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致橡树
舒 婷
舒 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 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
1.指依附别人的人。 2.木棉是独立于橡树的一种形象,它深爱着橡树,但却不依附橡树,是理想的爱的化身。 3.(1)A (2)C (3)B (4)C 4.D |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 |||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 |||
1.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__________,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__________,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__________而来___________于树的神采。 3.第一节中第__________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__________之情。而第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_________。 4.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__________感。 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 |||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 |||
1.下列对这首诗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做主的现实。 C.“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D.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 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最后两句,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着革命的旧中国运用借喻的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气势 | |||
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 |||
老橡树 乔尔丹诺·布鲁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