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的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缕缕光亮。
在这条道上,这两双脚曾有过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人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近一二年才有的事。
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个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啪!”担子变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草鞋人跌进了山间杂草中。
“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
“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伟伟听话么?”草鞋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
“很听话,他常常念着您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的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
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叮咛万嘱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
“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儿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在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街道上移动着。
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个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
走过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驼腰前进。望着前面草鞋人负担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
1.开头一段的自然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四段是插叙,请简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找出对“草鞋人”进行描写的句子。(各找一句即可)
(1)穿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貌及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画线的“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交代了“草鞋人”在这条路上送儿子上学、工作,突出了“草鞋人”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培养儿子的艰辛。
3.示例:(1)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
(2)一个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3)然后作悠闲状
4.草鞋人觉得只要自己的儿孙有出息有作为,自己再艰辛也心甘情愿。(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担子 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 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的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张晓风
原来如此,陶渊明说的“园日涉以成趣”时代对某些人而言竟然远去了。现代人不想跟一件植物的生命一起成长,他只想要亮丽的那一刻,他只肯回顾翠绿翠绿的那一瞥。
而陶渊明的小园,其好,好在哪里呢?答案是好在每日涉足其间才养成的趣味。你看到小小的种子窜地而出,有模有样地变成两片小芽,复从小芽而抽条,于是你看到叶子,你看到枝干,你惊讶它的分叉,你为它从含苞至盛放的过程而瞠日结舌而不敢置信。然后,你看到它绿叶成荫,果实满枝。秋来的时候,你看见它的凋零,甚至它的枝干可能还遭了虫蛀。那棵树的枯荣是园主熟知的,他们彼此逐日更成为对方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一起走过艳红稠绿,但也一起走过萎黄零落,因而了解生命的盛衰各有其时。不料现代人却骄侈如君王,竟然狂妄到令植物打扮光鲜来为自己站岗。累了就撤下去,换另一批上来继续站。盆景公司因而业务鼎盛,只因现代人尊贵的视网膜上,永远不屑一枝枯叶。
然而,枯叶却是生命的基本教材啊!和蓓蕾一样,它是造物者的上下两册教材啊! 你要贪看繁花似锦的名园吗?这世界会提供给你的,四月的瑞却斯特(美国东部一城名),富豪伊士曼的故居,丁香如狂潮。日本京都的平安神宫,垂樱以压倒的优势,开到令人喘不过气来。洛阳的牡丹,硕大顽强,一看就知道是唯一敢抗天颜因而遭贬的叛逆分子(传说武则天曾命百花齐放,惟牡丹不从命,故将之自长安御苑贬至洛阳),加州的汉延顿花园,甚至养些无奇不有的吓人一跳的沙漠怪花。英国皇家上苑则负责提供营养良好的代表皇室荣誉的玫瑰……只要一张门票,你就可以置身于不杂一根枯枝不见一片败絮的完美花园。
然而,人活着,还是应该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园,可以每日涉足其间。和那些卖门票的展览花园不同,它可能杂草怒生,也可能虫害连连。它丰收无限美丽,也可能徒劳无功。它充满各种变数,属于生命本身的变数。
小园可以小至只是一钵非洲凤仙,或一篮贱价的黄金葛,但其间自有盛衰荣枯,所以,多少也可以视作大化颁给我们的一句耳提面命。
“园日涉以成趣”,不是因为花好月圆,是因园中有生命,是因为生命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在展示在演绎,在迭出奇招一一而且,也因为我在看,我在参与,我在惊奇,我在受教,我在服气。
1、阅读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回答下面两个小问题。
① “和蓓蕾一样,它是造物者的上下两册教材”,如何理解这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活着,还是应该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园”,结合上下文说说这里的“小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用到“园日涉以成趣”,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要分析“趣”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题目“试吃一句陶渊明,免费!”别开生面,试解说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哲学家说:“慢慢走,欣赏啊!”正暗合了本文的主旨——生命需要一座自己的小花园,在慢慢地欣赏中汲取“营养”,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篇文章无疑给了我们一抹清凉油,清醒一下头脑来重新看待一下生命的本色。
B、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吸引力。比如“洛阳的牡丹,硕大顽强,一看就知道是唯一敢抗天颜因而遭贬的叛逆分子”,运用了比喻手法,显示了一个小生命的顽强精神。
C、文章第五段,列举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花卉,为下文铺垫蓄势,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有力。
D、本文既有地道方言,又有哲理小语:既朴素深婉,又直率尖刻,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着生命的重量。
汤学春
2师父送至山门。
3风雨凄迷,山色空濛。
4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徒儿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5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6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7师父一怔。
8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9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10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11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12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13却是扶不起。
14师父愕然。
15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16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17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18“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19“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20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21“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22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23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24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25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26“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27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28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29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30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31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1.“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伞”在文中的具体内涵,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清玄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注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注: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
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断〔2〕,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但北京的所谓言论界,总算还有评论,虽然纸笔喉舌,不能使洒满府前的青年的热血逆流入体,仍复苏生转来。无非空口的呼号,和被***的事实一同逐渐冷落。
但各种评论中,我觉得有一些比刀枪更可以惊心动魄者在。这就是几个论客,以为学生们本不应当自蹈死地〔3〕,前去送死的。倘以为徒手请愿是送死,本国的政府门前是死地,那就中国人真将死无葬身之所,除非是心悦诚服地充当奴子,“没齿而无怨言”〔4〕。不过我还不知道中国人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究竟如何。假使也这样,则岂但执政府前,便是全中国,也无一处不是死地了。
人们的苦痛是不容易相通的。因为不易相通,***人者便以***人为唯一要道,甚至于还当作快乐。然而也因为不容易相通,所以***人者所显示的“死之恐怖”,仍然不能够儆戒后来,使人民永远变作牛马。历史上所记的关于改革的事,总是先仆后继者,大部分自然是由于公义,但人们的未经“死之恐怖”,即不容易为“死之恐怖”所慑,我以为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但我却恳切地希望:“请愿”的事,从此可以停止了。倘用了这许多血,竟换得一个这样的觉悟和决心,而且永远纪念着,则似乎还不算是很大的折本。
【注解】〔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三十日《国民新报副刊》。〔2〕言语道断 佛家语。《璎珞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原意是不可言说,这里表示悲愤到无话可说。〔3〕死地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研究系的机关报《晨报》在三月二十日的“时论”栏发表了林学衡的《为青年流血问题敬告全国国民》一文,诬蔑爱国青年“激于意气,挺(铤)而走险,乃陷入奸人居间利用之彀中”,指责徐谦等“驱千百珍贵青年为孤注一掷……必欲置千百珍贵青年于死地”,同时该文还恶毒攻击“共产派诸君故***青年,希图利己”。三月二十二日,《晨报》又发表陈渊泉写的题为《群众领袖安在》的社论,胡说“纯洁爱国之百数十青年即间接死于若辈(按即他所谓“群众领袖””)之手”。〔4〕“没齿而无怨言” 语见《论语·宪问》。没齿,终身之意。
1.“一般人”为什么会认为“***人者常是胜利者,被***者常是劣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三段看,作者认为“几个论客”的评论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态度又是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两个角度分析“死地”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正义的人们的经验看,有什么教训值得吸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漏尽人息,万籁俱寂之时,挣脱一天的束缚,抖落一身的尘埃,跳出烦琐的事务圈子,翻开喜爱的《鲁迅全集》,马上就会沉浸到另一个世界中。
读到酣畅淋漓处,若披惠风,若遇甘霖,若饮琼浆,齿颊留馨,宠辱皆忘。羁于尘嚣的心似乎便与鲁迅先生于冥冥中构成一种感应。于是心胸为之澄澈,耳目为之清明。躁狂的血液赢得了理性的关注,沉郁的脉管汲纳着激情的奔涌,生命的苦涩化为情感的升华。此刻,我感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飘飘然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大境界。
当我断断续续把一套厚厚的《鲁迅全集》读完一遍时,我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我到底读出了些什么,留在记忆中最鲜活的又是哪些东西。然而,“伟大”一词渐渐清晰起来。是的,伟大!
我知道,伟大,用于评价一个人是十分庄严、厚重,甚至奢华的词汇,但鲁迅先生当之无愧。鲁迅先生的伟大,不在于他有多少传世典章,也不在于他能否收揽遗续,开一代之风气;而在于他的真实,在于他时时生活在危险中,却挣扎着为世人找寻通向希望的道路,在于“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我看来,鲁迅先生的伟大,集中体现为他的思想、情操和风骨。
百年以来,中国人文思想领域零落凋敝,渐趋喑颓,民国时期虽略有学者振聩,但终究属遗缕,不复起沉疴,不足开新局。历数百年来堪称宗师者,唯鲁迅先生一人而已。
风雨如晦的岁月,鲁迅先生的身边是狰狞的魑魅魍魉;他的眼前是血腥的刀光剑影;他的身后是如磐的黑暗势力。虽然先生的心境是悲凉的,情感是沉郁的,但是他的思想是深刻的。不仅穿透了数千年的历史迷障,而且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跨越了时空,在无边的寒夜燃起了一片灯火。鲁迅先生用如椽的巨笔,洞穿了人类文明史的薄薄外壳,将社会弊端揭露得淋漓尽致,将人性的弱点剖析得入骨三分。在先生去世7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闪电仍将辉映人类文明的星空。
从肖像上看起来相当冷峻的鲁迅先生,内心里却燃着一团火。对国家和民族有着火一般的理想和热情。他没有埋首故纸堆中考据辨赏,春呻清寒秋吟薄凉,也没有选择独善其身故作从容,而是“折骨为笔,刺血为墨”,流着泪挥起刀,于责骂、血污中一寸一寸地向前拼***。他悲天悯人,为民鼓与呼。他由学医转而从文,始终怀着拯救中国、拯救百姓的赤子之心。
在他的作品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无情揭露和批判,震撼并唤醒了一个古老的民族。用回春妙笔医治祖国母亲的伤痛,激活国人麻木的神经,净化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高贵血统。用毕生的精力践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神圣使命。
鲁迅先生总是于刀山剑林中挺身而出,总是冒着生命危险高举反封建的大旗,旗上挂满了一篇篇极其深刻的小说。他的杂文似匕首、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他傲骨铮铮,从不阿谀奉承,奴颜婢膝,更不趋炎附势。“横眉冷对千夫指”“怒向刀丛觅小诗”正是鲁迅先生作为战士的自画像。
英国人以莎士比亚为荣,印度人以泰戈尔为荣,俄国人以托尔斯泰为荣,我们更应该以拥有伟大的鲁迅为荣。有了鲁迅这样的文化巨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便多了一份厚重与阳刚;有了鲁迅这样的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便在世界民族之林多了一份自信和奋起。
在这个呼唤信仰的年代,鲁迅先生这位“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语)的文化巨人,仍将引领我们走好前行的道路。
《鲁迅全集》不仅影响了我已走过的那段人生历程,而且还将继续影响我未来的路程。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诗人戴望舒的一句话:“问我欢乐何处在?——窗前明月枕边书。”
1.综观全文,谈谈标题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第8自然段中“不仅穿透了数千年的历史迷障,而且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跨越了时空,在无边的寒夜燃起了一片灯火”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有了鲁迅这样的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便在世界民族之林多了一份自信和奋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伊斯兰教教历纪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穆罕默德开始隐居B.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到达麦地那C.麦加贵族和穆罕默德达成
- 2已知函数f(x)=ax+blnx+c(a>0)的图象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x-y-2=0.(I)用a表示b,
- 3已知点M(-2,0),N(2,0),动点P满足条件|PM|-|PN|=,记动点P的轨迹为C.(1)求C的方程;(2)若A
- 4Huzhou, May 10 (Huzhou Daily)—A city eye examination has sho
- 5根据句意和汉语注释,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小题1:We can enjoy the beauty of the __
- 6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人们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白夜线是指白夜现象发生的最低纬度。图5中弧线BA
- 7已知函数f(x)=x2-alnx(a∈R),(Ⅰ)若a=2,求证:f(x)在(1,+∞)上是增函数; (Ⅱ)求f(x)在
- 8图中省级行政区中,是我国的一个自治区,且濒临海洋的( )A.B.C.D.
- 9(1)如何使一定量的氢氧化钙固体尽快溶解在水中,请提出你的操作建议: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建议).(2)若
- 10—Could you give me _______ to drink? —Sure. Here you are. [
热门考点
- 1设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为常数),则 ;
- 2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L1和L2的连接方式是 。开关闭合时,两灯都亮,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和图丙,判断A1
- 3下列属于中华文化内容的是 [ ]①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②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③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④引人遐思的希腊神话
- 4巴黎与北京的时差为-7时(正数表示同一时刻巴黎比北京时间早的时间(时)),如果北京时间是9月2日14:00,那么巴黎时间
- 5已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求证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 6若∠AOC与∠BOC互补,∠AOC比∠BOC的余角的3倍大10。,求∠BOC的度数。
- 7李倩是家里的独生女,由于被父母宠着,李倩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比如,班里举行献爱心活动,她说那是“假的”,还不如自己买个雪糕
- 8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这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 9河流①的名称是( )A.长江B.黄河C.亚马孙河D.珠江
- 10---Have you seen Jane this week?---No, but I ________ her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