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天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着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像是我身上流出的血液的气味。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觉得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到家,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趴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就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1、在经历了这场浩劫之后,文中写出了“我”和汽车的哪些相同感受?作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两句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门远行前“我”的心情和感受怎样?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补写出门远行前的这段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句子的含义。
(1)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就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感受,两句景物的描写分别写出了出门远行后和远行前的不同心情。通过对照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有了较深的底蕴。
3、出门远行前的心情是高兴欢快的。补写出门远行前的这段经历是为了和远行后的悲伤形成对照,通过情感的巨大反差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感受,深化小说的主题。
4、(1)作者把汽车当作人来写,通过“我”和汽车的对视,写出了远行遭遇挫折后、理想破灭之时的无奈。
(2)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初次出门远行的兴奋、高兴之情。(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着它。它】;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范晓波
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而在为人处世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档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对社会常识依旧知之甚少,以致父母从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 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相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成熟的人领略到了更多的人生辉煌。还有另一种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
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买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答: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我乏味而死。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则说了一声不。 能列出的前辈还有许多。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棵树——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
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者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
他们和人群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习惯于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1、文章第三、四段中的“成熟”和“不成熟”与我们通常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内涵,它们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1)成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成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者售帽的故事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根据文意,对此进行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人习惯于“用大脑指导人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一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表达了作者“洒向生活都是爱”的人生态度。
B、从20岁经常“在为人处世上发生事故”,到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这表明“我的率真与浪漫依然未改”。
C、同对待柯罗只知道绘画的“幼稚”一样,作者对“还有一种人”的“不成熟”也是持赞赏态度的。
D、文中的“前辈”教诲我们:不计得失,不管对错,只要努力追求并获得成功,就会得到人生的感动和幸福。
E、作者以哲人的思索、哲理性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一种生活的道理,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十八岁使我想起我当年跟学校大队同学远足深山。春夏初交,群峰碧绿,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桠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我指着其中挺秀的一株对同学说,这就是我,十八岁的我。好自负的年龄啊!
孩子,现在你是十八岁了,告诉我你把自己比作什么?做些什么年轻的梦?我不想向你说教,只是希望你不要想得太复杂,太现实。青春是可爱的,希望你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生就会满足、快乐。
东东,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销金镜,壮志消残,我也不免有些感触。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日;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景;想起陪你考幼稚园、考初中、考高中的一段段往事;还有那无数琐碎而有趣的回忆……孩子,一切都历历在目,我真不相信十八年已溜走了。不过,看到你英姿俊发,我年轻时的梦,正由你在延展,亦深觉人生之乐,莫过于目睹下一代的成长、茁壮。你读过《金缕衣》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1.仿照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避雨的修辞方法,完成下列句子。
十八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我也不免有些感触。”请联系有关的内容,谈谈作者的“感触”所包含的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部分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心武
什么是爱情?老实说,我答不出。但我想到了二十岁时候的自己。那一天,我在师范学院的大门口转来转去,活像热锅上的蚂蚁。我在等他,可他没有在预期的时间范畴里出现。我觉得太阳是绿的,而树木是红的,从我身边经过的熟人或生人全都惊异地望着我,有的还过来说几句询问或打趣的话语,但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没有丝毫的意义。在那一段时间里,我心头充满不祥的预感,我想他搭乘的那一趟长途汽车肯定半道翻车了……我觉得自己心里空空的,我突然前所未有地痛楚地意识到他对于我的极端重要性。
他竟然突然出现了,我感到太阳依然是红的,树木依然是绿的,我的心因为过分充实而显得有些憋闷。我把他引到校园的一角,他从挎包里,取出一根胡萝卜,塞在我手中,对我说:“原谅我,原谅我,原来是三根,可只剩下这一根了……”
他高我一届,毕业后分配在远郊县一所农村中学教书。他乘长途汽车进城途中,汽车抛锚了,那车足足修了两个多钟头才重新行驶。当乘客们坐在路边田坎上等候时,有个妇女晕倒了,是饿晕的。亲爱的女儿,那年头在我们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因饥饿而浮肿而晕倒的事并不罕见……当人们摇醒她以后,他给了她一根胡萝卜,而她立即嚼着吃了,脸上恢复出一个笑容……没想到另一位看上去并不虚弱的老人伸手向他要胡萝卜,他不愿给,他说:“您知道吗?我们一个月只发十五根胡萝卜,这是我带进城……给我妈的礼物。”
他妈妈其实早去世了,他是为我带来的。但临下车时,他心里过意不去,又主动把一根胡萝卜给了那老人,而那老人也就道谢着收下了。他只剩下一根胡萝卜给我,那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胡萝卜……亲爱的女儿啊,对于我来说,爱情是和三根胡萝卜联系在一起的,而后来所出现的爱情结晶,你猜到了,就是你。
你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了。你们这一代对于爱情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然而,依我想来,既然自古就有爱情这么一种东西,那么,它那最恒定的内核,一定是单纯而质朴的,犹如一根通红秀美新鲜结实饱含汁液的胡萝卜。
女儿啊,掀开蛋糕边盘子上的餐巾纸吧,希望你不但细细地看,深深地想,而且希望你吃上一根,那本是可以生吃的,富有特殊的营养……
1.“我”在等“他”时,开始觉得“太阳是绿的,而树木是红的”,后来又感到“太阳依然是红的,树木依然是绿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认为“他”给我的是“世界上最美的胡萝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行文方式和《十八岁和其他》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 阵
这就是寒山寺的钟声。
我第一次来寒 山寺,那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应该说我那次来,完全是受了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的诗句的影响。作为一个来自北国的少年,我是纯粹为了寻求“月落乌啼”、“夜半钟声”的名句中所传达出的那种诗意的。虽然在我来的路上,在苏州古老的阊门外,有人正在那一夜的月光下为曾被战火毁坏而今又重建的砖屋贴上红色春联,但我当时并不懂,它正是我即将听到的钟声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张继的诗里只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并没有说明那钟声的真正含意,但对一个经过多年战乱刚刚目睹了自己的共和国诞生的中国人来说,那寒山寺的钟声,当时无疑是一种和平的钟声,那一声声钟声里,都含人们对安居乐业的向往,对和平的赞颂和对和平的祈祷。
我第二次来寒山寺,是80年代,我那时正在上海,时值年终,友人颇有雅兴地邀我:白天到邓尉赏梅,午夜到寒山寺听钟声。得到如此富有诗意的邀约,我当然乐于前往。不过那次在深夜的寒山寺令我震撼终生的,却并不是寒山寺的钟声本身,而是一个远渡重洋专程来此听午夜钟声的日本老人的那种呐喊。我记得,当时他一个人跪在江南那迷离一片的雪里,面对钟声响起的地方,用日语大声地喊着什么,后来他身边的翻译告诉当时在场的人:他是一个日本老兵,曾经亲历过南京那次有名的大屠***。
自此之后,我才领悟到寒山寺的钟声,不仅仅是一种和平的钟声,同时也是一种和解的钟声。由此我也开始明白:和平来自和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虽然争端的起源各有不同,但所有的和平都应该是来自和解,不管他过去做过什么,只要他愿意和解, 都应该受到欢迎,这是因为和解是来自生命进程中的一种灵魂的苏醒,一种良知的觉悟。
近年我又有机会来过一次寒山寺。与以往不同的是,来这里听钟声的人比过去多了。世界上这么多人来听钟声,全中国这么多人来听钟声,说明这里的钟声之美,并不仅仅是因为张继诗中所说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那种美,而是因为它悠悠音韵中透露出的那种魅力,那种把一个普通的人推向新的精神境界的魅力,那种魅力不是别的,就是一种和谐,一种天和地的和谐,一种山和水的和谐,一种人和物的和谐,一种人和人的和谐。
仔细了解来这里听钟声的人便会发现:其中不乏来自台湾的少男少女亲亲热热地挽着来自北京上海的男孩女孩,他们就是在这里的钟声里相约为侣,自定终身。这里也有来自朝鲜来自韩国离散多年的父母和子女,妻子和丈夫,他们就是在这里的钟声里,重温夫妻之情和家庭之乐。还有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他们不但同桌吃饭,还友好地举杯共饮,完全没有你死我活的那种感觉。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到底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人们为什么要一代一代地相互仇恨相互厮***呢?寒山寺的钟声又一次在午夜里响了起来。此时此刻,面对似乎来自全世界的肃然的静默,人们不由感到,这钟声已经不完全是来自寒山寺古老寺庙的那种原始的钟声,因为它已超越了宗教,超越了国度,超越了时空,而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一种和解的象征和一种和谐的象征。同时它也和中国的雨露和月色融为一体,变成了震颤于人们内心的一种心灵的乐音,这些乐音的主旋律,就是对和平和解及和谐的一种温柔的呼唤。(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月落乌啼”、“夜半钟声”所表达的诗意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而作为一个从未听过钟声的北国少年,第一次到寒山寺纯粹是带着少年的幼稚和对“夜泊枫桥”的崇拜而来的。
B.作者第二次到寒山寺,看到了一个曾经参加过南京大屠***的日本老兵在声嘶力竭地忏悔。尚未泯灭的“善”无情地拷问着他残存的良知,于是他 希望寒山寺的钟声能成为他罪恶灵魂的洗涤剂。
C.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听寒山寺的钟声,其实没有必要。因为这里的寺庙也好,钟声也好,和别处是一样的。人们来忏悔或祈祷,取决的是个人的心态,和钟声及环境没有关系,因此,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D.作者认为无论是视觉形象的雨露月色,还是听觉形象的钟声,在人们的心中,都能化成对和平、和解、和谐呼唤的乐音。
E.文章第二段,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幽秘的氛围,点出了寒山寺钟声在特殊背景下的特殊韵味,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有人正在那一夜的月光下为曾被战火毁坏而今又重建的砖屋贴上红色春联”,句中“红色春联”有何含义和表达效果?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先后三次来到寒山寺,请问他对寒山寺钟声的感受和体会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阵
这就是寒山寺的钟声。
我第一次来寒山寺,那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应该说我那次来,完全是受了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的诗句的影响。作为一个来自北国的少年,我是纯粹为了寻求“月落乌啼”、“夜半钟声”的名句中所传达出的那种诗意的。虽然在我来的路上,在苏州古老的阊门外,有人正在那一夜的月光下为曾被战火毁坏而今又重建的砖屋贴上红色春联,但我当时并不懂,它正是我即将听到的钟声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张继的诗里只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并没有说明那钟声的真正含意,但对一个经过多年战乱刚刚目睹了自己的共和国诞生的中国人来说,那寒山寺的钟声,当时无疑是一种和平的钟声,那一声声钟声里,都含人们对安居乐业的向往,对和平的赞颂和对和平的祈祷。
我第二次来寒山寺,是80年代,我那时正在上海,时值年终,友人颇有雅兴地邀我:白天到邓尉赏梅,午夜到寒山寺听钟声。得到如此富有诗意的邀约,我当然乐于前往。不过那次在深夜的寒山寺令我震撼终生的,却并不是寒山寺的钟声本身,而是一个远渡重洋专程来此听午夜钟声的日本老人的那种呐喊。我记得,当时他一个人跪在江南那迷离一片的雪里,面对钟声响起的地方,用日语大声地喊着什么,后来他身边的翻译告诉当时在场的人:他是一个日本老兵,曾经亲历过南京那次有名的大屠***。
自此之后,我才领悟到寒山寺的钟声,不仅仅是一种和平的钟声,同时也是一种和解的钟声。由此我也开始明白:和平来自和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虽然争端的起源各有不同,但所有的和平都应该是来自和解,不管他过去做过什么,只要他愿意和解,都应该受到欢迎,这是因为和解是来自生命进程中的一种灵魂的苏醒,一种良知的觉悟。
近年我又有机会来过一次寒山寺。与以往不同的是,来这里听钟声的人比过去多了。世界上这么多人来听钟声,全中国这么多人来听钟声,说明这里的钟声之美,并不仅仅是因为张继诗中所说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那种美,而是因为它悠悠音韵中透露出的那种魅力,那种把一个普通的人推向新的精神境界的魅力,那种魅力不是别的,就是一种和谐,一种天和地的和谐,一种山和水的和谐,一种人和物的和谐,一种人和人的和谐。
仔细了解来这里听钟声的人便会发现:其中不乏来自台湾的少男少女亲亲热热地挽着来自北京上海的男孩女孩,他们就是在这里的钟声里相约为侣,自定终身。这里也有来自朝鲜来自韩国离散多年的父母和子女,妻子和丈夫,他们就是在这里的钟声里,重温夫妻之情和家庭之乐。还有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他们不但同桌吃饭,还友好地举杯共饮,完全没有你死我活的那种感觉。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到底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人们为什么要一代一代地相互仇恨相互厮***呢? 寒山寺的钟声又一次在午夜里响了起来。此时此刻,面对似乎来自全世界的肃然的静默,人们不由感到,这钟声已经不完全是来自寒山寺古老寺庙的那种原始的钟声,因为它已超越了宗教,超越了国度,超越了时空,而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一种和解的象征和一种和谐的象征。同时它也和中国的雨露和月色融为一体,变成了震颤于人们内心的一种心灵的乐音,这些乐音的主旋律,就是对和平和解及和谐的一种温柔的呼唤。(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月落乌啼”、“夜半钟声”所表达的诗意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而作为一个从未听过钟声的北国少年,第一次到寒山寺纯粹是带着少年的幼稚和对“夜泊枫桥”的崇拜而来的。
B.作者第二次到寒山寺,看到了一个曾经参加过南京大屠***的日本老兵在声嘶力竭地忏悔。尚未泯灭的“善”无情地拷问着他残存的良知,于是他希望寒山寺的钟声能成为他罪恶灵魂的洗涤剂。
C.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听寒山寺的钟声,其实没有必要。因为这里的寺庙也好,钟声也好,和别处是一样的。人们来忏悔或祈祷,取决的是个人的心态,和钟声及环境没有关系,因此,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D.作者认为无论是视觉形象的雨露月色,还是听觉形象的钟声,在人们的心中,都能化成对和平、和解、和谐呼唤的乐音。
E.文章第二段,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幽秘的氛围,点出了寒山寺钟声在特殊背景下的特殊韵味,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有人正在那一夜的月光下为曾被战火毁坏而今又重建的砖屋贴上红色春联”,句中“红色春联”有何含义和表达效果?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先后三次来到寒山寺,请问他对寒山寺钟声的感受和体会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进行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让很多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绝境。全国政协在报送国务院的信息中,提出为解决企业普遍遇到的“融资难
- 2下列关于董仲舒新儒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佛家思想 B、要求统治者必须遵循天道
- 3Don"t worry. I"ll let you know if anything comes ____. [
- 4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 [ ]
- 5My brother is really___ . He often works in his office far i
- 6在△ABC中,∠C=90°,sinA=35,BC=15,则△ABC的周长是______,面积是______.
- 7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加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8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痕 迹约翰·罗斯金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暂的生
- 9以下是中国古代两本史学名著的篇目,与这两书体例相同的著作分别是A.司马光《资治通鉴》/希罗多德《历史》B.司马光《资治通
- 10在足球世界杯小组赛中一般采用单循环赛,即小组内每两个队要进行一次比赛,若某个小组内有x个队,共进行了10场比赛。则可以列
热门考点
- 1如果m-1m=-3,那么m2-1m2=______.
- 2韩国歌坛新秀河利秀成功地进行了变性手术,使他从一个男子汉变成了一个“俏姑娘”。你认为这个“俏姑娘”的变化是A.可遗传的变
- 3已知数列{an}有a1a,a2p (常数p>0),对任意的正整数n,Sna1a2…an,并有Sn满足Sn=n
- 4某乡计划修一条横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水渠,横断面面积为10.5平方米,上口比底宽3米,比深多2米,则上口应挖的宽度是[
- 5【题文】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1)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一古训
- 6(附加题)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首先利用蒸馏水消耗酵母菌细胞中的有机物B.固
- 7对协作履行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履行合同义务的重要原则 ②它要求当事人不仅要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要积极配合
- 8“绿色试剂”双氧水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如消除采矿业废液中的氰化物 (如K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N+H2O2+
- 9Not far from the club, there was a girden, ____ owner seated
- 10如图点E在AC延长线上,下列条件:(1)∠1=∠2;(2)∠3=∠4;(3)∠A=∠DCE;(4)∠D=∠DC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