,能够治疗愚蠢和懒惰吗?推而广之,那么,喝了伯夷(古代最清廉的人)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疗贪心;吃了比干(古代最忠诚的臣子)吃剩下的饭菜,就可以改掉谄媚的毛病;舔一舔樊哙(古代勇敢的壮士之一)用过的盾牌,就可以医治胆小的毛病;嗅一嗅西施(古代最美的女人)的耳环,就可以治好天生的丑怪残疾啦。”欧阳修听了我的话,大笑起来。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润八月十七日,我坐船进入颍州地界,因而想起20年前在这颍州拜见欧阳修的事,偶然回忆起当年跟欧阳修的一番笑谈,姑且把它了记下来。
说明:欧阳修(1007-1072),苏轼写此文时,欧阳修去世已近20年。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记与欧公语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下列各题。(共9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题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小题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小题2:(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小题3:(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小题4:(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爱莲说 ( 14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陶后鲜有闻(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亭亭净植(    )   ⑸、宜乎众矣(    )      ⑹、花之君子者也(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小题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B.舜发于畎亩之中/后发制人
C.管夷吾举于士/举世无双
D.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无可忍
小题2: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小题3:第二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B.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的层次显得清楚。
D.本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小题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小题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