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生态度提供了思辩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流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职业,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会,鱼肉平民;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夫文人宣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义中获得发展,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正义感的显影。
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物质***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可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都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鼓吹发财致富,称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比比皆是,而民权则付阙如,要有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法权原则上来,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
小题1:以下对第三段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中“二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为中心口号,以佛老思想为外壳。
B.既崇尚佛老思想,又看重生存。
C.一方面追求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一方面又难免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
D.打着“逍遥自在、复归自然”的旗号,通过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获得生存的东西
小题2:对第五段中加横线的“异质环境”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都市。
B.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的都市。
C.追逐财利与物质***的都市。
D.文化比较发达的都市。
小题3:以下关于四种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都市文化是按社区标准划分的四种形态的文化,它们是并列关系。
B.农村是乡镇文化的土壤,农村生活是乡镇文化的题材宝库。
C.江湖文化是由乡镇文化孕育变化而来的,它以流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为描写内容。
D.都市文化生成于异质环境里,它以表现利欲为出发点。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四类传统文化的特点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断想
钟长江
书和太阳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塞缪尔说过,好书可以引为诤友。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一窗明月的夜晚,远离了纷繁喧嚣的尘世、是是非非的人群,一书在握,热茶一杯,静心读了下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满纸,尽可以刘伶醉酒,放浪形骸——开心处开怀大笑,伤心处黯然神伤,激奋处拍案而起……仰观苍天,俯察大地,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油然而生。心骛八极,思接千载,神游古今,可以大荒无限,咫尺千里,豆芥巨观,缩龙成寸。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
很静很美的冬夜,就着火炉,温一壶酒,读那些又静又美的书:可以是《红楼梦》,可以是《瓦尔登湖》、《追忆似水年华》,可以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可以是周作人的小品、唐弢的书话。当然,日本古代作家的随笔也可以,美国作家包斯威尔的《约翰生传》也可以,《板桥杂记》《香艳丛书》也没什么不可以。
古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忧愁烦恼袭来时,不妨读唐诗,吟宋词,看艾芜的《南行记》。如此,春天的风秋天的雨,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可慢慢松弛你绷紧的神经。不知不觉中,你悠悠南行,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岭南见客羞遮面的村姑,无一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此时烦恼何在!忧愁何存!
一个生活得丰富圆满的人,是不会没有寂寞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即或能在水里自由地游弋,也不能够溶解于水,更不能与水合一。固然有挚友的安慰,情人的蜜语,但是所有的思想与情感,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分享。无论一人独处,还是朋友聚会,那一丝半缕的寂寞之感,都会不召自来,涌上心头。忽然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发现一本书,这本书好像专为你写的一样,你泪流满面,读了又读,身外的一切有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详的心灵的沙滩。世界尽管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你却可以仰观星空,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
读千赋则善赋。读的书多了,便有了写作的***。没有为文造情的浮华,没有少年强说愁的伪善,一切顺其自然,有如小河小溪的水满了,就要向外溢。虽稚嫩但不失清纯,虽显浅而不失率真。我想,这样“言为心声,发而为诗”的文字就有其存在的价值。生活是一本大书,生存是一种哲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智者所为。倘若能不囿于书,进而举一反三,引发出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则是一种生存之上的大境界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书可以给人精神上的营养,好书可为诤友,好书可以相处一生。
B.静美的冬夜,火炉温酒,读静美的书,这就是读书的所有乐趣所在。
C.“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是说一个人不能离开他人,但又要有自己独有的思想与情感。
D.作者认为读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写出虽稚嫩但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的文字。
E.作者认为读书而不能囿于书,体会生活引发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才是人生的高境界、大境界。
小题2:联系第二段内容来看,“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表达的实际意思是什么?(6分)
小题3:从第四段内容来看,读书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6分)
小题4:文中说“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中“孤独的境界”和“充实的境界”分别指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心
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所产生的众多解气的话语,不仅无助于中国说服世界的努力,反而成为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负面内容的重要原因,中国迫切需要在对国际政治和中国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培育大量具有说服世界能力的民间人士,换句话说,中国人多,中国外交更需发挥民间优势。事实上,民众有意识的参与使众多涉外活动具有了外交意义,甚至比经过精心修饰的外交表述更能打动人心。
从二战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间,中国和美国处在敌对、猜疑、相互隔绝和互不了解的状态,基辛格担任国务卿之后说:“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是我们面临的最抱敌意的国家。”但他第一次到上海时,早晨抽空跑出去看了看街上的人,回来却说:“中国人是一个和平的民族,脸上带着佛一样的微笑。”见到面目慈祥的中国人,观念就变了。基辛格转变观念的启示,也为我们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提供了思路。
长久以来,西方人坚信他们的文明是世界唯一成功的文明,它们是国家治理的范本,其生活方式值得向往,有些国家推行的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就是以这种意识为思想蓝本的。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却必将证明“价值观外交”政治视野的局限性:2007年韩中贸易额为1500亿美元,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之间已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最近总结说:“在世界上,能与中国人用杯子喝53度白酒的只有韩国人,通过老白***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中韩两国人士炖上一盆狗肉,盘腿上炕谈生意时可能没想到外交,但却促进了外交,所以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事实证明,通过经济活动中民众的交流,中华文明逐渐扩大了在西方的影响,西方在如何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方面逐渐变得客观起来,对中国持肯定态度的声音越来越多。
中国的文化中有“朋友信之”,“近者悦,远者来”的传统。现在每年有将近4000万人出国,中国人、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已经遍布全球。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人出去容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宣传太像“宣传”,官员学者出国很怕说错一句话,民众的声音出不去,外宣就不真实了。不要担心扩大民间的声音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说明了民间和外界的交往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大。英国首相布朗称:到2025年,中国讲英语的人将超过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若此,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将大增。
如今,国际事务中的言说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现代政治就是言说政治,其突出特点就是,人们往往不仅仅要看一国的官员说了什么,更要看民众怎么说,说了什么。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大的外交实力,有多少外交官,都不可能代替民间的交往,而在很多时候,几十个外交官说的“官话”,还往往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俗话”更具有感染力。
小题1:对“民间外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外交可以在官方宣传缺少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时弥补中国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的不足。
B.民间外交有助于西方客观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和消除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的负面内容。
C.民间外交强调民众有意识的参与,这使基辛格第一次到上海就转变了对中国的敌对、猜疑观念。
D.民间外交不必担心会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大。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通过老白***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世界上只有韩国人能与中国人喝53度的白酒,韩国通过与中国的白酒贸易使两国贸易额连年激增。
B.2007年韩中贸易额相当于韩美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的航班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
C.韩国人在和中国人谈生产时对中国的发展的赞美虽然没有想到外交,却促进了外交。
D.中韩两国民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流比官方外交更具感染力,它使双方增进了了解,建立了互信,从而促进了韩中经济贸易的发展。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中国更易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从而更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B.人员流动的全球化证明了西方国家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价值观外交”存在政治视野的局限性。
C.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外宣缺少民众的声音,太不真实了。
D.中国讲英语的人比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还多,中国外国对外言说的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25分)
你必须做出选择
文/奚同
①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②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③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
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④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⑤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⑥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⑦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⑧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⑨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他”是一个内心压抑、痛苦的人,“他”对拉琴没有兴趣,是在父亲的逼迫、强制和严格监督下练琴的;而他又具有叛逆性格,长久的压抑,伴随着他长久的叛逆。
B.在痛苦磨炼中“他”既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而最后一次的演奏,“他”正是将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才取得巨大成功。
C.小说的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主题。第二人称“你”,就是指小说中的“他”,“必须”以肯定的语气对“选择”加以强调,又引发人们对“选择”的深刻思索。
D.这篇小说行文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引入回忆,运用了倒叙和插叙;故事在高潮处骤然转折,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E.小说含义深刻,引人深思。他的痛苦与反抗告诉我们: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2)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有哪些方面?简要分析。(6分)
答:                                                                        
                                                                                                                                                        
(3)请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6分)
答:                                                                        
                                                                             
                                                                            
(4)不爱拉琴的“他”却成了当年艺术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试探究:这样的结果蕴含着怎样的深刻意蕴?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8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2008年,是中国网络文学的第十个年头。处于边缘地位的网络文学正在向主流方向靠近。在这股洪流之中,穿越小说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多网络作家中,流行着“无穿越不能成小说”的口号。
什么是穿越小说?一般认为,穿越小说就是以穿越为主要内容而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所谓的穿越,指的是主人公因某些原因,从自己所在的时空转换到了另外一个时空,这种时空转换可以是从现代到古代,也可以是从现在到未来,更可以是从古代或者未来到现在。
其实穿越小说不是网络文学的原创产物,这种类型的小说,在外国文学中很早就已出现。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在1889年出版了一部名为“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的小说,具备了穿越小说的所有要素。1993年席娟创作的《交错时光的爱恋》,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穿越题材的言情小说;1997年出版的《杂秦记》,则成为中国穿越小说的里程碑,影响非常大,不仅被拍成同名电视剧,它的作者黄易更是被称为“中国穿越小说之父”。
从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中国引起的网络创作浪潮开始,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已经走过了10年多。2002年以前,网络文学的特点是作者和网络之间是平行的,作者多借用网络来发表自己的作品,其中城市情感类小说数量最多,穿越小说虽然也开始萌芽,但是没有什么影响力。2002年到2004年,这个时期的作者已经具备了网络特征,玄幻小说一片红火,而穿越小说基本被湮没。2005年至今,中国网络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网络作家,同时,这一时期也是穿越小说的繁荣期,出现了一大批口碑较好的优秀作品。
这一阶段,穿越小说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原先的历史题材上,而是扩展到了玄幻、都市、科幻、武侠等各个领域,引领了网络文学的“穿越时代”。同时,穿越小说质量也越来越高,这和承载这类小说的网站采用的产业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拿穿越小说占比重很大的起点中文网来说,在实行了收费阅读之后,网络作家能够凭借自己的小说获得经济收入。如《回到明朝当王爷》的作者月关,这部小说就为他带来了2万元以上的月收入。经济上的保障使得网络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质量更加重视,而不再是“胡编乱造”。
和国外穿越小说相比,国内穿越小说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内的穿越小说作者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人生经验、艺术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欠缺,这使得穿越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不太高。此外,国内的穿越小说题材容易重复,个性也不够鲜明。如今模式化成为制约穿越小说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小说大同小异,和国外个性鲜明的穿越小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小题1:下列各项对“穿越小说”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穿越小说”是网络文学对某一类作品的称呼,这类作品的主人公往往因某种原因从自己的时空转换到另外的时空,故事情节也由此展开。
B.穿越小说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中国网络文学出现以前,中国穿越小说就有了里程碑式的作品了。
C.穿越小说随着网络文学的繁荣而迅速发展,引领网络文学进入了“穿越时代”。
D.穿越小说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最初的创作一般局限在历史题材上。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发展的十年间,最初,一些作者借助网络发表自己的作品,随着网络的普及,有一些作者依托文学网络创作和成长,成为网络作家。
B.目前网络文学迎来了“穿越时代”,但国内的穿越小说存在许多不足,这与国内网络作家的年龄、阅历、经验都有很大关系。
C.中国的网络文学发展刚刚经历十个年头,就进入了“穿越时代”,表明穿越小说已经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
D.国内的穿越小说模式化比较严重,题材重复,这是制约穿越小说发展的关键因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网络实行收费阅读后,网络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质量更加重视,可见收费阅读是提高网络小说质量的最佳手段。
B.要使穿越小说艺术性更强,思想性更高,需要作者具备更丰富的人生经验、更高的艺术修养。
C.优秀的网络作家带动了网络文学的繁荣,同时网络的普及又给了网络作家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D.纵观国内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虽然出现了许多让我们欣喜的优秀作品,但是真正值得反复回味的经典的作品还不多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开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
她整夜失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响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爱听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像要下雨了。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死了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是没有意思了。
又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好戏词更吸引了她: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地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砚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她惊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人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是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也喜欢上了京剧,喜欢上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很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程砚秋、李世济、张火丁……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是这样慢慢过来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她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大姐,谢谢您的京剧,是您的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女人笑了:“别谢我,谢你的母亲吧。”“母亲?”她疑惑了。
“我本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的是什么,还请我再去唱……”
小题1:小说主人公“她”的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小题2:阅读小说,回答下列两个问题。(6分)
(1)《锁麟囊》是楼下的女人唱的,为什么小说却以“母亲的《锁麟囊》”为题?
(2)为什么小说最后才通过女人之口,交待母亲的一些做法?
小题3: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6分)
小题4: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