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娱园周作人有三处地方,在我都是可以怀念的——因为恋爱的缘故。第一是《初恋》里说过了的杭州,其二是故乡城外的娱园。娱园是“皋社”...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娱园
周作人
有三处地方,在我都是可以怀念的——因为恋爱的缘故。第一是《初恋》里说过了的杭州,其二是故乡城外的娱园。
娱园是“皋社”诗人秦秋渔的别业,但是连在住宅的后面,所以平常只称作花园。这个园据王眉叔的《娱园记》说,是“在水石庄,枕碧湖,带平林,广约顷许。曲构云综,疏筑花幕。竹高出墙,树古当户。离离蔚蔚,号为胜区。”园筑于咸丰丁已(一八五七年),我初到那里是在光绪甲午,已在四十年后,遍地都长了荒草,不能想见当时 “秋夜联吟”的风趣了。园的左偏有一处名叫潭水山房,记中称它“方池湛然,帘户静镜,花水孕觳,笋石恒蓝”的便是。《娱园诗存》卷三中有诸人题词,樊樊山的《望江南》云:  
冰谷净,山里钓人居。
花覆书床偎瘦鹤,波摇琴幌散文鱼:
水竹夜窗虚。
陶子缤的一首云:  
橙潭莹,明瑟敞幽房。
茶火瓶座山蛎洞,柳丝泉筑水凫床:
古帧写秋光。
这些文字的费解虽然不亚于公府所常发表的骈体电文,但因此总可约略想见它的幽雅了。我们所见只是废墟,但也觉得非常有趣,儿童的感觉原自要比大人新鲜,而且在故乡少有这样游乐之地,也是一个原因。
娱园主人是我的舅父的丈人,舅父晚年寓居秦氏的西厢,所以我们常有游娱园的机会。秦氏的西邻是沈姓,大约因为风水的关系,大门是偏向的,近地都称作“歪摆台门”。据说是明人沈青霞的嫡裔,但是也已很是衰颓,我们曾经去拜访他的主人,乃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跛着一足,在厅房聚集了七八个学童,教他们读《千家诗》。娱园主人的儿子那时是秦氏的家主,却因吸烟终日高卧,我们到傍晚去找他,请他画家传的梅花,可惜他现在早已死去了。
忘记了是哪一年,不过总是庚子以前的事吧。那时舅父的独子娶亲(神安他们的魂魄,因为夫妇不久都去世了),中表都聚在一处,凡男的十四人,女的七人。其中有一个人和我是同年同月生的,我称她为姊,她也称我为兄,我本是一只“丑小鸭”,没有一个人注意的,所以我隐秘的怀抱着的对于她的情意,当然只是单面的,而且我知道她自小许给人家了,不容再有非分之想,但总感着固执的牵引,此刻想起来,倒似乎颇有中古诗人的余风了。当时我们住在留鹤庵里,她们住在楼上。白天里她们不在房里的时候,我们几个较为年少的人便“乘虚内犯”走上楼去掠夺东西吃。有一次大家在楼上跳闹,我仿佛无意似的拿起她的一件雪青纺绸衫穿了跳舞起来,她的一个兄弟也一同闹着,不曾看出什么破绽来,是我很得意的一件事。后来读木下垄太郎的《食后之歇》,看到一首《绎绢里》不禁又引起我的感触。
到龛上去取笔去,  
钻过晾着的冬衣底下,  
触着了女衫的袖子。  
说不出的心里的扰乱,  
“呀”的缩头下来:  
南无,神佛也未必见罪罢,  
因为这已是故人的遗协了。
在南京的时代,虽然在日记上写了许多感伤的话(随后又都剪去,所以现在记不起它的内容了),但是始终没有想及婚嫁的关系。在外边飘流了十二年之后,回到故乡,我们有了儿女,她也早已出嫁,而且抱着痼疾,已经与死当面立着了,以后相见了几回,我又复出门,她不久就平安过去。至今她只有一张早年的照相在母亲那里,因她后来自己说是母亲的义女,虽然没有正式的仪节。
自从舅父全家亡故之后,二十年没有再到娱园的机会,想比以前必更荒废了。但是她的影象总是隐约的留在我脑底,为我心中的火焰的余光所映照着。                     
1923年3月
(选自周作人《知堂小品》)
小题1:作者最后说:“但是她的印象是隐约的留在我脑底,为我心中的火争的余光所映照着。”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小题2:本文引用日本诗人木下木太郎《绛绢里》一诗有何妙处?(5分)
小题3:作者是怎样写娱园景象的?请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中提到“我知道她自小许给人家了,不容再有非分之想”,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意味着“我”的恋情不可能有美好的结局。
B.本文的一大特色是“真”,反映的是人的真性情。文章描绘了一对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的一段真实恋情,不夸饰、不造作,达到了艺术与真实完美统一的境界。
C.文中提到娱园主人的儿子虽因吸烟终日高卧,却着画家伟的梅花。又写到沉青霞的嫡裔,虽残疾,却教学童读《千家诗》,主要表现作者对当时娱园中风雅人物的喜爱。
D.文中用白描手法,写我“拿起她的一件雪纺绸衫穿了跳舞起来”一事,简单的几句话,将少年时“我”“隐密的怀抱”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E.作者在叙述往事时,表现出异常的平静甚至冷静,隐而不显,含而不露,在平淡质朴的文字下,隐含着缠绵悱恻,忧思难忘的情怀。
答案

小题1:( 4分)“心中火焰的余光”是指少年时恋爱的情怀在作者的心中永不磨灭,因此,作为这份恋情发生地的娱园,在作者心中也就显得至为重要,永难忘怀。(2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美好情感的无限珍惜和缅怀。(2分)
小题2:(5分)①“我”恋爱时的情怀似浓实淡,似淡实浓,难以言明,而《绛绢里》一诗所表达的情意与作者当时的朦胧情怀有相似之处,引用该诗,可使二者相互映衬,富于情趣,耐人寻味。(3分,答到与作者朦胧情怀有相似之处2分,答到相互映衬1分。)
②《绛》诗最后一句是“因为这已是故人的遗物了”,巧妙自然,不露痕迹地过渡到下文写情感的悲凉结局和“她”的悲惨命运,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忧思难忘的情怀。(2分,答到过渡1分,答到悲凉结局和悲惨命运1分。)
小题3:第一问:作者对当下娱园景象并未过多描绘,而是用以虚衬实的手法,引用多篇昔人的诗文来表现昔日娱园环境的幽雅,来反衬娱园当下的荒废。(2分)
第二问:①写娱园的荒废,预示着人物情感和命运的悲剧性结局;(2分)②即便是荒废的娱园,“我”少年时觉得非常有趣,至今也念念不忘,这都是因为对少年时美好情怀的留恋,这样从侧面烘托了文章的主旨。(2分)
小题4:BC
解析

小题4:B项中“一对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的一段真实恋情”误,“我”的情意是“单面的”;C项的说法与文章的主旨不符,写娱园主人儿子终日吸烟高卧,写沈青霞后裔的衰颓,与写娱园的荒废类似,从这些人物身上,可隐约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环境。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娱园周作人有三处地方,在我都是可以怀念的——因为恋爱的缘故。第一是《初恋》里说过了的杭州,其二是故乡城外的娱园。娱园是“皋社”】;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音乐疗法
17岁的托尼·培根坐在客厅的窗边,专注地望着车道。每周三下午,他都会坐在这个位置上。
他的妈妈苏珊·威廉斯问:“你在等什么呢?”
“音乐疗法。”他语速很快,发音含糊不清。
在接下来的45分钟里,患有自闭症的托尼和克丽丝特尔·德迈纳面对面地坐在光线充足的房间里。她弹吉他,他敲鼓。
德迈纳是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毕业生,在近4年中一直对托尼进行音乐治疗。她用披头士乐队的曲子《哦布啦嘀》训练托尼如何控制发声、音量和呼吸。她还会让托尼随着《黑鸟》的节奏打鼓,考察他的协调能力和动作技能。
这是所谓音乐疗法的部分内容。音乐疗法用于帮助各类患者培养从语言到动作等方面的技能。这种治疗方法无需药物就可以调整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培养社交障碍者的社交能力。
历史学家、曾经在美国音乐治疗协会工作现任波茨坦纽约州立大学克兰音乐学院院长的阿兰·所罗门说,美国第一个音乐治疗专业是1944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开设的。他说,二战期间,音乐疗法在老兵医院很受欢迎。医生们开始对音乐治疗士兵身心疾病的效果产生兴趣。
美国音乐治疗协会的发言人阿尔·布马尼斯说,听音乐时,人们的心理和身体会受到刺激,音乐治疗专家借助这一过程实施治疗,用音乐训练动作技巧和脑部功能。伯克利音乐治疗专业的创始人和系主任苏珊娜·汉泽尔说:“音乐对人的影响直达肉体和心灵。”
德迈纳2000年从该专业毕业。她说,音乐疗法同时作用于病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同时还拥有神经病学音乐治疗证书和教育学硕士学位的德迈纳说:“患者感觉到,‘我用我的双手、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使用这些不同的感觉器官,我接收让我感觉舒服的东西。’”
托尼的妈妈说,她让孩子参加音乐治疗是因为这有助于提高他的沟通能力。她说,托尼和德迈纳一起唱歌时被“强迫使用语言”,这使他更容易与人沟通。她还说:“我认为节奏中有一些很基础却很复杂的东西,对理顺头脑大有帮助。”
汉泽尔说,伯克利的学生使医生和护理人员了解到,音乐疗法是当今理论研究的成果,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医药科学。
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基金会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聆听音乐能够使慢性病痛和长期抑郁缓解25%。
(摘自2006年7月30日《参考消息》第七版)
小题1:以下对“音乐疗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音乐疗法用于帮助各类患者培养从语言到动作等方面的技能。
B.音乐疗法无需药物就可以调整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培养社交障碍者的社交能力。
C.音乐疗法是当今理论研究的成果,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医药科学。
D.音乐疗法同时作用于病人的多种感觉器官,使急、慢性病痛和长期抑郁缓解25%。
小题2:根据原文,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哦布啦嘀》能训练托尼如何控制发音、音量和呼吸,提高他的协调能力和动作技能。
B.因为听音乐时人们的心理和身体会受到刺激,所以音乐治疗专家借助这一过程实施治疗。
C.在进行音乐治疗时,治疗师用双手、眼睛、耳朵等不同的感觉器官接收让人感觉舒服的东西。
D.托尼的母亲认为,音乐节奏中有一些很基础却很复杂的东西,对理顺头脑、提高智力大有帮助。
小题3:根据原文,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战期间,医生们对音乐治疗士兵身心疾病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促使了美国第一个音乐治疗专业的开设。
B.因为用音乐能训练动作技巧和脑部功能,所以音乐对人的影响直达肉体和心灵。
C.因为音乐疗法无需药物就可达到提高沟通和运动技巧的效果,所以音乐疗法前景广阔。
D.因为在进行音乐治疗时,患者被“强迫使用语言”,这使患者更容易与人沟通。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柔 和
毕淑敏
⑴“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先说“和”字,由禾苗和口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
⑵这个规律,在农耕社会或许是颠扑不破的。那时只要人的温饱得到解决,其他的都好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达进步,人的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单是手中有粮,就无法抚平激荡的灵魂了。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可见胃充盈了之后,就有新的问题滋生,起码无法达至完全的心平气和。
⑶再说“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滩,没什么筋骨的模样。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柔韧、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百炼钢化做绕指柔……”,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同样重要的美学和实践价值。
⑷记得早年当医学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⑸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
⑹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⑺现代人在风驰电掣的忙碌中,是多么期望自己和他人的柔和啊。不信,你看看报上的征婚广告,尽是征询性格柔和的伴侣,人们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语调是柔和的,面庞的线条是柔和的,身体的张力是柔和的……
⑻当我们轻轻念出“柔和”这个词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缕淡蓝色的温润,弥漫在唇舌之间。
⑼有人追索柔和,以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书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诀窍,比如怎样让嗓音柔和,手势柔和……我见过一个女孩子,为了使性情显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笔写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总是蓝的,以致扬手时常吓人一跳,以为她练了邪门武功。这女孩并为自己规定每说一句话之前,在心中默数从1到10……她除了让人感到木讷和喜怒无常外,与柔和不搭界。
⑽一个人的心如若不柔和,所有对外在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⑾看看天空和海洋吧。当它们最美丽和博大、最安宁和清洁的时候,它们是柔和的。
⑿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在不经意之间,收获了柔和。
⒀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愿你一定在某一个清晨,感觉出柔和像云雾一般悄然袭身。
小题1:文中第4段和第9段分别写了作者自己做医学生时的一件往事和一个女孩子的故事,举这两个例子各有什么用意?(4分)
小题2:根据文意,理解最后一段中“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这句话的内涵和作用。(6分)[来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强调现代人“期望自己与他人柔和”这一现象?(4分)
小题4:联系全文,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开始部分从造字法的角度分别对“柔”与“和”作一番解释?(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6分)
(甲)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品质》)
(乙)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老王》)
小题1:有关这两段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 “好想在迷恋着理想”一句中,格拉斯的理想是能运用自己的手艺不断地为人们做出结实、漂亮、舒适、耐穿的靴子。
B.甲段中,作者用皮革制品的“僵硬和迟钝”来比喻格斯拉不肯变通的性格,作者对这种性格是持批判态度的。
C.乙段中,作者借僵尸、骷髅外表恐怖的形象来表现老王受着病痛的折磨,流露出作者对老王 的关切之情。
D.乙段描写中有夸张的成分,用来突出老王的病入膏肓,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旧关心别人,是作者没想到的。
小题2:两段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中有错的一项是(   )
A.这些描写形神兼备,为表现人物的品格精神做铺垫。
B.这些描写看似贬低,实则赞扬。
C.甲段描写暗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下文表现格拉斯做靴手艺的高超作铺垫。
D.乙段描写暗示老王身体虚弱将不久于人世,为下文表现他知恩图报、心地善良作铺垫。
小题3:《老王》结尾写到:“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格斯拉和老王是不是“不幸者”,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格斯拉有着最好的制靴手艺却饿死,他是不幸的;老王孤苦无依、辛劳穷困,他也是不幸的。
B.格斯拉能恪守住自己的做人准则,这是非常难得的;老王能以诚实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且善于体恤别人,这是非常可贵的。
C.格斯拉的技艺和品质能得到“我”的赞赏和敬重,他是幸运的;老王能得到钱氏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关心,他是幸运的。
D.格斯拉在大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不能“因时而化”,他固执性格是不幸的;老王在解放后没跟上蹬三轮的组织而落单了,他“滞笨”的头脑是不幸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小题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三低”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消费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小题3: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的资源短缺问题。
C.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
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日当行。”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当行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二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烂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如花间美人”。
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小题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行家”的成就在“名家”之上。“行家”指的就是本色派,“名家”指的就是文采派。
B.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语言材料,创造出一种质朴、自然、生   动、富有感染力的戏剧语言。
C.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注重戏剧语言的设色加工,词藻富丽,文采斑斓,充满诗情画意,又不乏生活气息。
D.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元杂剧,与唐诗、宋词、明清传奇一样,都体现了慷慨悲歌、   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
小题2:根据文意分别简要概括本色派与文采派的关系、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以及价值。(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