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知音 余显斌
他没有回头,即使回头,也看不见什么,因为他是瞎子。风吹来,浑身很冷。在风里,他一步步走了,最终,变成一粒黑点,消失在天边。
从此,他漂流异乡。
陪伴他的,是一把破旧的二胡,小镇村庄,一路行来。二胡声,在他走过的地方流泻,如一声声低低的诉说,细细的,蛛丝一样。
夜里,他歇宿在破庙里,草堆后,静穆地坐着,一双盲眼,一动不动,望着虚空。手指颤动,一缕月光水色,从琴弦上淌出,闪着波纹,扩散着,荡漾着。
他走过的地方,要一点剩饭,或者两个冷馒头。
一般的,他只吃一半,另一半,放在自己寄宿的地方,草堆旁,或者是破庙里。第二天走时,留在那儿。
大家都说,这瞎子,穷讲究,不吃隔夜东西。
他没说什么,摇头叹息。要饭时,仍多要些,拿回寄宿的地方。剩下一些,放在那儿。有时,要少了,他不吃,把要来的东西都放那儿。
这日,一个雪天,他头晕眼花,倒了下去。醒来时,一个女孩的声音,清脆地响起,醒了,你终于醒了。
他点头,慢慢坐起来,很是感激。无物感谢,就拿起二胡,闭着眼,手指颤动,一支乐曲,婉约流淌。
曲子停止了,一切都静静的。
过了很久,女孩醒悟过来,赞叹,你的二胡拉的真好啊,我去告诉师傅,你就跟着我们杂技团吧。说完,女孩一阵风,跑了。
不一会儿,女孩进来了,坐下。
他一笑,道,不收瞎子吧?是啊,一个杂技团要一个拉破二胡的干啥啊?
你别急,我再求求师娘。女孩说。
他笑笑,在女孩离开后悄悄走了,一步一步,走向流浪的远方。二胡音,仍如水,随他流淌。时间,也在二胡声中流淌。
他在乞讨和流浪中,慢慢老去。
一日,在一个破庙里,他摸着个人,睡在那儿,奄奄一息。显然,是饿的。他忙拿出讨要的馒头,喂他吃下。两个冷馒头下肚,那人有了精神气,坐起来。那夜,没有旁人,只他俩。他坐在神案前,手指轻弹,两滴乐音溅下,闪着晶亮的光。然后,二胡音悠扬,在静静的夜空响起,一会儿如一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如一丝轻风,浮荡如纱。
那人静静听着,罢了,哑着嗓子一声长叹,是《月夜鸟鸣》吧,真是人间一绝!
他笑笑,眨眨已盲的眼,和衣躺下,道,睡吧,明天,还要讨饭呢。
那人,也睡下。
以后,他拉二胡,挣点小钱,养活两人,因为那人也是瞎子。夜里,坐在破庙里,他拉二胡,那人听。在奔波中,一天一天,他走向生命的尽头。那天,他吐了几口血,靠在一个草堆旁,对那人说,你不是想得到《松风流水》的乐谱吗?今天,我给你拉。
你——怎么知道?那人惊问。
你是瞎子;右手食指有弦痕,是拉二胡的;在这个人世,能欣赏我二胡的,只有两人,一个是个女孩,另一个是我的弟子。他道,脸上有一丝温馨。
师父!那人跪下,不再哑着嗓子,流着泪喊。
他点头,微微一笑,你多次向我讨要《松风流水》的音谱。又悄悄一把火烧了我的茅屋,不就是想逼我带着乐谱逃走,你好中途盗取吗?哎,世间最好的乐谱不在纸上,在心中。这些年,你跟在后面,我知道。没说破,是想让你跟着吃苦,时间长了,就领会了我当年的话。
你留下饭菜,也是给我的?那人哽咽着问。
你脸皮薄,不讨要,会饿死的。他仍一脸平静。
说完,二胡音流出,始如蚊痕,继如流水,最后,如一地灿烂春光。
音乐越来越低,流入地下,渺无音痕。
二胡落下,他也倒下。
你知道是我,为什么不恨我啊?那人抱着他,号啕大哭。
你是我的弟子,我的——知——音。他说,带着一丝笑,咽了气。
那人跪下,恭敬地叩下头去。然后,拿起二胡。月夜里,二胡音如水,波光闪闪,流泻一地。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分析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题目为“知音”,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瞎子师傅的知音很少,只有他弟子一人,所以他明知是弟子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但他也不记恨弟子。 |
B.小说中记叙了一个小女孩救活漂泊中的瞎子一事,这个小女孩赞叹瞎子师傅二胡拉得好,从侧面描写出瞎子师傅的技艺高超。 |
C.房子起火后,瞎子师傅只带着一把二胡跑出来,说明他家非常贫穷,没有别的贵重物品。 |
D.文章结尾,弟子跪在师傅身旁,恭敬的叩头,此时此刻,弟子才懂得师傅的良苦用心,但师傅已死,此时回报师傅的只有传承师傅的绝技。 |
小题2:本文情节看似突兀,实则在情理之中,请举例加以说明。(6分)
小题3:本文二胡声音悠扬、动听,作者是如何描写二胡声音的?(6分)
小题4:本文描写了两位瞎子,他们是师徒关系,结合文本探究他们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析。并就其中一位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
答案
小题1:AC
小题2:本篇小说结尾交代了茅屋起火的原因以及弟子一直跟随瞎子企图得到乐谱的情节,看似突兀,实则前文已经为这个结尾作了铺垫。①文章开头“雪,很大,夜很静”的描写,为后文表明茅屋是被点燃的作了铺垫。②瞎子师傅要饭时总是“吃一半,留一半”,为后文弟子一直跟随他作了铺垫。③弟子在漂泊途中第一次见到师傅时故意哑着嗓子,与真相大白时不再哑嗓子,前后呼应。(每点2分)
小题3:①侧面描写,小女孩赞叹瞎子二胡拉得好。弟子哑着嗓子说,《月夜鸟鸣》真是人间一绝!都表明师傅拉的二胡悠扬、动听(手法1分,两个例子各1分)②比喻,一会儿如一丝轻风,浮荡如纱,突出二胡声音轻柔。(手法、例子、作用分析合理各1分)③通感,一缕月光水色,从琴弦上淌出,闪着波纹,扩散着,荡漾着。生动形象。(手法、例子、作用分析合理各1分)(第一点必答,二、三点答一点即可)
小题4:①师傅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从小女孩的赞叹,弟子说《月夜鸟鸣》真是人间一绝,和文中多处对音乐的描写等情节可以看出。(2分,概括1分,解释说明1分)②师傅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弟子放火烧了瞎子的茅屋,瞎子不但没有记恨弟子,反而在流浪途中宁可自己挨饿也要给弟子留一半吃的,。(2分,概括1分,解释说明1分)③弟子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最终能认识错误悔改的人。弟子为了得到瞎子的乐谱,放火烧了瞎子的茅屋,并一直跟随瞎子寻找机会,但最终被师傅感动,跪倒在师傅神旁,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2分,概括1分,解释说明1分)④启示略(2分)
解析
小题1:B“只有他弟子一人”错,小女孩也是瞎子的知音。 D“说明他家非常贫穷,没有别的贵重物品。”无中生有
核心考点
试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知音 余显斌 他没有回头,即使回头,也看不见什么,因为他是瞎子。风吹来,浑身很冷。在风里,他一步步走了】;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一个“兵”的军营
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兵营坐落在东水村再角山山麓,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木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旗仪式,有时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他的家就在军营附近的郭屋村,军营的前身驻扎着解放军某部一个炮兵团,郭孔孙从小就伴随着军号成长,耳濡目染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当时部队的一个连与郭屋村挂钩联系,部队的领导喜欢上郭孔孙的聪明能干和做事的责任心,把他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到20世纪80年代末,部队委派他回到驻地看守军营,每月发给600元的生活补贴,郭孔孙于是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了军营,开始了他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工作生活。
一晃十五六年过去了,郭孔孙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步入到不惑之年。他的儿女们大都在外面结婚成家,儿女劝父亲放弃这份清贫艰苦的工作,随他们到城里生活,郭孔孙婉言谢辞了。为了补贴家用,郭孔孙夫妻俩在住所的周围耕田种地种果木,饲养鸡鸭,把军营打扮得绿韵盎然,鸟语花香。 郭孔孙说,最难忘怀的是部队战友的到来。每年的下半年,一批批曾经在这里服役的指战员千里迢迢回访参观,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故地重游,吃上两顿老郭为他们做的饭菜,走一圈他们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地方,聆听着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感慨。 这些回访的战友离开时几乎都说:“老郭,放军号,为我们送行!”
“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的,”郭孔孙坚定地说,“直到部队规定的退岗年龄!”
郭孔孙管理守护的军营有四个点,相距一二十公里,横跨东华横石水两个镇,营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大量的竹木。要把这些房地物产管护好,是一件艰巨与繁重的工作,郭孔孙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干劲。
首先是必须保证每天三次的广播时间,每天广播时间分别为早上五时半,中午十一时半,傍晚五时半,每次三四十分钟,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必须做到依时准确,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错过一次。因此,附近的村民和学校师生都把军营的广播作为作息上课、校对钟表的依据,军号广播响起,就知道是什么时间了。
其次是必须保证部队物产的完整不损失,郭孔孙每三天骑着摩托车四个点巡逻一次,每次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面对本篇通讯分析、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这个军营,曾经有大批的军人在此服役,在此挥洒汗水,现在,无论是设施,还是氛围,都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习惯。 |
B.在文章正面描写的老郭每周举行一次的升旗的仪式中,他的家人甚至村干部和村民有时都会自发来参加,这些着实让我们感动。 |
C.老郭在此地驻守,自己认为最难忘怀的就是每年的下半年会有大量的军人来此地参观,来聆听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 |
D.就是因为老郭风雨无阻的准时准点地每天进行三次广播,附近的村民和学校才把广播作为时间依据,甚至作为校对钟表的依据。 |
小题2:“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作者为什么称这座军营为“神秘的军营”?(6分)
小题3: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这篇通讯交代了有关老郭的哪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本篇通讯的人物描写手法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结合本篇通讯进行探究。(8分)
“黑帮”游戏令人忧
解说:黑帮游戏并非本土网站原创,它最早出现在国外的一些社交网站上。近年来国内社交网站兴起,这类网站争夺的主要客户群就是青少年网民。27日记者来到猫扑网站进行采访时,网站的运营总监向记者介绍了如何进行黑帮游戏的情况。
杜培源(猫扑网产品运营总监):比如说有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你可以组成一个类似于帮会的组织,集体去完成一个任务。
记者:都是一些什么任务呢?
杜培源:组织两帮人对战,比如你在里面,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组成,他相当于是你这个家族的人,可以两个家族对抗,有这些类似的任务设置。
网友:一开始是偷手机,然后就是砍人,再后来是抢车。你的经历值不同,赚取的经验和金钱也不同。
解说:在这里对战、家族对抗似乎很中性,但黑社会的一些法则,无视道德法律规范,血腥暴力等暴露无遗。据了解,大部分玩游戏的好友是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黑帮游戏由于是真人参与,显得尤为逼真,让人过足了黑帮瘾。
网友:比如说让人下跪、侮辱人格,它里边还有武器,像手枪什么的,属于威胁性比较大的。
网友:让你感觉挺爽的,买东西、买武器。拉帮,你兄弟越多,你的实力越强大。
解说:尽管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但是这类网络游戏以黑帮、黑社会、黑手党、江湖、教父、蛊惑仔等为主要题材,突出表现黑社会打、***、抢、奸、骗等反社会行为,渲染血腥暴力,鼓动教唆游戏用户在游戏中扮演黑社会成员,赞美黑社会生活,严重破坏社会的法制,不符合道德规范,给青少年尚未成熟的世界观带来消极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市民:对这种黑帮游戏,作为家长来说都还是比较抵触的。
市民:可能对他将来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局限,所以我觉得帮派对孩子不是一个很好的概念。
市民:谁暴力,谁为老大,这对孩子肯定没有好处。
解说: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对此表示了忧虑。
汪海龙(北京翠微小学教师):孩子们如果经常玩类似的网络游戏,他就会把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混淆起来,在这个游戏中他可以打打******,可以骂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如果孩子们总是把这些信息接受过来,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这些都很正常,这样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非常不利的。
解说:专家指出,这类游戏虽然没有大量的黄色、暴力图片、视频,只是采用少量文字、图片,打擦边球,但还是极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王大伟(中国公安大学教授):它就是把黑白颠倒了。比如它歌颂黑帮里的老大,把他说成是义气,把坏的东西说成是好,黑的东西说成是白。实际上,在童年时代,人们在玩的过程中,游戏即为学习。那么他从小学的是暴力,接受的是阴暗面,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那么可能就会一步一步陷到犯罪的这个亚文化中。现在有这样的统计数据,大约60%的青少年犯罪或多或少和网络成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杜培源(猫扑网产品运营总监):对于游戏的内容方面,我觉得导向性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解说: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网络世界是他们认识真实世界的一个范本,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他们才会还给我们一个健康、阳光的未来。
(选自2009年7月29日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焦点访谈”。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记者采访对象的类别,并按类概括采访对象对“黑帮”游戏的看法。(4分)
小题2:本专题节目内容安排的顺序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
小题3:联系全文,简析记者采编此次专题的意图?(6分)
A.本着方便学员、服务学员、为学员负责的精神,本培训中心可以随到随学,学会为止,不会退款。 |
B.为了解用水不足的燃眉之急,水厂只好将废水回收,全市则开展一水多用和用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 |
C.按意大利法律的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
大学的异化
班荣鼎
在大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世俗影响,大学的功能出异化,德育不再为首,甚至变得可有可无,大学的异化是指大学在发展中被利用被改造使其逐步背离传统,进而使目的和功能、精神与理念发生各种变化,典型有两方面:一是经济异化,即明目张胆地说要办大学赚钱,有的是拔着教育的外衣而赚钱,用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商品化、市场抡、产业化,大学的经济民间化或者说是市场异化主要是在1992年我国确立市场取向之后,特别是后来提出教育产业化之后变得十分明显,政府及办学者将大学变成一个赚钱的机构。高等教育被市场及功利绑架而失去教育本性,二是政治异化。即高等教育被政治绑架。早期的异化表现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在口号上虽然强调“又红又专”,实际上只计“红”,教育成为政治的传声筒。当下的一种倾向 就是把大学当作是个政治或社会管理机构,当前大学中行政主导一切,而且普遍存在着数量比教师还多的行政人员及高低不等的行政级别,就是政治或者行政异化的明显表现。应该说,我国早期大学的政治异化对大学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但这种影响还是革向的,大学的方向是始终明确的。大学至少在政治信爷培养等方面也算是成功的,而当下我国大学的异化是双重的,更糟糕的是政治与经济的异化是反向的,这必然导致大学价值理念 的更大的混乱,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好多大学甚至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大学的各种异化对大学德育产生的影响非常明显,由于对大学及其精神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大学的功能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这样的认识在各个大学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中相当多的教师并不是以当大学生、教师为其人生理想,当教师只是“谍稻粮”手段甚至有偶然性成分,对大学的精神理念,功能并不了解,好多人只是满足于自己的课程教学,并不关心诸如学生的成长问题,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大学中就有好多老师认为德育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事情,与其专业课程并无关系。如此一来,德育并不能在大学各个教学管理的环节中,在大学生各个成长阶段中始终如一贯穿于其中,实效性就大打折扣,尽管当今高校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为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及主阵地,但客观上讲专业课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相对要大得多,如果专业课程教师只管教书不愿育人,学校德育就会在专业课程教学这个阵地上丢荒。
除了大学异化,面对高考的激烈竞争,升学率成为中学阶段承担学生成长成才使命的唯一目标,从而使多数人的人生理想异化为大学:即上大学是人生最高理想!至于上大学以后的想法,松一口气不仅在学习上得过且过六十分万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放松道德修养,甚至一放松就是四年,原因有多方面,最根本的就是我们教育的异化。
大学德育在近年来一直受到多方批评和现难,这些批评责难也有中肯的,也有上纲上线夸 大其辞的,平心而论,大学德育的问题,有内因也有外因,有些方面是大学本身无法解决得了的,就大学德育本身而言,除了在地位上一直没有办法解决“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心起来不要”的熟局面之外,德育的内容与方法的确也还是有些问题,多年来一直解决不了的就是内容空迁、不切实际,形式单一,坐而论道,不符合德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更难满足大学生成长的迫切要求。
(节选自《大学之道》)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5分)
A.1992年我国确立市场取向之后,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市场异化,即明目张胆地说要办大学赚钱,有的是披着教育的外衣而赚钱。 |
B.当前,因为大学的经济异化和政治异化,导致了大学价值理念的更大的混乱,使我国的大学找不到发展方向。 |
C.虽然我国早期大学的政治异化对大学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但大学的发展方向是始终明确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成功的。 |
D.大学德育之所以在近年来一直受到多方批评和责难主要是因为德育地位因种种因素制约而没法确定和德育的内容与方法的逐步形式化空泛化。 |
小题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大学异化”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大学教育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 | B.上大学是人生最高理想 |
C.大学教育成为政治的传声筒 | D.大学中行政主导一切 |
小题4: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德才及其关系作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主化述:“聪明强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效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请结合这句话和本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大学德育的建议。(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母亲
肖云儒
在编《民族文化结构论》这本集子的时候,常常想起我的母亲,要是她活着,今年已是80岁整。二十八年前弃我而去,她52岁,正好是我现在的年纪。
几十年来,思念有如流不断的涧水,剪不断的云翳。思念的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而在研究学问时,如此执拗地、排解不开地想起她,还是头一次。
好不惑然。
半岁丧父,亦无兄弟姐妹,母亲终生守寡,将我拉扯大。我于她,她于我,都是唯一的、独有的。她携着我,我搀着她,脚印交织在人生路上。
母亲大半生任教于中学,晚年调入图书馆,一直住在单位的单身房间。我初中以前,被寄放在外婆身边,她每周回来看我。高中起我在市郊一所学校住宿,每周必定回去看她。
有次她对我说:下星期有事不能回来了,不要想她。那分外的温存,使我过敏地感到这是要扔下我远行,竟然怀着少年人不该有的悲哀和惶惑,悄悄跟在母亲后面足有一个钟点,直到看见她确实进了学校的大门,而不是去了车站,才脚踏实地踅回。
又有一个星期天,因为下雨我留在学校没回家。雨停,时已过午,想不到她让一位学生步行15华里来看我。我便又步行15华里回去,让她确证儿子的安然无恙。那时中学生很少骑有自行车,我们用脚板一步一步丈量感情。
每一次离别,无论短长,母子都要和孑然一身的孤独作一次搏斗。大约从那时候起,中国古典文学中描绘“倚门倚闾”的诗文书画,便一遍一遍地感动着我。
实在也苦了她。因着浓冽的爱不能不压抑自己的爱。
母亲是知识女性。整整四大本相册,记录着她挥斥方遒的激情的青年时代。
“一二·九”运动在北京的有轨电车上散发传单。
搂着卢沟桥的石狮子大笑。六位女同学平卧雪地,摆成六角的冰花。
在教会学校和美国神父面对面论辩……
她并不封建,在自己的历史论文和历史剧中,一再为被封建文化窒息的中国女性呼吁。但在28岁守寡之后却没有重新组织家庭,尽管有人撮合,尽管外婆催促。我想那是为了我。成年之后,我才加倍痛切地感受到母亲这样子生活的孤寂。孤灯冷月下的24年,八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是容易的么?每当她听唱片,便有如一颗孤寂的心在自言自语。囿于当时的文化氛围,加之我不是女儿,上大学后几番欲言而未启齿。
母亲的感情生活中为儿子的自戕,使我终生内疚。
母子之间的爱都无私。
就连母爱,她也不能不斟酌着、节制着表露。
作为寡母,她必须同时具有父之尊、师之严、友之诤。
对我的功课近乎残酷的督查,每每使外婆暗自流泪。至今想来,仍然引起甜蜜的战栗。我甚至很过她,又终于懂得能够从小接受大松博文式的教练,是我的造化。那远低于家庭经济水平的简朴要求使我简朴,那不完成计划不能睡觉的训令使我勤奋。铁器是在铁砧上锻打出来的,若要一位寡母如此来锤打自己的独子心里是怎样的滋味?
直到今天,母亲严厉的目光,仍在天宇中监测着我,催我奋力奋进,催我自思自审。
由不惑而届知命,母亲有了一点变化。先是稍稍超脱了繁忙的学校行政,而后又稍稍超脱了省图书馆的机关事务,重新拣起历史专业,开始了女性系列历史剧的写作:《嫘祖》《班昭》、《李清照》、《赵飞燕》《武则天》……直到《秋瑾》。有的演出了,更多的存于箧底。《秋瑾》只写了第一场,便和一封给我而未发出的信,一块掰开吃了一半的点心,永远留在了桌上。——第二天,她被死神遽然劫持,因为脑溢血在省人代会发言后倒下。从此长卧于江南的红土地中。
转向历史,对母亲来说,也许是一种人生的沉凝,也许是一种感情的蒸腾,我不得而知。也许阅历总要使人皈依土地,皈依文化土壤。
也恰恰是由不惑而届知命,我的兴趣悄悄地发生转移,开始钟情于历史文化。内中原因也不得而知。分明不是有意识要接续母亲在52岁时嘎然中断的工作,只能说是生命自然运行的结果了。
生命来源于母体。精神根植于历史和现实既在的文明成果。每个人都从脚下的土地上起步,经历了青春的翱翔,总有一天要重新降落在土地上。尽管那是另一块土地,尽管那里有另一番风致。
自从剪断脐带,我和母亲的联系由血肉的直接交溶转而为语言和文字的传递,为眼的流盼,为心的感应。50多年中,我们日甚一日娴熟地在各种有声和无声的频道中联系,哪怕地隔千里,哪怕分隔于两个世界,一直相依为命。
有时我想,母亲之于我,已经是一种传统,一种标尺,一种基座,一种象征。有了喜悦,走了弯路,面临抉择,很自然地就和冥冥中的她对话。那往往是以历史和人生的基座在检视自己。
真应了郭沫若早年的名句:“一的一切”,“一切的一”。母与子这两个“一”,占有着对方的“一切”。母与子这两个“一切”,凝结为对方的“一”。
近30年了,回江南扫墓的机会那么少,我几乎没有正式祭奠过她,也没有一篇怀念母亲的文字。这都是儿子的罪过。
我的母亲,愿这本涉及历史和文化土壤的书,能寄给你些许的慰藉,能赎回我如山的歉疚。
小题1:共同走过苦难的母子,他们有着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理,请问这在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作简要概括。(4分)
小题2: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3:母子之间感情如此厚重,为什么作者要在母亲辞世28年后才写这样一篇回忆性的文章?(6分)
最新试题
- 1我国有“侨乡"之称的省份是[ ]A.台湾省、福建省 B.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C.海南省、广东省 D.广东省、福
- 2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3设全集U={1,2,3,4,5},A={1,2,3},B={2,3,4},则(∁UA)∪(∁UB)=( )A.{2,3
- 4阅读理解 Our children"s health and mobility are at risk.Thir
- 5已知函数与的图象相交于点P,点P的纵坐标为4,求k的值。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最小的有理数B.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C.有最小的正有理数D.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 7下列关于加粗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
- 8下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结合图回忆并回答.(1)图中所示血管是______血管,这种血管的结构特点是
- 9设数列,则对任意正整数都成立的是( )A.B.C.D.
- 10 They have the water supplies of the city.A.cut offB.c
热门考点
- 1I can’t remember when exactly the Robinsons left ________ ci
- 2手抛鸡蛋的杂技演员抛出的鸡蛋从最高处到最低处重力做功大概是( )A.0.2JB.2JC.20JD.200J
- 3读我国某季节季风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所示,我国正处于______季。东南季风由_______洋吹向我国大陆,
- 4已知a,b,c均为实数,则“a>b”是“ac2>bc2”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
- 5“若x≠a且x≠b,则x2-(a+b)x+ab≠0”的否命题是( )A.若x=a且x=b,则x2-(a+b)x+ab=
- 6We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_____ the afternoon _____ Decem
- 7据印度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14年度(7月到次年6月)印度粮食产量可能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因为季风降雨良好,
- 8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B.唐代是
- 9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减速上升了H,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增
- 10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有 ①市场经济制度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②世界各国发展军备的推动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和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