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B.在水中加入明矾可将硬水变为软水 |
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无益 |
D.雨水是天然的纯净物 |
答案
解析
B.在水中加入明矾可将悬浮颗粒物质加快沉降。
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无益 ,正确
D.雨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核心考点
试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在水中加入明矾可将硬水变为软水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主要考察你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取水地点 | 溶解氧(mg/L) | 氨氮(mg/L) |
九龙口 | 8.9 | 0.107 |
长江 | 8.5 | 0.165 |
A.溶解氧的“氧”指氧气
B.氨氮含量高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生活污水在取水口可以任意排放
D.取水口附近不能设立排污企业
①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 、 。
②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 来检验。
③请你举出一例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 。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 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请举一例说明使用硬水的危害 ,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水硬度。
(2)人们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 。
(3)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______________。
(4)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5)“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
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
D.雨水是纯净物 |
(1)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人 除去水中的异昧;
(2)家庭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请写出一条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最新试题
- 1仔细阅读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第二组今 日商品任意挑选请回答:(1)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
- 2 Be ___________ ---you can’t expect me to finish all this wo
- 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受精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雌性动物排卵后遇精子即完成受精B.胚胎发育至囊胚时已经开始了细
- 4听下面一段对话, 回答第1至3题.1.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make some mon
- 5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 6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的最大值为5,且k为负整数,则k=____________.
- 7若⊙O1和⊙O2外切,O1O2=10cm,⊙O1半径为3cm,则⊙O2半径为( )cm。
- 8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那么tan(A+C)的值是( )A.3B.-3C.-33D.不确定
- 9下列关于染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B.染色体主要位于细胞核内C.染色体是主要的遗
- 10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______构成雌蕊;花粉在______中.(两空都填序号)(2)此桃花授粉
热门考点
- 1已知有机物A、B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A(C6H12O2)+H2OB+CH3COOH(已配平)。则符合条件的B的结构最多
- 2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
- 3We have learned English ________ six years.[ ]A.since
- 4When I opened the door, I found my father sitting in his cha
- 5在数轴上,表示与﹣2的点距离为3的数是( ).
- 6长尾鸟天性胆小,见到树蛇后会躲在远处的树洞里。它警告飞向树蛇的其他鸟,甚至有时还有追上去阻止的冲动,可往往是刚钻出洞来,
-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1)这首诗
- 8--The mistake_____, I had been more careful.---But you weren
- 9《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
- 10There is _________in today"s newspaper.A.new anythingB.new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