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制取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O2------装置漏气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过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制取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O2------装置漏气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过了滤纸边缘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答案
A、制取O2气体时,装置漏气可能会始终收集不到O2,故A正确;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过了滤纸边缘,故B正确;
C、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的高温生成物若直接溅落在集气瓶底,瓶底会炸裂;而引燃火柴过长则可能造成铁丝不能燃烧,故C错误;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故D正确.
故选:C.
核心考点
试题【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制取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O2------装置漏气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过了】;主要考察你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将下列左侧的“原因描述”与右侧的“实验室制氧气的注意事项”的连接起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陕西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绍兴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宿迁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原因描述制氧气往惹事项
A.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B.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破裂 (2)实验前要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气管倒流入试管的底部,使试管破裂 (3)排水集气法收集完氧气应先拿出导气管再撤走酒精灯
D.防止装置漏气 (4)可用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若要制得8g氧气最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______g.
(3)该反应完全反应后混合物中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A g的氯酸钾和B g的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反应,最后得到C g固体,(二氧化锰粉末是催化剂)则: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后的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g;
(3)得到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4)反应得到的氯化钾质量为______g;
(5)反应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______g.
潜艇是海军的一种重要装备.某潜艇水下排水量是1500吨,艇内净空间40米3,艇上有官兵30人.当该潜艇潜入海面下100米时,求:
(1)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多大(海水密度1.03×103千克/米3)?
(2)潜艇受到的浮力多大?
(3)空气中O2体积分数是21%,当下降到16%时,会影响人正常工作.如果艇内每人每分钟消耗400毫升O2,则理论上此潜艇能在水中停留______小时(假设艇内温度、压强保持不变).
(4)潜艇长时间潜航,需配备O2再生装置.现有以下方案可供选择:①加热KMnO4 ②电解H2O③常温下,过氧化钠(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03与02.你认为上述方案中最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它与其它二种方案相比的优点是______.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室也可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某同学想用实验来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4-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______.
①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
②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无色
③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不反应
④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4-为紫红色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也能用来制取氧气:
Na2O2+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
已知:当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24%时,酚酞显无色;H2O2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有机物氧化褪色.现将0.39g Na2O2溶解在10.0mL过量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先变红,片刻后红色褪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过大,此种说法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假设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水的密度为1g/cm3
②乙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过氧化氢存在.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