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舆论监督是司法监督重要形式,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 |
B.舆论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最有效的形式 |
C.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推进社会民主与进步 |
D.有利于根治不正之风,构建和谐社会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这也正是发挥舆论监督的原因,但舆论监督不属于司法监督,A错误应排除;发挥舆论监督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推进社会民主与进步,C符合题意。D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答案是C。
核心考点
试题【 要坚决查办腐败案件,大力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加强党内民主监督,推进党务公开,发挥舆论监督积极作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强调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因为A.舆论监督】;主要考察你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有利于维护村民的民主管理权利 ②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治的基础 ③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④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更加广泛 |
B.我国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形式与渠道越来越丰富 |
C.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
D.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 |
A.公民可以通过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
B.政府不断创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
C.法律不断赋予我国公民新的政治性权利 |
D.公民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
①这种做法正确处理了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关系
②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
③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获得了行政权力
④城乡社区建设是实现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途径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①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公民通过舆论监督依法行使监督权
④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最新试题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在《边城》中摹写边城人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含蓄地表达了他
- 2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RA、RB、RC三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将这三个电阻并联后接在电路中,其中消耗电功率最大的是:A.R
- 3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 ]A.第一级阶梯上 B.第二级阶梯上 C.第三级阶梯上 D.大陆架上
- 4工业废气中氮氧化合物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治污,工业上通常通入NH3与之发生下列反应:NOX+NH3→N2+H2O。现
- 5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现使小船渡过一河流,渡河时船头朝对岸垂直划行,若船行至河中心时,水流速度增大,则渡河时间将(
- 6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发生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
-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
- 8任务型阅读(每空0.5分,共5分)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最恰当的单词。注意:每空1
- 9已知椭圆C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1,0)、F2(1,0),短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为B1,B2(1)若△F1B1B2为等边三
- 10若函数在[-1,1]上为单调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热门考点
- 1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则当时,( )A.B.C.D.
- 2空气里每100个分子中含有21个氧分子、78个氮分子、1个氩原子,据此可知氧气占空气质量的______.(保留1位小数)
- 3下列关于公元前202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元前三世纪初B.公元前二世纪初C.公元前三世纪末D.公元前二
-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属于[ ]A.生殖 B.进化 C.遗传 D.变异
-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到处都是水,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上水的0.3%,
- 6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①含义:国家的__________。②本质: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③内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④国家预
- 7They often play _____ after school.A. to football B. basketb
- 8可逆反应:A(s)+B(g)nC(g) △H=Q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
- 9读下列两图,回答问题。(1)甲图:亚洲和____洲的界线是____________。乙图:亚洲和_______洲的界线是
- 10 辩论赛中,辩论者往往可利用对方类比推理中存在的“破绽”进行反驳,使对方的推理站不住脚。某单位甲、乙二人就“跳槽是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