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答案
(1)两次社会革命:
A、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实现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分)
B、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1分)
(2)两次科技革命
A、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垄断组织迅速发展,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国;(1分)
B、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保持了世界工业大国和科技大国地位。(1分)
(3)两次世界大战
A、“一战”中,美国供给欧洲武器、粮食、工业品,使工业发展突飞猛进;(1分)
B、“二战”中倒卖军火、物资,大发横财,成为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超级大国。
解析
试题分析:本体考查学生对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美国的两次社会革命史指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道路上的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两次科技革命指第二次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产生垄断,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国。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继续保持了世界工业大国和世界科技大国的地位。
(3)两次世界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供给欧洲交战国武器,粮食和工业品,是美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利用租借法案倒卖军火,物质,大发战争横财,二战后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大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美国的经济发展是负责多样的,有战争的因素也有自身科技发展的因素,美国的经济发展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科技兴国政策,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⑴“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和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
⑵“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争霸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
【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2005年6月7日,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⑶通过材料分析美国和俄国分别通过什么历史事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
⑷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是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1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⑸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1分)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高潮,也经历过低潮,有发展也会有危机,如何应对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危机带来的压迫,这需要智慧。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它先后在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上经历了两次政治危机,在经济上经历了四次危机……
请回答:(1)美国化解本国政治危机的两大事件是什么?(2分)
(2)面对第一次经济危机,美国是怎样应对的?(1分)其中富有创造性的措施是什么?(1分)
(3)同样的危机出现在德国、日本,它们应对危机的措施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危害?(1分)
(4)危机有经济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也有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如何应对方方面面的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假如中国也面对危机,请你为政府建言献策,针对危机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1分)
板块一:“为国家独立、维护统一而战”
(1)领导美国人民“为独立而战”的是谁?(1分)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1分)
(2)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1分)林肯政府为推进统一颁布了什么文献?(1分)
板块二:“积极创新、发展的美国”
(3)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都有许多发明创造,请试举一例。(1分)
板块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结合板块一、二所涉及的史实,请概括美国崛起、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分)
【独立·统一篇】
2008年,由8位英国顶尖国际和政治评论员组成的一个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最差”、“平庸”、“好”、“最伟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排名,在其公布的“最伟大总统”排名中,亚伯拉罕·林肯和乔治·华盛顿分列第一和第二,富兰克林·罗斯福排名第三。
(1)依据史实,概括指出华盛顿和林肯被评为美国“最伟大总统”的原因。(4分)
【创新·富强篇】
19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都走在了西方世界的最前列。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斯福创新性地采取对策应对经济危机,取得了显著成效。当今美国人才济济,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出自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20世纪后期凭借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成为超级大国。
(2)在科技创新上,举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两项,并指出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及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4分)在制度创新上,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被称作什么?其中心措施、显著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三个不同阶段的表现(特点),完成下表:(3分)
时间(阶段) | 原因 | 表现(特点) |
五六十年代 | 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 |
七八十年代 |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受经济危机打击;通货膨胀;债务负担沉重 | |
90年代 | 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 |
(4)纵观“美国发展之路”,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读图,回答问题
(1)美国国旗中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请问当时在这13块殖民地上的殖民者是哪个国家?(1分)
(2)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它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分)
(3)你认为美国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遵循了这部文献的基本思想?试举一例说明。(1分)
最新试题
- 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T=( ).
- 2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A.所用NaOH已经潮解B.向容量瓶中
- 3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
- 4_____, I can"t express myself in words. [ ]A. So long a
- 5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300摩尔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0.1摩尔。下列有关AT
- 6【题文】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滂沱(páng)
- 7Many people agree that___knowledge of English is a must in__
- 8—Could you give me a hand?—________. [ ]A. All right
- 9设U={三角形},M={直角三角形},N={等腰三角形},则:M∩N=______M∪N=______∁UM=_____
- 10听对话,回答问题。 1. Where are the family going for their summer vac
热门考点
- 1Tom realized that he ________ his physics book at home when
- 2我国已于2011年9月末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1月初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实现成功对接.某同学为此
- 3某温度时,把1mo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10L的真空容器,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4s时,NO2的浓度为0.04mol
- 4如下图是定义在闭区间[-5,5]上的函数y=f(x)的图象,该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 ]A.[-2,1] B.[3
- 5在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应的长分别为a,b,c,若a=2,B=,c=2,则b=( )。
- 6在开满红花的桃树上,开着几朵白花,这种现象是 [ ]A.遗传 B.变异 C.环境影响 D.进化
- 7听下面5段对话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符合对话内容的最佳答案.每段对话读一遍.1. What are these tw
- 8(12分)已知函数(1)求f(x)的定义域;(2)判断f(x)的奇偶性并证明;
- 9Because the manager had some important guests to meet, the m
- 10如图甲所示,一竖直的轨道由粗糙斜面 AD 和光滑圆轨道DCE组成,AD与DCE相切于D点,C为圆轨道的最低点,弧DC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