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9-23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9-23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元结《右溪记》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其境过清(因为)B.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安闲的百姓)
C.以形胜(增益)D.流数十步(向南)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之怅然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置州以来潭西南
C.疏凿芜秽重修岳阳楼
D.裨形胜醒能述文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小题4:甲、乙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答案

小题1:(3分)B   
小题1:(4分)A C
小题1:(4分)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小题1:(4分)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解析

小题1:B中应是“隐士”
小题1:A中二者是“为”;C中二者都是“于是”。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了解正侧面描写景物的特点,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9-23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辛毗引裾①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②。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 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 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 三国时魏国侍中。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A.辛毗裾(拉,拽)B.而帝意甚(坚决)
C.作以待之(脸色)D.帝遂衣不还(努力)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良久不知有汉
B.帝奋衣不还与外人间隔
C.陛下不臣不肖此夸能
D.卿谓我徙非邪莲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②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小题4:文章表现了辛毗怎样的品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钧,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后司马既老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至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伸出)舌而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新城王大司马霁宇北边时(镇守)B.每边,辄使四人扛之(按照)
C.北兵至,悉拔而之(用火烧)D.司马以桐木依样为刀(暗中)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乃炮石伏机其下君为长者
B.北兵至,悉拔火之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C.时马上舞动仓鹰击殿上
D.又于边外埋苇薄界宫中府中,俱一体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
②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小题4:结合文中材料,对王霁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赋
我常常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出一种激情,在我周身漫布,升腾,飞越。
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的一种轻微然而却是异常深刻的震颤。
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当枣芽发出不久,在播种过的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而疲软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麦收过后,在麦茬地里新播种上的大豆,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见到它,就如醉如痴,它能一下子把我原来的思路打乱,斩断,重新引诱我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经过长久地默默不响地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对初恋情人迷恋时的慌乱,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面对花蕾,我的思路空前地奇特、活跃。有一次我竟然呼啦一下忆起了几年前的一场玩笑话。那是我和朋友在街头漫步,一群迎面而来的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叽叽喳喳乱钻乱闹,我们被挤得无路可走。可我的那位朋友说,别急别气,说不定未来共和国的总理、部长、文坛巨星、科学泰斗就在这里。
真的,我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而寻找比喻象征,我常常在花蕾前想起这位朋友有点幽默的预言。
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我不是可怜它们,我是敬仰它们!
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葱茂的一切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仍可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生命,就是开始,就是突破,就是希望,就是创造,就是追求。
有幸获得一次生命,那就让生命像那么回事地展示一下吧。
(选自《生存的诗意》,河南文艺出版社)
小题1:文章写了“哪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这些现象为何会引起我深刻的“震颤”?(5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把花蕾与幼儿园的小朋友联系起来?(4分)
小题3:作者说:“我不是可怜它们,我是敬仰它们。”“我”敬仰它们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述。(3分)
小题4:作者最后说:“有幸获得一次生命,那就让生命像那么回事地展示一下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曾经,生活和花朵隔开一线
1991年初春,丽江玉峰寺,山茶如火,燃了我眼前的天。
那一年的我,单纯清澈,依在树下照羞涩的笑容。天空高而蓝,在身后,在头顶。山茶艳得肆无忌惮,同样着红衣的我被它衬得失色。一步步退后,离开被它的奔放和热烈窒息住的空间。
那时,我参加工作不久,在一间四合院里上班。院里春天有玉兰,秋天桂花飘一室幽郁的香,冬来,腊梅一朵朵如雕出,引得我每天都要摘一朵带回家,放床头。闲时,我种扁竹兰,或在树边晒太阳。
如今,办公室很大,有许许多多的书,除了书和书架,办公室还有几张桌子,几把藤椅。藤椅年代久远,有的地方,一圈圈裹住竹手把的藤已散开来。见了这些藤椅,我会想到丽江。
那个年代,知识分子是臭老九,要把他们送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研究所里的知识分子们就到了丽江,住玉峰寺。在丽江能干什么呢?也只是为三餐而忙碌。推了小车去买菜,买回来做饭,人人吃饱,已算恩赐。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就想了法:到丽江时,带去了做实验用的猪。打报告,说那些非常精贵的猪受不了丽江气候,要求派几个人把猪送回昆明。报告被批准。第一批回昆明的,是些女人,带着孩子的女人。几周过去,第二批送猪的人也回来了……最后,研究所的知识分子们全部回来,以猪的名义。
我的办公室就在园子边上,又自成一体,是个小小的四合院。办公室里的藤椅,当年是到过丽江的,只是它们被捆着运下去,在丽江并没有解开来,回来时,就免了再捆一次。
在听前辈讲述研究所的历史时,我总有些虚无的感觉。在那些讲述中,只有丽江,只有玉峰寺,而没有雪山,没有小桥流水,更没有山茶。
1991年,我站在玉峰寺,面对那株山茶,被它的热度震惊。我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些日复一日的讲述中没有它的踪影。但每有人来到四合院,会说:桂花真香。或:腊梅又开了。还有一位,在玉兰花开时节,喜欢捡落下来的花瓣泡水喝。这些花的颜色如此淡雅,他们却能够留意到。
2001年8月,会泽大海草山。花开成海,美如绣锦。我母亲惊叹不已:这么漂亮!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来。三十多年前,我父母曾在这里蹲点,为绵羊改良。但他们的叙述里,只有大海的烧洋芋和燕麦炒面,而没有那广袤的草山和连绵的花海。我问母亲:那时候,没有这些花?母亲说:有,草比这还深。
我有些明白了。艰难和困顿,使生活与花朵隔了一线。
在研究所,我特地问那位前辈:在玉峰寺,你看到那株山茶了吗?
她想了半晌,一无所获。告诉我:可能那时它没有开花。
这是不可能的,她在玉峰寺住了一年多,那株茶树花期三月,每天著花万朵。而且不仅这棵茶树,还有株十里香,每到花期,就算香不了十里,也是一庭芬芳。但她不知道。
母亲在看到大海草山的花时,神情间异常欣慰。那位前辈,当她再度到丽江,也许能看到它那日以继夜永不消逝的美。然而她们年华已逝,这美丽,足足迟来了三十年,四十年。
2006年春,我再次到丽江,知道茶树值花期,特意赶了去看。十余年了,它一如我初见的模样,烈如火焰。生存的美好,它展现在那数百年都不肯示弱的花朵上,而且越开越旺。
于我而言,生存的美好,则是站在蓝天下,仰头去看它时,心里无言的惊叹。
有了曾经,所以有了未来。我不用再经历父辈的那些岁月,虽然此时站在茶树下的我,早已不复往昔的清澈。但我感恩——我第一次走到它的身边,就感觉到了它的美,并且,这份美丽一直绵延在我岁月的河流中,从不消淡,这是生活赐予我的全部仁慈,也是我幸福的所有根源。我为自己汹涌的幸福,再次感到幸福。
小题1:第4段中说“见了这些藤椅,我会想到丽江”,作者想起了跟“丽江”有关的的哪些方面内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院里春天有玉兰,秋天桂花飘一室幽郁的香,冬来,腊梅一朵朵如雕出,引得我每天都要摘一朵带回家,放床头。
②在那些讲述中,只有丽江,只有玉峰寺,而没有雪山,没有小桥流水,更没有山茶。
小题3:文章多处写到“藤椅”,其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4:文题“曾经,生活和花朵隔开一线”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意谈谈您的理解和感悟。(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一)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咦!‘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二)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①杨子:战国思想家。  ②党:同乡。   ③竖:童仆。    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杨子之邻人羊(逃跑)B.吾不知所之,所以也。(通“返”)
C.或君不善学(认为)D.王生益愠,不应而还。(离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损言笑者,何哉伯乐不常有
B.请铭之坐右,昭炯戒其境过清
C.又非夫子有鸣而不能通其意
D.善学者所应有邪?如土石何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小题4:两篇文章都提出了对学习方法的思考。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