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体现民族友好的重大事件,不仅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相处,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千百年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体现民族友好的重大事件,不仅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相处,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千百年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昭君作为和平使者出塞以后,汉朝与匈奴之间五十年左右未爆发战争,边疆地区出现了“三民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生长于长江三峡的香溪,长江文化孕育了她;深居于长安帝都的皇宫,黄河文化熏陶了她;生活于阴山大漠,草原文化成就了她。长江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的影响汇聚于一身,使昭君文化带有深刻的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王昭君一生的丰富经历使她有幸体会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从而成为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
昭君文化现象所提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昭君文化所代表的民族团结文化的研究,就是要提示和弘扬昭君文化的深刻和历史意义,充分发挥这一文化现象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范畴,包含和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昭君文化现象的本质,是人民对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的认可,事业魅力的赞许,追求毅力的肯定。作为和平使者与民族友好的象征,千百年来,昭君深受百姓拥戴。呼和浩特一带有青冢多处被尊为昭君墓,如八拜昭君墓、朱堡昭君墓、南郊昭君墓、达拉特旗昭君墓等等,长年受到群众的祭拜。史学家们说得好:“我们不必辨其真伪,只要看到这么多地方的老百姓愿意和她同乡,与她同根、同宗、同亲,就可以看出她在各族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昭君文化所包含的团结合作、追求完美、坚忍不拔、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一致,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为了弘扬昭君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从1999年起,呼和浩特市开始连续举办旨在“弘扬昭君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的面向世界的“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时至今日,此节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弘扬昭君文化”这一重大课题的提出,顺民心,合民意,不仅对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大突破,而且更加确定了王昭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通过弘扬昭君文化,迅速提高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知名度,扩大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对外影响。昭君文化属于呼和浩特,属于蒙古,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全人类,因为她所昭示的文化精神符合人类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昭君文化包括了团结合作、追求完美、坚忍不拔、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体现。
B.昭君文化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一致,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C.老百姓愿意和她同乡,与她同根、同宗、同亲,可以看出她在人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D.昭君文化所代表的民族团结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发挥着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小题2:下列内容对“昭君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君出塞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50年左右未爆发战争,出现了“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
B.昭君文化带有深刻的内涵,体现在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方面。
C.昭君文化现象所揭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
D.昭君文化现象的本质,是人民对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的认可,事业魅力的赞许,追求毅力的肯定。
小题3:下列论述不属于“昭君文化”的影响的一项是(   )
A.王昭君一身汇聚了长江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的影响,昭君文化成为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
B.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范畴,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C.提出“弘扬昭君文化”课题,顺民心,合民意,不仅对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大突破,而且更加确定了王昭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D.“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D
解析

小题1: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体现”不当,应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小题1:(汉和匈奴50年的和平不能说就是由于昭君出塞而形成的,昭君出塞只可能是一个因素)
小题1: (答非所问)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体现民族友好的重大事件,不仅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相处,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千百年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15分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的青雾起在荷塘里。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④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在荷叶上。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小题1:文中标有的地方都是叠词,应依次填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轻轻薄薄淡淡弯弯
B.静静淡淡薄薄柔柔
C.轻轻淡淡薄薄 柔柔
D.静静薄薄淡淡弯弯
小题2:下面对第一段文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从月下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荷韵五个方面来写景。
B.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塘。
C.本段描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
D.本段描写了月下荷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小题3:下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一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荷叶、荷花、荷香、流水B.从上到下
C.由静到动 D.从天上到水里
小题4:文中划线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小题5: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天   真
鲍吉尔·原野
①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志。在成年人身上,即使偶露天真也非常可爱。天真并不诉诸知识,大学或中专都不培养人的天真,或者说那里只戕灭天真。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
②“我醉欲眠君且去”,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惟有李白,如无赖童子。在李白眼里,世事不仅美好又无不令人沮丧。这是诗人眼里的生活。但李白赤条条地皈依于这美好。他当不上官且囊中缺乏银两,但口出无可置疑之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天才,毋宁说是十足的天真加上十足的才气。我们多么感谢李白不像绍兴师爷般老辣,也不似孔明那么擅逞谋略,不然文学史黯然矣。
③人们说“天真无邪”,言天真一物无不洁之念,如孔子修订过的“郑声”一样。但人生岂能无邪?所谓无邪只是无知而已,像小孩子研泥为丸,放在小盒子里,自以为旷世珍物。所以天真只存在于小孩子身上。每个小孩子都是诗人与幽默家,都讲过妙语。小女鲍尔金娜三岁时,我携她在北陵的河边散步。河水平缓,偶涌浪花,鲍尔金娜惊喜大喊:“小河在水里边。”小河———在———水里边,我想了很久。的确,小河若不在水里边,又在什么里边呢?倘若我们也肯把小河看作是一位生灵的话。鲍尔金娜还讲过“小雨点是太阳公公的小兵”云云。这些话很有些意思,但证明不了她亦是李白。儿童的天真只由无邪而来,一被语文、算术绕缠就无法天真了。可见知识是天真的大敌,因而一位有知识的成年人还保持天真,无异于奇迹。谁也不能说爱因斯坦无知,但他天真,拒绝以色列总统的职务,说自己“只适合于从事与物理学有关的事情”。这种天真,事实上是一种诚实。诚实最接近于天真。齐白石90岁的时候,翻出自己70岁时的画稿阅读,说:“我年轻时画得多好!”人们对此不禁要微笑,70岁还叫作年轻吗?况且他说自己“画得多好”。对九旬老者,70岁只能算是年轻。白石老人多么诚实,又多么天真。在他的作品中,有一幅“他日相呼”,画面上两只小鸡雏各噙蚯蚓一端怒扯。没有童心,谁能画出这样纯净的作品呢?艺术家的敌人,不外自身而已。自身在浊世中历练得巧慧、诡黠、熟练等等无一不是艺术创作的阻碍。若克服这种种的“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可能一边争官、赚钱,又一边保持天真。老天爷不肯把这么多的能力都赋予一个人。国画家从古到今,反复喃喃“师造化”,所师者不外是一股浑然自在的气势。
④天真是“真”,由“天”而出,即余光中先生说的“破空而来,绝尘而去”。它得乎天性,非关技巧。黄永玉先生在《永玉三记》中,说喷嚏是“一秒钟不到的忘乎所以,往往使旁观者惊喜交集”,说镇定是“到处找不到厕所而强作潇洒的那种神气”。精妙,当然也睿智,但也透出说者在语言背后的天真。睿智或许可以模仿,但天真委实无法模仿。有的诗人,被人喊打惶惶如丧家之犬,原因就是在诗中不恰当地布置了过多的“天真”。其实,为文之道如为人之道,天真只是其中一路,可通之路又有万千。培根如老吏断案,李敖以骂挂帅,都见不到天真,但均可阅可喜。
⑤天真有时是诗,有时是睿智,有时是幽默,有时也是洞见。
⑥对于天真,最妙的回答是一个孩子为“天真”造句,曰:“今天真热”。
(选自2003年7月22日《扬子晚报》)
小题1:第②段中说“李白赤条条地皈依于美好”,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了李白这个人形象的哪些内容?(4分)
答:                                                                                   
                                                                                           
小题2:作者所说的“天真”包括哪些内涵?请联系全文来归纳。(4分)
答:                                                                                   
                                                                                           
小题3:第③段作者说“知识是天真的大敌”,又说知识广博的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是“天真”的,这样说是否矛盾?请说出理由。(4分)
答:                                                                                   
                                                                                           
小题4:作者说“今天真热”的造句是对于天真的“最妙回答”。简要分析“最妙”在何处?(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罗曼·罗兰传
斯蒂芬·茨威格
罗曼·罗兰生于1866年1月29日,父亲是公证人,是城里德高望重的绅士;母亲虔诚端庄,自从她的一个小女儿夭亡之后,就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而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照顾柔弱的儿子和他的另一个妹妹身上。罗曼·罗兰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斗士的精神和信仰,而母亲带给他的是来自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的探索精神,艺术感受力--音乐性的,神秘的敏感;二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
罗曼·罗兰的童年笼罩在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的阴影中,青少年时代,他被高等师范录取,在这里,他人文科学上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表达出来,开始构想着一个为世界心碎的单纯的艺术家的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原型。此后,他到罗马游学两年,负责整理文献工作,在典籍目录中探寻历史。意大利之行后,罗曼·罗兰先是在高等师范教授音乐史,1903年到巴黎大学执教。在严谨的学术生活和写作中,他找到一份慰籍。
1912年,罗曼·罗兰离职退休,之后许多年来都在瑞士度过。1919年,罗曼·罗兰与母亲一起返回巴黎,当时她已病重。母亲去世后,罗兰回到瑞士,自1922年至1938年与父亲和妹妹定居在那里。此后,罗兰前往他家乡附近的一个法国小镇,在那里继续写作,后因反纳粹活动而遭到软禁,于1944年12月30日谢世于家中。
罗曼·罗兰从父亲那里吸收的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的奇怪的特征: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他还是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者。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二分法,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作品中将这些表现出来。
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这种信念解释了他最初为舞台写作的原因--重新激发英雄主义和对他的祖国的信仰。这里最好的例子是他1898年的剧作《狼群》。
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严苛,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的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之中。这部作品写的是一位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它被称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
《约翰·克里斯朵夫》牢固地奠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此时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1915年的小册子《战斗之上》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这引起了有人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愤怒。法国评论家们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年轻人之间的也许永难愈合的一条裂痕。
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此时法国的先驱维克多·雨果已经逝世,写作了《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福楼拜也已谢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尼采失去了他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的时代里,罗曼·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罗兰逝世后,他的名望在法国以至全世界都大大衰落,由于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使法国从未真心实意地接纳这位诺贝尔桂冠得主。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嫉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
但无论如何,即使罗曼·罗兰的写作中有瑕疵,人们仍然会羡慕他理想主义的高贵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父亲和母亲对罗曼·罗兰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斗争精神和艺术感受力这两个方面,这种影响使得罗曼·罗兰身上呈现出许多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特征。
B.罗曼·罗兰在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创作,这部作品的创作源于罗曼·罗兰人文科学上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
C.为了重新激发英雄主义,为了表达对祖国的信仰,罗曼·罗兰开始了剧本的创作。但由于舞台表演限制太多,罗曼·罗兰停止了剧本创作,转向人物传记的写作。
D.《约翰·克里斯朵夫》为罗曼·罗兰赢得了巨大的声望,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与罗曼·罗兰有着相似的性格,因此,《约翰·克里斯朵夫》具有浓厚的自传性质。
E.由于罗曼·罗兰在1915年出版的小册子《战斗之上》中呼吁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法国评论家们认为罗曼·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名不符实。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罗曼·罗兰"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二分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3)尽管罗曼·罗兰的作品如《名人传》《约翰·克里斯朵夫》有着巨大的影响,包括法国评论家在内的一些人还是对罗曼·罗兰做出了很多负面的评价。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6分)
(4)罗曼·罗兰是二十世纪初期杰出的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天赋",有人认为是"家庭的影响",有人认为是"青年时代丰富的游学经历",有人认为是"对现实的关注与热情",有认为是"对人类和平的捍卫",有人认为是"理想主义"。请从以上说法中任选其中的一个原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汉字曾经是亚细亚的孤儿。在过去百年间,从中国到日本到韩国到越南,都有一些改革派求成心切,把自己国家命途乖舛怪罪于方块字。他们觉得只有学习西方,改用拼音文字,才能进入现代化的行列,认为难写难认的汉字,只是国家现代化的绊脚石。
因而越南和韩国就挥别了汉字,改用拼音文字,日本则是汉字和拼音的平假名(日语中表音符号的一种)合一。而在中国,汉字就是一个“被鞭打的孩子”,有些人将中华民族的一切灾难都归咎于汉字。在台湾的六七十年代,当计算机的发展开始冒出苗头的时候,就有一些“学人”指出,只有使用英文才可以在计算机时代生存,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在计算机世界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但历史的发展却是非常吊诡(奇怪),恰恰是计算机的出现,焕发了汉字的新生命。由于各种汉字输入法软件的发明,那些笔画复杂、被认为难学的汉字,却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可以以简驭繁。在香港流行、用字形输入的仓颉输入法,往往是字的笔画越多,打得更快。而汉语拼音的输入法推陈出新,加上很多智能的功能,只要能发音,就可以打出来,而打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分钟逾一百字不是问题,早已超过了英文打字的速度。
日本的经验也是如此,恰恰是在电子时代,消除了日本人的“汉字恐惧症”,只要输入发音,就可以打出日文中的汉字,让日本的新一代可以和过去距离很远的汉字突然亲近起来。他们在计算机和手机的荧屏上,打出了平常写不太出来的汉字,也写出了一度失去了的自信心。
计算机改变了汉字,汉字也改变了计算机。从中国到日本,汉字反而成为了刺激更多文字创意的载体。年轻一代也许不再是用毛笔来书写汉字,而是用他们的弹指神功,打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感和内涵。
这也导致了短信和电邮的盛行。在电视和音像泛滥的年代,反而在汉字世界中有更多的人回归文字,习惯打字来互传信息,写出在电话中说不出的话。这方面的极致是手机小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写出无限的想像空间。
这也是传统的一种意外的、创造性的转化。仓颉当年造字的时候,不会想到这种文字系统会在计算机时代中更能“惊天地,泣鬼神”,也不会想到汉字会丰富了计算机应用,让百年前的亚细亚的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
(选自邱立本《汉字从孤儿成为宠儿》,有删改。作者系《亚洲周刊》总编辑,曾任香港大学兼职教授)
小题1:下列表述中,不能支持“让百年前的亚细亚的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因为有由朱守涛、刘卫民、王永民等人发明的各种汉字输入法软件,在计算机上运用,那些被认为难写难认的汉字,却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可以以简驭繁。
B.仓颉当年造字的时候,不会想到汉字这种文字系统会在计算机时代中更能“惊天地,泣鬼神”,也不会想到汉字会丰富计算机应用,只是由于汉字表意丰富,加上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不断提升,才使汉字成为全球化的宠儿。
C.从中国到日本,汉字成为了刺激更多文字创意的载体,年轻一代用他们的弹指神功,在计算机上打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感和内涵,从而改变了计算机,丰富了计算机的应用。
D.在电视和音像泛滥的年代,反而在汉字世界中有更多的人回归文字,习惯打字来互传信息,写出在电话中难以表达的情感,如手机小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写出无限的想像空间。
小题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中国,汉字就是一个“被鞭打的孩子”,有些人将中华民族的一切灾难都归咎于汉字;在台湾,有些“学人”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在计算机时代里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因而越南和韩国就挥别了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B.过去,有人认为难认难写的汉字,只是国家现代化的绊脚石,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在计算机的时代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只有改用拼音文字,国家才能进入现代化行列。
C.汉语拼音输入法不断推陈出新,只要能发音,就可以打出汉字来,其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分钟逾一百字不是问题,早已超过英文打字的速度。
D.日本之所以没有全部告别汉字而采用汉字和平假名合一的文字系统,是因为日本人预知汉字在计算机的时代里不会被淘汰,反而能焕发出新生命。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
A.使用仓颉输入法,往往是字的笔画越多,打得越快;而汉语拼音的输入法推陈出新,加上很多智能的功能,只要能发音,就可以打出汉字来,且其速度早已超过英文打字的速度。这说明汉语拼音输入法的打字速度远远超过仓颉输入法。
B.仓颉当年创造的汉字文字系统能在计算机时代“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传统的一种意外的、创造性的转化,它丰富了计算机的应用,这首先应归功于仓颉这位伟大的汉字创造者。
C.在日本的新一代,他们在计算机和手机上,只要输入发音,就能打出日文中的汉字,打出一度失去的自信心,打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感和内涵。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阿哲次也说,现在的年轻人,为了写短信拼命学汉字。据此可以断定,汉语必将在日本新一代中普及。
D.正是计算机的出现,焕发了汉字的新生命,计算机改变了汉字,汉字也改变了计算机,这也导致了短信和电邮的盛行,丰富了计算机应用,才让百年前的亚细亚的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父亲的斑马线
刘会然
刚来城里几天,父亲就像失去阳光的麦苗,病怏怏的。
  我劝父亲多去公园里走走。
  公园就在我们房子对面,横穿一条大道就到了。公园很大,风景秀丽,活动的人也多。
  父亲说,横亘在房前的大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很麻烦。我告诉父亲,过大道时走斑马线,所有的车子都会停下来让你,很方便的。
  父亲说,真的吗,斑马线这么神奇?
  我说千真万确。
  父亲好奇问,什么是斑马线,是留给斑马走的线吗?我笑了起来:城里哪里有斑马,是大道上用白漆漆成的像斑马颜色一样的线。斑马线是方便路人横过大道。我再一次告诉父亲,在斑马线上行走,所有的车子都会停下来让你。
  父亲问,是所有的车辆吗?我说是的,是所有的车辆!
  父亲还是不肯相信。我亲自带他过了一次斑马线之后,父亲啧啧称奇,说城里人真文明,乡下的车都是在路上横冲直撞的,怪吓人。
  父亲再问,在斑马线上要是车辆不停下来让行人将会怎样?
  我说交警会严厉的处理他,罚款,扣分,严重的还要吊销驾照。
  父亲说,好,城里的制度就是好。
  闲着的时候,父亲就一个人去对面的公园里散步。开始过斑马线时,父亲还是畏首畏脚。几次过后,父亲总算放心了。渐渐的,每次过斑马线,父亲总是挺胸昂首,巡视着来往的车子,活像是一个检阅军队的大将军。
  父亲说他喜欢这种感觉,走在斑马线的时候,所有的车辆都齐刷刷的停在脚下,父亲说就像检阅自己饲养的那群整齐划一的鸡鸭一样
  公园里散步的,遛鸟的,逗狗的,多是成群结队。他们都是一些退休了的城里人,饱含城里人的气质。
  父亲不懂遛鸟,不懂逗狗。父亲想,城里人真怪,让鸟在天空、树上鸣叫不是比在笼子里更动听吗?还有,让狗猫它们自己走就是了,为什么要用根粗粗的绳索拴在脖子上,狗和猫不是都有灵性,知道回家的路吗?
  那次,父亲对一遛鸟的大爷说,你爱鸟吗?大爷说,你不是废话吗,我每天喂他最高级的饲料,还放交响乐给它听。父亲说,既然你爱鸟,你干嘛要把鸟儿关在笼子里,像坐牢一样。
  大爷剜了父亲一眼:你乡下来的吧。
  那次,父亲对一个逗狗的大妈说,你爱狗吗?大妈说你不是废话吗,我每天都要跟她美容按摩,晚上我们还是同睡一张床的。父亲说,既然你爱狗,你干嘛不放开绳索让狗儿自由玩耍。
  大妈啐了父亲一句:你乡下来的吧。
  以后,公园里的城里人看到父亲走近,都纷纷躲闪。乡下来的父亲孤零零的。
  那天,父亲精神一振,像发现了沙漠中的绿洲。他发现一乡下人正吃力的铲一大堆游人遗弃的垃圾。父亲感觉应该去帮一下乡下来的兄弟。二话没说,父亲走过去拿起铲子就干上了。乡下人很紧张,说,你乡下来的吧?
  父亲说是啊,你不也是吗?
  乡下人说,大哥,我求求你了,你千万不要帮我。你一帮我,明天我手里的铲子可能就没有了。说着,乡下人忙从兜里掏出一包烟递给父亲。大哥,帮帮忙,我是从乡下来的,现在不容易找到这个工作,我老伴还卧病在家呢。
  父亲很纳闷,我真心帮帮他,想和他聊上几句话,他却认为我抢他饭碗。嗨,父亲叹了一声。
  父亲觉得没有意思了,父亲说,公园虽然景色优美,聊天的也多,可只有树木愿意和他说话了。
  不过父亲还是喜欢去公园,他说,他觉得过斑马线的感觉真好。父亲空闲的时候,他总喜欢在斑马线上晃来荡去,在斑马线上,父亲仿佛找回了所有的信心与尊严。
  那天,父亲在检阅他的“军队”的时候,一车辆急速而过,父亲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车辆已经碾过了他的头颅。
  父亲也许在另一个世界也不会明白,自己竟然会倒在一辆交警车的轮子底下,而交警车正是为了追赶一乱闯斑马线的肇事车辆的。
(选自吉水籍作家刘会然小小说集《父亲的斑马线》)
小题1:这篇小说中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小题2:小说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小题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7分)
(1)小说中反复写到“所有的车子都会停下来让你”,有什么作用?(4)
答: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答:                                                                
                                                                    
小题4:这篇小说以“父亲的斑马线”为题,可能有作品主题、情节等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