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选项 | 物 质 | 杂 质 |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
A | NaNO3溶液 | AgNO3 | 加入适量NaCl溶液,过滤 |
B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
C | O2 | H2O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D | 锌粉 | 铁粉 |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过滤 |
答案
解析
B、、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如果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杂质氯化钡.故错误
C、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故错误
D、铁和氯化锌不反应,故错误
故选A
核心考点
试题【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 质杂 质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ANaNO3溶液AgNO3加入适量NaCl溶液,过滤BNa】;主要考察你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选项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空气和氧气 | 用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
B | 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
C | 海水和蒸馏水 | 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
D | 碳酸钠溶液、石灰水 |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
⑴写出甲和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甲 、乙 ;
⑵写出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和Ca(OH)2: ;丙和丁: ;
⑶其中稀硫酸和丁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组别序号 | 待测物质 | 试剂 |
1 | 溶液:氢氧化钡、稀硫酸、稀盐酸 | (酚酞试液) |
2 | 气体: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 (澄清石灰水) |
3 | 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 (水) |
4 | 固体:氯化铁、碳酸钡、氯化银 | (稀盐酸) |
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CO2) | 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H2O) |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无色酚酞) |
A.甲物质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
B.戊物质一定是氧化铜 |
C.丙和丁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D.乙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最新试题
- 1(6分)取标准状况下2.24L某气态烃置于密闭容器中,再通入足量的O2 ,用电火花引燃,燃烧产物的定量测定实验数据如下(
- 2解不等式:2(x+3)-4>0,并把解集在下列的数轴上(如图所示)表示出来.
- 3不少昆虫有趋光的习性,下列昆虫具有趋光性的是( )A.家蝇B.飞蛾C.蚂蚁D.蟑螂
- 4草木灰是农村常施用的钾肥,某同学用实验验证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所供实验用的仪器有:①蒸发皿,②漏斗,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酒
- 5铁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 6音乐频道以中外古典音乐和世界各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启示我们对待丰富多彩的文化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①任何民族
- 7(14分)废旧碱性锌锰干电池内部的黑色物质A主要含有MnO2、NH4CI、ZnCI2,还有少量的FeCI2和炭粉,用A制
- 8近代世界史证明,越早重视教育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时间就越早。18世纪普鲁士的崛起、19世纪日本的崛起、20世纪美国的崛起
- 9已知集合A={x|x=a0+a1×3+a2×32+a3×33},其中ak∈{0,1,2}(k=0,1,2,3),且a3≠
- 10行星绕恒星运动的轨道如果是圆,那么它的轨道的长半轴三次方与公转周期T的平方的比为常数,设,则常数k的大小[ ]A
热门考点
- 1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是[ ]A.小灯泡发光最亮的一次B.小灯泡发光最暗的一次 C.小灯泡正常发光的一次D.随便
- 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1)小文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
- 3综合性学习(10分)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niǎo nuó可爱的茎叶,有娇嫩yǎ Zhì的花朵,有沁人心脾
- 4阅读下列短文,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Lucky, our beautifu
- 52013年2月,《“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印发。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比如大中型工业企
- 6有资料显示,自梭伦时代起某段时期内,雅典的公民权对新移入的外邦人有条件地开放。到伯利克里时期则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
- 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边长为,求它的边长和面积。
- 8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下表中的x与y分别是输入的6个数及相应的计算结果:上面操作程序所按的第三个键和第四个
- 9下列等题的物质中,含蛋白质最多的是[ ]A、瘦肉、黄豆 B、花生、大米 C、面粉、土豆
- 102009年12月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科学家正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