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1—15题。(15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1—15题。(1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本文作者是         ,文章出处是《                》。 (3 分)
小题2:.请你说说下面划线词的意思(2分)
(1)项为之                  (2)鹤云端                    
(3)数十                      (4) 喷以烟                    
小题3:.请你翻译下面语句。(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4:、请你写出本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
小题5:.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案

小题1: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
小题1:(1)  通“僵”,僵硬(2) 鸟鸣
(3)用鞭子打(4)  慢慢地
小题1:(1)译文: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
(2)译文: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吞到进(蛤蟆肚子里)。或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小题1: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
小题1: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1—15题。(15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
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 (2分)   
A.初极狭,通人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便还家()D.余人各复至其家()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4:. 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再寻桃花源
小题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小题6:.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社会?现在的你怎样看待这个社会?(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10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务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吾性乎     (3)若吾儿坐好物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岂有不爱B.驱其残忍
C.醉翁意不在酒D.辍耕垄上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小题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
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③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水甘而不良               (2)凡饮之者病瘿    
(3)哉人之颈也               (4)吾乡人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2)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小题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3题。 (14分)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pī)圯(yí)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小题1:.用“∕”划出下面一句文言文的朗读节奏。(2分)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一老父衣褐(   )          ②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 
③是负义也(      )            ④乃载祖归养(      )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良愕然,欲殴之吾欲之南海B.捐祖于野移其民于何东
C.父以足受不以物喜D.直堕其履圯下其如土石何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良殊大惊,随目之                                           
②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小题5:.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2题。(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小题1:.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致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       
(3)色愈恭,礼愈至  至              (4)邻舍有烛而不逮      逮        
小题2:.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B.送杜少府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后凋也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小题4:.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2分)
[甲]                        [乙]                     
小题5:.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