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童心 尹利华  赵局长正在给六岁的孙子讲童话。  他说,古时候呀,有一个残暴的国王,他喜欢吃一种稀有的海螺,于是就命令他的老百姓都到海里给他捉这种海螺。如果哪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童心
尹利华
  赵局长正在给六岁的孙子讲童话。
  他说,古时候呀,有一个残暴的国王,他喜欢吃一种稀有的海螺,于是就命令他的老百姓都到海里给他捉这种海螺。如果哪一天捉不到,他就大发雷霆,***掉一个人。一天,大家都没有捉到这种海螺,人们害怕极了。正在这时候,一位白须飘飘的老神仙出现了,他将一只癞蛤蟆变成了一只像咱们的房子这么大的海螺,让人们去献给国王。大家兴高采烈地抬着这只蛤蟆变成的大海螺向国王的城堡走去……
   赵局长刚讲到这儿,门铃响了。
  他开门一看,熟人,是养殖场的小王和小马,两人照例给他送水产品来了。
  小马和小王两人满头大汗,抬着三只黑色的编织袋。赵局长将他们让进了屋后,习惯性地往门外瞅了瞅,没人。
  他回身对孙子说:“乖,爷爷有事情和叔叔说,你先去玩,回头爷爷再给你讲故事,好不好?”孙子很听话,蹦跳着出门玩去了。
  关上门,赵局长含笑说:“两位辛苦,先喝杯水。你们张厂长真是好福气,有办事效率如此之高的部下。”
  小王和小马抹了抹额头的汗,满脸堆笑,说:“赵局长,你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应该做的,没有您这几年的关怀,就没有我们养殖场的今天。”
  赵局长满意地笑了,指着那三只编织袋问:“老张这次给我弄了些什么玩意儿?”
  小马说:“一袋甲鱼,一袋龙虾,一袋扇贝。”
  放下东西,小王和小马就告辞了。
  赵局长送走小王和小马没一会儿,孙子回来了,缠着他继续讲故事。
  赵局长将孙子抱在膝盖上,慈爱地说,那个国王一见人们送来了一只这么大的海螺,自然高兴极了。他命令铁匠连夜打造了一个巨大的蒸锅,清蒸了这只海螺,然后他就拿了一把大叉子,吃着螺肉,边吃边往里走,一连吃了三天三夜。人们在外面等国王出来,等啊等啊,却见一只又大又丑的癞蛤蟆从里面蹦了出来,大家都明白了,原来他们那位贪吃的国王变成了癞蛤蟆。于是,无论这只癞蛤蟆蹦到哪里,人们都用唾液吐他,用石头扔他…… 为了讲得更形象、赵局长一边讲着,还一边向孙子表演那个变成癞蛤蟆的国王又蹦又跳的滑稽样,把孙子逗得拍着小手喊:“打癞蛤蟆喽,打癞蛤蟆喽。”
  中午吃饭的时候,孙子神色有些怪怪的,突然很认真地问:“爷爷,王八是什么?”
  赵局长哈哈大笑:“傻孩子,放在桌子中央的不是王八么?”
  “噢。”孙子盯着桌子中央的那盘甲鱼汤,显得很吃惊的样子,面色变得青白。
  赵局长用筷子夹了一块甲鱼肉,放在孙子的小碗里,孙子却很快把它扔在地板上。
  赵局长忙问:“乖乖不爱吃?”
  孙子的小嘴绷得紧紧的,不说话,只是用一双充满惊悸的眼睛盯着桌中央的那盘甲鱼汤。
  赵局长说:“这个很好吃的,乖乖以前不是经常吃么?”
  说完,他做了个示范,夹了一块甲鱼肉,往嘴里塞。
  “爷爷,不要!”孙子突然大声哭了出来,小巴掌将赵局长长筷子上的甲鱼肉打落,然后扑倒在赵局长怀里,搂着他的脖子,晶莹的泪珠扑扑地落下,“我不要爷爷变成王八,我不要爷爷变成王八!”
  赵局长一愣,忙问是怎么回事。
  孙子摸着眼泪,说:“那两个叔叔是坏人,我听见他们在门外说,谁吃了他们送的王八,谁就会变成王八!”
  听了孙子的话,赵局长持着筷子的手僵在空中,再也放不下去……
1.“习惯性地往门外瞅了瞅,没人”,句中“习惯性”一词与上文哪个词语照应?两词一呼一应,说明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结合情节分析“叔叔”(小王和小马)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为什么写赵局长给孙子讲国王变“癞蛤蟆”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篇末的省略号换成心理描写。(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与上文“照例”一词照应。说明社会上行贿受贿之风很是普遍。(2分)
2.“满脸堆笑”的说“应该做的”“关怀”,可见其谄媚嘴脸。在门外说“谁吃了”“谁就会变成王八”,可见其对歪风邪气的深恶痛疾,骨子里有正直的一面。(2分)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孙子不让吃王八作必要的渲染);暗示受贿的赵局长就像变懒蛤蟆的国王。(2分)
4.“略”。
核心考点
试题【童心 尹利华  赵局长正在给六岁的孙子讲童话。  他说,古时候呀,有一个残暴的国王,他喜欢吃一种稀有的海螺,于是就命令他的老百姓都到海里给他捉这种海螺。如果哪一】;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这几个例子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的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1.“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孩子读寓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成年人只顾自己,使社会变得肮脏喧闹,孩子们就无法读书。
B.作者借题发挥,意即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真善美,简单化、理想化而脱离社会实际,这样有害无益,同时呼吁净化社会环境,为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C.寓言故事都是成人编给儿童看的,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应看你编的寓言故事是不是有好的教育意义。
D.作者借题发挥,从读书转入环境保护,认为为孩子创造一个洁净安宁的环境,是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受这句话启发,我们应该认识到[     ]
A.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应该复杂一些,头脑简单,走向社会必然到处碰壁。
B.人世间是非不分,“为善的受贫穷寿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一切既不公平,也不清楚。
C.人心恶心,地善良的人步入社会以后必然会到处碰壁。
D.处处碰壁的人,多半是把读的寓言当成了真实的生活,头脑越发简单了。
3.贯穿《读〈伊索寓言〉》全文的一个深刻见解是[     ]
A.我们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B.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恶的一面,也使我们变得越来越狡猾。
C.《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
D.《伊索寓言》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汶川大地震成因探寻
  目前,中国正全力进行汶川地震救援,而科学家也开始给这场破坏性如此巨大、影响地区如此广泛的地震寻找成因。
  科学家们称,目前来看,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这次破坏性巨大的地震。
  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附近,特别容易发生地震。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在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前是个岛屿;目前印度板块在以每年两英寸的速度向北推移──对板块漂移来说,这是个不慢的速度。
  这种快速运动意味着在大陆板块的边缘部位积聚了较大的能量,进而引发能量的剧烈释放,也就是地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称,如此强度的地震每50到100年会发生一次。
  不仅如此,日本筑波大学(Tsukuba University)研究员Yuji Yagi牵头的一个地震研究小组表示,汶川地震可能是沿着断层线分两个不同阶段爆发的,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可能因此而导致地震强度增大、时间延长。
  该研究小组称,第一阶段是沿着龙门山断层线的运动,造成23英尺宽的地壳断裂,约为时50秒。随后不久,沿着该断层线的另外一个部分很可能发生了持续60秒的小滑移。
  Yagi说,这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经历了为时大约两分钟的强烈地震。与此相比,造成6,000多人死亡的1995年日本神户发生的强烈地震只有20秒,能量也不足汶川地震的1/30。
  其他科学家还指出,汶川地震震源离地表较近,只有6英里。震源浅的地震造成的破坏性更大,因为能量的释放距离地面更近,引发的震动更剧烈。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所在大陆板块年代已久,很多地区地壳都很脆,且构造相似。东京大学(Tokyo University)地震研究所的Teruyuki Kato说,这样,地震形成的冲击波能传播数百英里,而能量却没有明显衰减,就像光波在光纤里传播一样。离震中约1,000英里远的上海都有震感。
  与此同时,在距离震中较近的地区,由于长江在四川盆地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地质结构不稳定,震动更为严重。研究者表示,不牢固的地层使地震的破坏力增大;而且土壤肥沃的四川盆地人口密集,增大了人员伤亡的数量。
  当然,有些问题还未找到答案。科学家们表示,该地区的地震研究也因为频繁的塌方而受阻,塌方掩埋了很多地质构造证据,比如地表的裂纹或暴露的山脊。
  Kato说,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找到确切成因。不过很清楚的一点是,我们正在研究的是个地震相当活跃的地区。(选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2008年5月15日)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汶川地震破坏性巨大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附近,易发地震。
B、汶川地震可能是沿着龙门山断层线分两个阶段爆发,震动时间长。
C、汶川地震属浅源地震,能量释放距离地面近,引发的震动更剧烈。
D、长江在四川盆地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不牢固的地层使地震破坏力增大。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目前印度板块以每年两英寸的速度向北快速运动,在大陆板块边缘部位积聚的能量剧烈释放,形成地震。
B、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认为,类似于汶川地震这种强度的大地震每50年到100年就会发生一次。
C、此次地震,距震中1000英里远的上海都有震感是因为地震形成的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没有明显衰减。
D、地表的裂纹或暴露的山脊等掩埋了很多地质构造证据,从而使得各国专家对汶川地震的研究一再受阻。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家一旦找到汶川地震的确切成因,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带的地震问题。
B、地震持续时间的长短和能量的大小与地震中伤亡人数的多少成正比。
C、1995年神户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小于汶川地震,是因为震源离地表远。
D、板块是不断运动的,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附近的地区,往往是地震多发地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夏立君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塔里木河两岸,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多根,那些乔木或灌木的根。它们是胡杨的根,红柳和梭梭的根。在塔里木河下游,在库尔勒至若羌的千里长途上,在没有人烟没有鸡鸣犬吠的地方,风在流浪,沙在流浪,河在流浪,路在流浪,惟一坚定不移的是那些根。当我面对那些根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根原来是这样的,根竟然可以这样。耳边的风声,眼前的荒凉,一望无陕西省的滚滚流沙,周围纵横交错的已死和方生的根,令我恍然感到这是一个生命的战场。
  我忽然想到,长期以来,我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根的存在。我仿佛觉得,那美丽的树干,枝叶丛集的树冠,娇艳的花朵,就是树的全部。是胡杨、红柳、梭梭这些沙漠植物的形态,令我第一次思考根——那些平时看不见或根本就不屑于看的根。正是它们、只是它们抱紧大地,在黑暗中长期抗争。不论是参天乔木还是细弱的棘丛,其生命的每一点力量无不来自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根。立身于世上最严酷环境的荒漠植物,更是付出了一般,难以想象的挣扎与苦斗。在广袤的沙漠戈壁地区,在绝大多数植物绝迹之处,我看见累计坟丘一样的沙包一直排列到远方,那是红柳的家,也是它的墓地。它有一个悲壮的名字,柳冢!红柳一旦在沙漠戈壁生下了根,就成了风沙的死对头。它们抓住每一粒扑过来的沙土,越长越高,最后就成了庞大的柳冢。地上的枝干只有小小的一簇,地下却是一个庞大的根的家庭,根系长达十几米乃至更长。一株红柳就能固住几吨十几吨甚至更多的沙土。裸露在外的根都呈弧形紧紧抓住它们的冢,抓住立身的大地。这些柳冢都有几十年至教百年的寿命。有朝一日红柳死了,那些已死的根还能在风中坚持很久很久。成片的柳冢是荒漠地区的一道生命奇观。夏秋时节,红柳能开一种细碎粉红的花,一团一团这样的花连成片,就像大漠的一个热情的梦。把摇篮坚持成墓地,生命的真义被红柳写成墓地,生命的真义被红柳写尽。我的思绪被风沙中倔强开放的粉红色的红柳花,扯得很远很远。
  又见胡杨。在沙漠地区孤旅的日子,我与胡杨常常不期而遇。几十公里数百公里连绵不绝的胡杨林是沙漠地带最悲壮的生命景观。在胡杨林里,空中没有飞鸟,地上没有走兽,也几乎没有其他任何草木,只有胡杨牵牵连连一直生长到我目力不及的地方。大沙漠以冷酷的面孔表达对生命的否定,而不屈的胡杨却表达了对否定的否定。那一个春天,我独自流连于一片一望无际的胡杨林里。空气的干燥程序,只能用焦干二字来形容。在这样的氛围里,胡杨却约好了似的,一齐打开它们娇嫩的新叶。几米至几十米高低不等的胡杨错落交织,望去如一座庞大的生命宫殿。我拍打着树干,抚摸着树根,在一股浩瀚生命力的笼罩下,我深深地陶醉了,我只想放声一哭。那一年深秋的一天,我又奔赴同一片胡杨林。这时,胡杨叶子的颜色全部转换成金黄,那么纯粹,那么大义凛然,连天空似乎都给染黄了。在抗争的生涯中,胡杨清除了生命中所有的杂质。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根,胡杨的根。胡杨的根总是和枝干一同呈现在我的眼前。地下的苦斗在地上很高的地方就显露了出来。那些根把胡杨送到高高的沙峦,送到其他生命都走不到的地方。人们说胡杨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烂。每一座胡杨林里,都有许多死而不倒的胡杨,还有许多倒而不烂的胡杨,置身其中,如同置身于大战之后的废墟。这是一座生命的战场,死去的是勇敢的战士,活着的都是英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根。
  世上的根都是诚恳、沉默、坚忍的,生命的力量就是根的力量。风和日丽的时候,枝叶在地上欢歌,而根在地下沉默;雨骤风狂之时,我听见根在地下咬牙。/ 世上凡站着的东西都有根,每棵草每棵树都有根,人难道可以无根吗?
1.“根原来是这样的,根竟然可以这样”,这里“这样”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沙漠以冷酷的面孔表达对生命的否定,而不屈的胡杨却表达了对否定的否定”,请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评价胡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根”,却为胡杨的新叶和黄叶大费笔墨,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观全文,对根的品质加以概括,并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从演出区泻出《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即将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我站在那儿,摩挲着鬓边白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节选自《等待散场》)
1.画线的句子对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恒的旋律”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苏联]尤里·里希特
  时值12月31日,彼得·弗拉基米罗维奇·帕潘科夫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着即将结束的这一年的最后几件紧要公事。他一本正经地板着一副面孔,俨然一派首长的风度。每当电话铃响,帕潘科夫总是一边抓着话筒,简要而认真地回答着,一边继续签阅着文件。
  一会儿,女秘书柳多奇卡敲门进了办公室:“对不起,帕潘科夫,打扰您了。有您一封信。”说着,她把信放到帕潘科夫的桌上,随即转身走了。
  帕潘科夫拆开信就念起来:
  亲爱的妈妈:
  你的儿子在给你写信。我已经好久没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出差、度假、住医院了……
  “真是活见鬼!”帕潘科夫惊诧不已。他又看了看信封,上面分明写着他的机关地址和姓名,而且一点也没错。帕潘科夫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仍然把信继续念下去:
  我们这里现在正是秋高气爽、春光明媚、夏日炎炎、寒冬腊月的时节。
  我身体还好、很好、不太好、很不好。
  前不久我去逛过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间。
  我打算再过1个月、1年、5年就来看你。
  我知道你没钱花了,所以寄给你30、20、10、5个卢布。
  我已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厂长、总局局长。
  我妻子祖莉菲娅向你问好。                      你的爱子彼佳 
  帕潘科夫更加莫名其妙,他又把信从头至尾念了一遍,然后又往信封里看了看。信封里果然还有一张小字条:
  亲爱的彼佳:
  我多么盼望你能来封信呀!可你却是个大忙人,哪有时间顾得上这种小事呢?我只好替你写了这封信,你只要简单地把那些不该要的词句划掉寄给我就行了。
  吻你!                       你的妈妈
  帕潘科夫仰身靠到自己柔软舒适的安乐椅背上。
  “唉,妈妈呀,你可真是位幽默家呀!而且对时间还掐算得那么准,让信不迟不早刚好在12月31日送到,这一天我可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啊!”
  帕潘科夫叹了口气,把文件推到一边,接着便动手删起信中那些不该要的词句来。
1、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帕潘科夫”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篇小说中,妈妈的字条是一个关键的情节。请根据作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交待帕潘科夫照妈妈说的“动手删起信中那些不该要的词句来”,这说明他改变了对妈妈的态度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9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