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渔人甚之: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人各复至其家:_____________
(4)便扶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对……感到惊异(2)交错相通(3)邀请(4)原来的,先前的
2.(村人)问渔人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代,更不用说晋朝了。
3.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蒙正拒贿
欧阳修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楪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谓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①吕文穆公蒙正:吕蒙正字圣功,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第一,太宗、真宗时三次任宰相,以敢言著称。但在军事上主张对辽妥协,一直强调“弭兵省财”,是主和派之一。曾封莱国公,卒谥文穆。②楪子:即“碟子”。③李卫公:指李德裕,历仕唐代宪、穆、敬、文、武诸朝,武宗时,自淮南节度使入相,执政六年,进太尉,封卫国公。为人清正峻切,深恶于求请托,因触小人之忌。这里说吕蒙正“贤于”李卫公,是指吕拒贿的方法巧妙,不使人难堪。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家藏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弟遂不敢言:________________
(3)昔之所难也: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与例句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其弟伺间从容言
A.恢弘志士
B.时人莫许也
C.何陋
D.送鲍浩然浙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面不过楪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选段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陶渊明,字________,号________。
2、下列划线的词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便还家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加粗的句子写出桃花源人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注:项籍即西楚霸王项羽)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于是项梁教籍兵法 乃:________________
学书不成,,学剑 去:________________
以记名姓而已 足: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霸王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固然有历史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自身的原因。本选文可能告诉我们一些他失败的原因,你能对此作些概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上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8篇,合称为《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1)水尤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若空游无所___________________
(3)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主要写潭中游鱼的静态和动态,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矛盾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补上文中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所以动心性(   )
越王句践国(   )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
清冽(   )
3.翻译下列句子。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女忘稽之耻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1)中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各是什么?前者用自己的话概括,后者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人才是经过艰苦的磨炼而造就的”请你再举一个事例,古今人物均可,事例限一句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