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天人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黄帝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黄帝内经》是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黄帝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于是,它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心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思路,《黄帝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1、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2、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3、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
令人惊奇的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表现在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这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小题1:下列对“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 |
B.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
C.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 |
D.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背景下来考察。 |
A.《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
B.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
C.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 |
D.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不同,按照自身的反应呈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
A.《黄帝内经》确立“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的生命现象也是自然现象,和谐 是健康的根本。 |
B.《黄帝内经》自觉地吸收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并与医疗经验有机结合,为中 医学奠定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
C.《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 观点是相同的。 |
D.《黄帝内经》认为各事物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健康和疾病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天人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 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播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小题1:这段文字介绍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这段文字筛选下列信息。 (3分)
A、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作者批判了什么错误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举槲寄生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人类学: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方法(节选)
傅道彬
我们所说的文学人类学,究竟是一种批评方法,还是一个新的学科?如果它是一个新的学科,它到底是属于文学还是属于人类学?假如我们把文学人类学看成是文学和人类学派生出来的新学科的话。那么这样的划分尽可以不断地延伸下去,比如哲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民俗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等,一门学科真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那么它的存在价值也就值得怀疑了。其实大家说得很热闹的艺术人类学,结构人类学,进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哲学人类学……说到底它们还都没跳出人类学的范畴,人类学提供给其他学科的只能是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而不是重新组合成一门新的学科。因此所谓文学人类学准确地说应是“人类学的文学”,也就是说对于文学而言,人类学是文学研究的新的批评方法,新的文化目光。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人类学的精神实质是博大的世界目光,是科学的论证方法。人类学的目光要求跳出狭隘的地域限制,以一种俯仰天地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宏阔视野审视文学审视艺术,它对艺术的审视角度是人类的世界的,这就跳出了中国几千年来学术的偏狭。因为20世纪以前的中国文学研究始终未能摆脱经学的束缚,狭陋的视野使研究者不仅对世界知之甚少,即使是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置若罔闻。而文学人类学带来的是世界的目光,这种深刻的世界目光具有重要意义。
从发源上看,人类学的发展是以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现代学术的兴起为基础的,因此它代表了先进的现代科学证明手段。中国古代的文学研究往往是经验的和感悟式的:有限的证明手段也只能是从文献到文献,就经典论经典。考古学的发展,尤其是殷墟的发现拉开了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序幕,由此确立了科学的证明方法,这就是王国维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一一“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材料之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文学研究也因此跳出故纸堆而走向广阔的田野,走向鲜活的生活,文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向被视为文不雅训的神话传说及宗教民俗都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但必须指出,方法不是万能的,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人类学讲求贯通,但贯通的学术原则必须以博通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没有博通的知识而又强作解人,势必变成一堆杂乱材料的堆积,人类学联系的原则结果就变成了相似性的附会。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是对文学审美性艺术性的忽略。文学是“有意味的形式”,说破意味是必要的,但决不舱因此忽视艺术形式的批评。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往形式里放置意味——经学的、社会学的,直至宗教学神话学的。人们之所以忽略艺术忽略形式,是因为真正的艺术批评真正的形式批评是艰难的,而愈是如此,我们愈是呼唤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应提倡返归文学返归形式。
小题1:.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顼是 ( )(3分)
A.什么是文学人类学?作者认为文学人类学应该是文学和人类学派生出来的新学科,准确地说,应是“人类学的文学”。 |
B.“深刻的世界目光”指跳出地域限制,以一种俯仰天地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宏阔视野来审视文学和艺术。 |
C.“先进的现代科学证明手段”指中国的古代文学研究,由从文献与经典中获得材料转变为从考古学神话传说及宗教民俗等方面获得材料。 |
D.中国几千年来文学研究者的偏狭就是不懂得“文学是有意味的形式”,忽视艺术形式的批评。 |
小题3:.作者认为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6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实所共鉴:借鉴 | B.夙婴疾病:缠绕 |
C.晚有儿息:儿子 | D.九岁不行:不能行走 |
①臣以供养为主,迟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小题3:这段文字作者阐述了"忠"与"孝" 的关系。联系这段 文字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两者的关系的?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2)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溺 水
①溺水,又称淹溺,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一种意外事故。它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老人,以误落水中为多。简单地说,人们落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基本情况。
②一种是因为不熟悉水性意外落水。人落水后,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一般情况,落水被淹后4至6分钟即可致死。
③一种是虽然熟悉水性但遇到意外的情况。手足抽筋是最常见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水温偏冷或长时间游泳过于疲劳。小腿抽筋时会感到小腿肚子突然发生痉挛性疼痛。有时因潜水过程中碰撞上异物造成头部损伤而发生溺水。有时候(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会因为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引起意识丧失,而发生溺水。
④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吸入水量2ml/kg时出现轻度缺氧现象,因落水时间尚短,口唇四肢末端易青紫,面肿,四肢发硬,呼吸浅表。吸水量在10ml/kg以上者,1分钟内即出现低血氧症,因落水时间较长,面色青紫,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或泥沙,四肢冰冷,昏睡不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⑤当你发生溺水状况时,应该积极进行自救。首先应保持镇静,及时发出求救的讯号,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只要不胡乱挣扎,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身体就不会下沉得很快。其次,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当你感觉开始上浮时,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肺脏就象一个大气囊,屏气后人的比重比水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再次,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将头伸出水面是不可能的,这种必然失败的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从而使整个自救功亏一篑。
⑥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只要理智还存在,绝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反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小题1:根据文意,请选出下列表述中不会“使整个自救功亏一篑”的一项( )
A.不会游泳的人如果发生了溺水事故,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 |
B.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发生溺水事故的时候,都应该奋力挣扎,拼命拍打水面。 |
C.落水后立即做深呼吸,踢掉双鞋,然后绷紧肢体集聚力量。 |
D.当你感觉开始上浮时,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前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
A.只要发生溺水事故,当事人就会呈现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的症状。 |
B.当溺水者出现轻度缺氧现象时,其口唇四肢末端无变化,只是身体发硬,呼吸浅表。 |
C.溺水者出现四肢冰冷,昏睡不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的状况时,还处于轻度缺氧现象。 |
D.吸水量在10ml/kg以上者,1分钟内即出现低血氧症,因落水时间较长,面色呈现青紫色。 |
A.无论你过去是否熟悉水性,只要你现在和将来加以注意,就完全可以避免溺水事故。 |
B.落水者听从救助者的指挥,保持镇静,对救助的双方都能带来好处。 |
C.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身体就不会下沉。 |
D.无论落水被淹多长时间,都可以借助自救和他救实现平安靠岸。 |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
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十二音律和七声音阶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还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谓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调,比如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音调不同的标准音,用以确定乐音的高低,这十二个标准音就叫做十二律,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十二个调。在一首乐曲中,我们一般只使用其中的七个音来构成音阶,即所谓七声音阶。公元1780年,传教士钱德明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明的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钱德明的观点.当即遭到了欧洲学者的排斥。法国人沙宛在1898年说,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
1962年,李约瑟在他的书中说,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东传入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仿佛默认了这样一个说法。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编钟,这个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又一次喧嚣开来。因为曾侯乙的双音编钟(即在一个钟上可以敲出两个构成三度谐和关系的乐音,这是要有成熟的音乐理论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作为支持的),证实了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音律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古希腊。这种在短期内所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使人们开始怀疑音律从古巴比伦传入的可能性。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把两个文明古国中音律方面的成就做一番比较。
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拨的图刻。这些文化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很明显当时的弦乐已经有相当的发展。而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在同时期的中国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商代出土的乐器种类开始增多了,但没有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这些很先进的弦乐器,不是短时期内能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可能会更早,而源于商代的那些有多种发音的乐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测量与分析的。李纯一先生曾对商代不同地区的埙、编磬和编钟做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是,那时可能已具备了标准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二律是和十二个月对应的。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中国,有关闰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统,商代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个月并设置闰月来协调月相与季节的关系。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地进行应用。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
另外,中国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为4组,每组7宿,分别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乌龟蛇几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作四象或四律、四宫。曾侯乙衣服箱上的二十八个宿名,顺时针围绕着一个斗字,这个斗字代表着北斗七星。在西方,古巴比伦平面球形图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1900年潘切斯教授利用大英博物馆收集的一些残片复原了平面球形星图。人们对照古巴比伦平面星图和中国的二十八宿,并没有一个直接相对应的含义,由此可以显示,古中国的天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独立生成的,这对十二音律及七声音阶的起源,有一个值得启发的参照。
小题1:七音十二律长期以来被默认为是西方创建的。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始终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西方,故而极力排斥传教士钱德明提出的古希腊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观点。 |
B.法国人沙宛认为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人的。 |
C.李约瑟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向东传人了古中国,向西传人了古希腊。 |
D.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图刻上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弦乐已有相当的发展,而中国缺乏考古的直接证据。 |
A.与古巴比伦音乐文物所属年代同时期的中国,已经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 |
B.曾侯乙双音编钟证实中国的音律知识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古希腊,这是短时期内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
C.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弦乐器都很先进,说明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应该更早。 |
D.李纯一先生对商代多种乐器的系统研究表明,那时中国可能已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
A.中国古代对十二音律和十二月相的认识大体上是对应的。 |
B.中国古代把七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这与七声音阶的构成并非巧合。 |
C.中国古代对音律的认识其实是应用了商代就有的对闰月的认识。 |
D.中国古代天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独立生成的,与之相应的七音十二律音乐体系也不大可能是传自西方的。 |
A.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有了新的依据。 |
B.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处于世界前列。 |
C.中国发明十九年七闰制比古巴比伦人早了一个世纪,因此中国对音律的认识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伦。 |
D.对古中国和巴比伦音律成就的比较,说明其对音律的认识可能是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 |
最新试题
- 1若2α+β=π,则函数y=cosβ-6sinα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 )A.最大值为7,最小值为12B.最大值为7,最小
- 2求出下列函数的值域:y=2x+41-x;y=2x2-3x2+1.
- 32007年12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就反对台湾当局搞“入联公投”发表声明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
- 4= .
- 5英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不能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外,能做一切事情。”这句话发生在[
- 6(2011年福建三明统考)如图4-2-6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
- 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
- 8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9小船船头垂直河岸,并且速度不变,向对岸划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小船运动的路程越长,时间不变B.
- 10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f(x)满足f(f(x)-x2+x)= f(x)-x2+x,(Ⅰ)若f(2)=3,求f(1);又若f
热门考点
- 1如图所示,用来研究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A.B.C.D.
- 2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处于同一高度,A沿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自由下落,最后到达同一水平面,则 [
- 32010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居民生活用电电价调
- 4列转化过程中,物质颜色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白色B.纯铁丝在纯氧中燃烧:黑色→红色C
-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每空1分)(1)图中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是 (字母);图中属于
- 6某校选派A、B两个班参加一次社会活动,其中A班有学生40名,其中男生24人;B班有学生50名,其中女生30人,现从A、B
- 7如图,网格纸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在其上用粗线画出了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4B.8C.16D.
- 8Wang Jing is sitting __ my right. A.inB.onC.besideD.at
-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蹩(bì)进拗(ǎo)开打烊(yàng)迤(yǐ)逦B
- 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同志去世的那天,他长歌当哭,涕泗交流,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