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柔 和
毕淑敏
⑴“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先说“和”字,由禾苗和口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
⑵这个规律,在农耕社会或许是颠扑不破的。那时只要人的温饱得到解决,其他的都好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达进步,人的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单是手中有粮,就无法抚平激荡的灵魂了。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可见胃充盈了之后,就有新的问题滋生,起码无法达至完全的心平气和。
⑶再说“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滩,没什么筋骨的模样。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柔韧、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百炼钢化做绕指柔……”,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同样重要的美学和实践价值。
⑷记得早年当医学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⑸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
⑹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⑺现代人在风驰电掣的忙碌中,是多么期望自己和他人的柔和啊。不信,你看看报上的征婚广告,尽是征询性格柔和的伴侣,人们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语调是柔和的,面庞的线条是柔和的,身体的张力是柔和的……
⑻当我们轻轻念出“柔和”这个词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缕淡蓝色的温润,弥漫在唇舌之间。
⑼有人追索柔和,以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书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诀窍,比如怎样让嗓音柔和,手势柔和……我见过一个女孩子,为了使性情显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笔写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总是蓝的,以致扬手时常吓人一跳,以为她练了邪门武功。这女孩并为自己规定每说一句话之前,在心中默数从1到10……她除了让人感到木讷和喜怒无常外,与柔和不搭界。
⑽一个人的心如若不柔和,所有对外在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⑾看看天空和海洋吧。当它们最美丽和博大、最安宁和清洁的时候,它们是柔和的。
⑿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在不经意之间,收获了柔和。
⒀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⒁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愿你一定在某一个清晨,感觉出柔和像云雾一般悄然袭身。
小题1:文中第4段和第9段分别写了作者自己做医学生时的一件往事和一个女孩子的故事,举这两个例子各有什么用意?(4分)
小题2:根据文意,理解最后一段中“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这句话的内涵和作用。(6分)[来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强调现代人“期望自己与他人柔和”这一现象?(4分)
小题4:联系全文,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开始部分从造字法的角度分别对“柔”与“和”作一番解释?(6分)
答案
小题1:①作者自己做医学生的经历,是为了说明: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
②女孩子的故事,则是作者对别人的劝告:真正的柔和源自内心,所有对柔和外在形式上的摹仿和操练都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柔和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采分点:对这两个例子要分别说明,每点2分)
小题2:①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她对“柔和”的一种深刻理解:柔和不只是一个褒义词,它还是人内在品质的一种象征,做人的一种境界。(采分点:比喻1分,内在品质、境界1分)②作用:强化了“柔和”一词的内涵,起到深化主旨收束全文的作用。(采分点:内涵和作用都要谈到,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3:①现代人风驰电掣般的忙碌,几乎已丧失“柔和”这种气定神闲张弛有度的做人品质和处世风格。(2分)
②作者的强调,表明了包括她自己在内的现代人对做人及其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因为柔和是一种更高生活境界的坚守。(2分)(意思接近即可给分,此外“期望”即代表着一种追求,所以后一点要答出才给分)
小题4:①是为了突出“柔和”这个词本身既温和又阳刚的词义内涵。因为“柔”字的本身具有力度和进攻性,而“和”字则代表着温饱后的气定神闲与和气。
②为下文对“柔和”的品质与风格的描述寻找依据并作铺垫。(采分点:词义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两点都要涉及,每点3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柔 和毕淑敏 ⑴“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先说“和”字,由禾苗和口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甲)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品质》)
(乙)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老王》)
小题1:有关这两段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 “好想在迷恋着理想”一句中,格拉斯的理想是能运用自己的手艺不断地为人们做出结实、漂亮、舒适、耐穿的靴子。 |
B.甲段中,作者用皮革制品的“僵硬和迟钝”来比喻格斯拉不肯变通的性格,作者对这种性格是持批判态度的。 |
C.乙段中,作者借僵尸、骷髅外表恐怖的形象来表现老王受着病痛的折磨,流露出作者对老王 的关切之情。 |
D.乙段描写中有夸张的成分,用来突出老王的病入膏肓,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旧关心别人,是作者没想到的。 |
A.这些描写形神兼备,为表现人物的品格精神做铺垫。 |
B.这些描写看似贬低,实则赞扬。 |
C.甲段描写暗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下文表现格拉斯做靴手艺的高超作铺垫。 |
D.乙段描写暗示老王身体虚弱将不久于人世,为下文表现他知恩图报、心地善良作铺垫。 |
A.格斯拉有着最好的制靴手艺却饿死,他是不幸的;老王孤苦无依、辛劳穷困,他也是不幸的。 |
B.格斯拉能恪守住自己的做人准则,这是非常难得的;老王能以诚实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且善于体恤别人,这是非常可贵的。 |
C.格斯拉的技艺和品质能得到“我”的赞赏和敬重,他是幸运的;老王能得到钱氏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关心,他是幸运的。 |
D.格斯拉在大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不能“因时而化”,他固执性格是不幸的;老王在解放后没跟上蹬三轮的组织而落单了,他“滞笨”的头脑是不幸的。 |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小题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三低”的消费方式。 |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
B.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
D.消费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的资源短缺问题。 |
C.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
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
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日当行。”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当行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二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烂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如花间美人”。
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小题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行家”的成就在“名家”之上。“行家”指的就是本色派,“名家”指的就是文采派。
B.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语言材料,创造出一种质朴、自然、生 动、富有感染力的戏剧语言。
C.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注重戏剧语言的设色加工,词藻富丽,文采斑斓,充满诗情画意,又不乏生活气息。
D.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元杂剧,与唐诗、宋词、明清传奇一样,都体现了慷慨悲歌、 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
小题2:根据文意分别简要概括本色派与文采派的关系、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以及价值。(5分)
怀念老陆
冯骥才
近些天常常想起老陆来。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一如江南水乡。
我和老陆一南一北很少往来,偶然在京因会议相见,大家聚在一处,老陆身坐其中,话不多,但有了他便多一份亲切。他是那种人——多年不见也不会感到半点陌生和隔膜。他不声不响坐在那里,看着丛维熙逞强好胜地教导我,或是张贤亮吹嘘他的西部影城如何举世无双,从不插话,只是面含微笑地旁听。我喜欢他这种无言的笑,温和、宽厚、理解,他总是欣赏着这些个性大相径庭的朋友们——甚至是享受着。
这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与世无争”。凡是读过他的《围墙》《美食家》,都会感受到他的绵里藏针。我想这既源自他的天性,也来自他的小说观。他属于那种艺术性的作家,他把小说当做一种文本的和文字的艺术。高晓声和汪曾祺都是这样。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但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和审美的。
一次去苏州拜访他,他陪我游赏拙政、网狮诸园。他说,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每条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推开望去,又是一番风景。说到此处,他目光一闪说:“就像短篇小说,一层包着一层。”
记得那天傍晚,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领了。席间每一道莱都是精品,却看不出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饭菜用罢,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汁玉液,入口却是清爽鲜美,顿时把这顿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大冢连连呼好,老陆微笑着说:“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汤不好,把前边的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然后目光又是一闪,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
于是我更明白老陆的小说缘何那般精致、透彻、含蓄和隽永。他不但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还长于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里找到小说艺术的玄机。
然而生活中的老陆并不精明,甚至有点“迂”。我听到过一个关于他“迂”到极致的笑话。那是八十年代中期,老陆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第一次接待外宾就出了笑话。那天,他用车亲自把外宾接到家来。但楼门口地界窄,车子靠边,只能由一边下人。老陆坐在外边,应当先下车。但老陆出于礼貌,让客人先下车,客人在里边出不来,老陆却执意谦让,最后这位国际友人只好说声“对不起”,然后伸着长腿跨过老陆跳下车。后来见到老陆,我向他核实这则文坛轶闻的真伪,老陆摆摆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笑。
说起这摆手,我永远会记着另一件事。1991年冬天,我在上海开画展,租了一辆卡车,运满满一车画框由天津出发,凌晨途经苏州时,司机打盹,车子一头扎进道边的水沟里,许多画框玻璃粉粉碎。身在苏州的老陆听到消息,亲自关照用拖车把我的车拉到车厂修理,还把镜框的玻璃全部配齐,使画展得以顺利开幕。不久在北京遇到他,当面谢他,他也是伸出那瘦瘦的手摆了摆,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他的义气,他的友情,他的真切,都在这摆摆手之间了。这一摆手,把人间的客套全都挥去,只留下一片真心真意。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气质:宁静、平和、清淡与透彻,还有韵味。
老陆去世那些天,我提笔作画,不觉间一连画了三四幅水墨的江南水乡。妻子看了,说你这几幅江南水乡意境很特别,静得出奇,却很灵动,似乎有一种绵绵的情味。
我怀念老陆了。
【注释】老陆:当代著名作家陆文夫。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老陆为人与世无争,但他创作的一些小说却笔尖里带着锋芒,可谓“绵里藏针”。 |
B.文章中多次写老陆无言的“笑”,表现了他平和、温厚、真诚、质朴的性格特点。 |
C.作者写丛维熙逞强好胜,张贤亮自我吹嘘,意在表达对他们的不满和对老陆的喜爱。 |
D.老陆去世了,他的生命已与江南水乡融为一体,因此作者一想起他就想起江南水乡。 |
小题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①从文中看,老陆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中找到了小说艺术的哪些“玄机”?
②作者在文中写老陆的“迂”,用意何在?
小题3:文章结尾作者写自己画画,妻子评画,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大部属于农耕文化。普通人经常能吃上肉、蛋、奶是近年的事。正因如此,中国人的主食一般指粮食做的“饭”,而把副食称作“菜”。餐桌食品叫做“饭莱”,就连厨房的切刀也叫做“菜刀”等等。道教著作《玄门大论》对素食解释道:“一者粗食,二者蔬食……粗食者,麻麦也。蔬食者,莱菇也。……粗食止诸耽嗜,蔬食弃诸肥……”。2500多年前的中国医学专著《黄帝内经》里曾总结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些论著说明传统的中国膳食与现代营养学的理想不谋而合。
今天,在由西方传入的面包面前,我国的传统馒头似乎显得苍白黯淡。其实馒头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探索。《礼记》中有关“燔黍捭豚”的记载,说明在蒸制食品之前人类就开始炒食谷粒,烘烤畜肉。从西方的现代食品燕麦片和烤肉,可以看到古时“燔黍捭豚”的影子。不过中国早已走过了烧烤的阶段。早在大约6000年前,传说黄帝发明了釜、甑,也就是锅灶和蒸笼。《周书》中写到“黄帝始蒸谷为饭,煮谷为粥”。由于中国古代烧制陶瓷器和冶炼技.术世界领先,青铜器、铁器也比较早用于炊事器具,加上早期的主食以黍、谷、稻等粒食为主,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蒸煮食品文化。
中国传统主食加工工艺的妙处之一在于蒸煮。汽蒸馒头和烘烤面包硼比,汽蒸火候易控。现代热物理知识也说明,汽蒸很容易把加热温度控制在l00℃左右,使馒头、包子等熟化时外不焦内不生,营养破坏降到最少;而烘烤面包,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即使现代技术,自动控制,底火、面火也在200℃左右,难免发生外焦内生现象。
正因为蒸制可以做到无论大小的食品,只要时间充分,内外温度都可达到100℃的熟化温度,才有了包馅的包子、馒头、饺子等,实现了包容诸莱、配餐方便、营养全面。带馅的面制品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还有煲汤、煲粥等,这些都和蒸煮加工有关。由于中国古代锅灶发达,五谷杂粮的粥饭成为传统食品,《墨子•天志》称华夏:“四海之内,粒食之民”。五谷杂粮的粥饭不仅好消化,还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谷粒的养分,包括膳食纤维、矿物质,美味保健。
小题1:下列对文意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 )
A.从中国传统食品的历史看,数千年来,普通中国人的家常饭,本以素食为主。 |
B.面包其实不比馒头更先进,其焙烤的工艺在中国古代已经是过时的技术。 |
C.农耕文化在中华文化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中国传统食品具有源于农耕,医食同源的特点。 |
D.青铜器、铁器等很早用于炊具,表明中国传统食品还促使了冶炼技术领先世界。 |
最新试题
- 1银行发放贷款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取手续费是因为银行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如记账、账户管理等)。收取贷款利息的理由是(
- 2合格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3C.+4D.+5
- 32008年12月18日,一年一度的穆斯林麦加朝圣仪式开始,朝圣总人类达到了创纪录的300万人。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带着三个孩子,整天小心谨慎地过日子。B.谁要与法律相抗衡,
- 5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但是他们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儿影响.这是因为蝙蝠
- 6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是( )A.136B.50C.86D.
- 7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
- 8一块金属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那么每一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是( )A.ρ3,mB.ρ3,m3C.ρ,m
-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你家的房屋设计和装修都颇有特色,现在又有了这么多名家的字画挂出来,真是华堂耀彩
- 10一对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两板相距为d,在下板的下侧空间有垂直纸面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两板中心开有上下对应
热门考点
- 1设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并且满足下面三个条件:(1)对任意正数x、y,都有f(xy)=f(x)+f(y)
- 2A policeman was questioning 3 blondes who were training to b
- 3已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等于______cm3.
- 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试剂和操作正确的是A.丙烷中的丙烯(H2 加热)B.乙醇中的水(无水CuSO4,蒸馏
- 5小红家新购买了一台标有“220V 1000W”字样的电热器,他想借助家中的电能表测一测该电热器的实际功率,他关闭了其它用
- 6In Zhejiang there will be a new bridge over 30 kilometers lo
- 7下图中的几何体是棱长为4 cm的正方体,若在它的各个面的中心位置上,各打一个直径为2 cm,深为1 cm的圆柱形的孔,求
- 8下面画线句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并将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2分)在人生的赛场上,信心就是力量。是它,让我们相信自己,超越自己
- 9计算(-12)÷[6+(-3)]的结果是( )A.2B.6C.4D.-4
- 10计算:(1)12-(-18)+(-7)-15(2)(14+16-13)×(-12)(3)-2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