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我们投入大量能量提高自身的记忆力、智能和注意力,甚至通过利他林和咖啡因等药物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然而,变得更聪明似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任何用于永久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险性。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类的脑力可能已经进化到极限,例如记忆不完整,这种极限似乎是一种防御机制。
任何用于永久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险性。根据刊登在美国心理科学学会杂志《心理科学近期趋势》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人类的智商存在上限,任何思考能力的提高都可能伴随一系列问题。论文作者指出,人类的智商已经进化到极限,不可能继续提高。
这篇研究论文由英国华威大学的托马斯·希尔斯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拉尔夫·赫特维格合作撰写。希尔斯表示:“很多人对能够以各种方式提高认知能力的药物感兴趣。对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没有变得更聪明?”“此消彼长”在进化中非常普遍。拥有8英尺(约合2.43米)的身高固然很好,但绝大多数心脏都无法将血液泵到这一高度。大多数人的身高在6英尺(约合1.82米)以下。希尔斯表示,除了身体特征方面的进化权衡外,智商方面同样存在这种权衡。
婴儿的大脑体积因一系列因素受到限制,例如母亲的骨盆大小,更大的大脑体积意味着更高的分娩死亡风险。在不改变站立和行走方式的情况下,骨盆的大小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利他林和安非他明等药物可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但它们通常只能帮助注意力低于基线的人。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没有问题,服用提高注意力药物反而适得其反。这一现象说明人类的注意力存在上限。
希尔斯说:“如果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任务,例如开车,你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正确的事情上,这些事情可能一直发生变化。如果将注意力集中在明亮的广告牌或者变换收音机的频道,你就可能遇到麻烦。”拥有出色的记忆力无疑是件好事,但如果生动的记忆太多,你的生活也会困难重重。希尔斯说:“记忆是一把双刃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无法停止回忆可怕的经历。“如果发生不好的事情,你显然希望忘记它。”
即使一般智力提高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希尔斯和赫特维格以有关德裔犹太人的一项研究为例,说明这一点。德裔犹太人的平均智商高于普通欧洲人。由于过去2000年的智商进化选择,这种现象非常明显。但在拥有高智商的同时,德裔犹太人也饱受戴萨克斯症等遗传病折磨。这种疾病会破坏神经系统。德裔犹太人的遭遇似乎说明脑力的提高也意味着患病风险的提高。
希尔斯表示,鉴于这些在思考力提高时付出的“代价”,超级头脑可能并不存在。“如果面对一项需要更多记忆、更高速度或者更高精确性的特殊任务,你可以通过服用增强剂的方式提高能力,进而完成任务。但如果认为增强剂能够提高你的所有能力,你就大错特错了。”(新浪科技)
小题1:根据全文,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新研究表明超级大脑可能并不存在 |
B.新研究发现人类智商已经进化到极限 |
C.新研究发现人类进化已达到极限 |
D.研究发现大脑进化存在上限 |
A.“此消彼长”,记忆太完整了,身体的某些重要器官就会退化。 |
B.婴儿如果头脑太大,势必对母体分娩造成伤害,因此头脑不能太大,记忆也就不会太完整,这是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的一种防御手段。 |
C.拥有不完整的记忆,其实是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
D.智力提高意味着患病风险的提高,因此保持适度的大脑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 |
A.既然人类智商已进化到了极限,那就意味着人类各个器官的进化都到了或快到极限了。 |
B.人类不应寄希望于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或其他手段来提高人类智力水平,因为任何用于永久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险性。 |
C.作者举“开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记忆力过于强,就会对周围的一切生动的对象感兴趣,从而容易转移注意力,可能酿成车祸。 |
D.鉴于思考力的提高会时时付出代价,所以我们不能全面提高大脑的智力水平,但为了达成某种特殊的任务可以短期内采取某种措施提高某部分的能力。 |
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智力水平上也存在“进化权衡”;记忆是一把双刃剑,记忆力越高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脑力的提高也增加了患病的风险的提高。
解析
小题1:出自第二段,是全文的观点,具有概括性。全文重点是介绍《心理科学近期趋势》的主要观点。并主要讲述了现在用于提高智商的手段都面临着诸多问题,进而说明人类的智商已经发展到了极限
小题1:来自于第三段,理解牵强,尤其是“身体的某些重要器官就会退化”没有依据
小题1:出自第二段,是全文的观点,具有概括性。全文重点是介绍《心理科学近期趋势》的主要观点。并主要讲述了现在用于提高智商的手段都面临着诸多问题,进而说明人类的智商已经发展到了极限
小题1:第二自然段中“任何用于永久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险性。”所以答案主要集中在后面的四个自然段中,主要内容包括三点,概括这三点即可。“但如果生动的记忆太多,你的生活也会困难重重。德裔犹太人的遭遇似乎说明脑力的提高也意味着患病风险的提高。除了身体特征方面的进化权衡外,智商方面同样存在这种权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我们投入大量能量提高自身的记忆力、智能和注意力,甚至通过利他林和咖啡因等药物让自己变】;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倾听那涛声
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②沱江的水,进入凤凰城时,绕了个圈子,拐了个弯,江水由此变得缓慢。它原来就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动起来也是一副大家闺女的样子,温温柔柔、不紧不慢。几乎听不到涛声。流着流着,就到了跳岩处。一流到跳岩这里,就拥挤了起来,一起吼叫起来,显得异常热闹。白色的浪花高高飞舞,隆隆的涛声响彻云天。仿佛这涛声,就是专门让沈老听的,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是啊,沱江甘甜的江水,哺育了沈老,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啊!沈老在《心与物游》的开头这样说:“我的生活与思想皆从孤独得来,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③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沈从文先生默默观察着小城镇的众生百态,也在静默中明白了很多事情。这为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④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纳传神,句式简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⑤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姨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沈从文侄女婿、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素教授镌刻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谦亦让”的沈从文!
⑥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回到故乡”,出生在凤凰的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这样写道。
⑦2007年5月20日,沈老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骨灰也被亲人捧着从北京移居听涛山。
⑧暮色中,沱江的水面上飘起了高高的一层白雾,如若仙境一般。这时的涛声也显得格外清晰、委婉,宛若不加修饰的苗家山歌,动人心魄。旁边的听涛山更加寂静,仿佛它也知道,有一对思乡的人儿,正在静静地倾听,倾听……(选自2008年《散文百家》,有改动)
[注]三生石,传说中立在奈何桥边的一块大石头,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
小题1:结合上下文,说说“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的含意。(4分)
小题2:文章为什么称听涛山为“归根山”,沱江水为“忘情水”?(4分)
小题3: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倾听那涛声”有哪些含义。(5分)
国学大师钱穆
国学大师钱穆学识广博,著作等身。按传统学科分类,他兼及经史子集四部,为传统国学中的“通儒之学”。按现代学科来看,其治学范围涉及史学与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等,可谓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钱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作70余种,如《国史大纲》、《国学概论》、《中国思想史》等,总共1400万字。
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1930年,他在燕京大学教国文时,看见“M”楼、“S”楼、“贝公楼”时,极为不快,质问学校当局: “此何文?所谓中国文化者又何在?”事后,学校采纳了钱穆的建议,将“M”楼改为“穆”楼,将“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一律冠以中国名称。
钱穆大半生在中华民族危亡和西学东渐、中国文化衰落的年代中度过,他时时刻刻都在思索,如何才能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他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中指出,西学东渐后,中国人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好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如何学到了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不把“自己传统文化精神丧失掉”。若第一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国家民族根本不存在;若第二问题不解决,则中国的国家民族虽存在,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失。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自外生成,它必须要体认和凭借中国文化自身的机制。只能从以往的旧有中孕育生成,决不能凭空翻新,绝无依傍。
钱穆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1933年秋,钱穆在北大一人独任“中国通史”课。经过一年的讲授,形成了具有钱氏风格的“中国通史”课。钱穆的“中国通史”课,事实性强,不尚空谈,有考有识,简要精到。上课时满腔热情,激荡全室又能深入浅出、就近取譬。如他比较中西文化,说秦汉文化犹如此室的四周遍悬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罗马文化像一盏巨灯,熄灭了就一片黑暗。当时钱穆讲课的教室设在北大梯形礼堂,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课听者近三百人,坐立皆满。钱穆是当时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据说只有胡适一人可与之媲美。
钱穆学识广博,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积累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1942年9月8日,钱穆带学生徒步到新都赏桂,途中告诉严耕望等人:“一个人无论读书做事,一开始规模就要宏大高远,否则绝无大的成就。……中国学术界实在差劲,学者无大野心,也无大成就,总是几年便换一批,学问老是过时!这难道是必然的吗?是自己功夫不深,写的东西价值不高!求学不可太急,太急,不求利则求名,宜当缓缓为之;但太缓又易懈怠,所以意志坚强最为重要。”至于读书方法,钱穆谈道:“读书或采直阅式,不必管校勘、训诂等枝节问题;或采跳跃式,不懂无趣的地方,尽可跳过,不要因为不懂而废读;或采闲逛式,如逛街游山,随兴之所之,久了自然可尽奥旨。”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名家,这些治学和读书的经验是他多年积累而得,对后来的治学者多有启迪。钱穆自1912年登上讲台,先后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的小学、中学、大学任教75年,培养出众多著名的文史专家。1990年钱穆在台湾辞世。有人称他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国学大师四字成为绝响”。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的守护者》)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钱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作70余种,总共1400万字,正因如此,他成为被人仰慕的国学大师。 |
B.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自外生成,也不能凭空翻新。据旧开新、老干萌新便是钱穆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的道路。 |
C.钱穆是当时北大最叫座的一位教授,不仅因为他学力、才气兼备,讲课深入浅出,还因他富于民族感情,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 |
D.钱穆认为只要不急于求名求利、意志坚强,就会学问不过时、学术成果有价值,最终读书做事有大成就。 |
小题2:“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为什么这样评说钱穆?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为什么说钱穆“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4:有人称钱穆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国学大师四字成为绝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师”的认识。(6分)
绝顶聪明与额外愚蠢 陈子展
郑板桥有一句常常爱说的话:“难得糊涂。”我曾藏过他写的这四个字的横幅,对于他那种篆隶兼行的字,字里面所含的意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郑老先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他要装糊涂,自然不免几分做作。但在一般仅有世俗之见的读书人看来,他有官不做,有财不发,有福不享,偏靠卖画卖字过活,老死江湖,又未免额外愚蠢了。
偶然和周谷城先生论到当代人物,他以为绝顶聪明的人,同时额外愚蠢。话是好像矛盾,其实有大道理在。不过这个道理懂得的怕不见得十分多,就是懂得,未必有人会自己承认自己额外愚蠢。倒是自命绝顶聪明的人太多,每每把人家看做额外愚蠢,此所以人人自命什么天才什么才子,个个被人骂做什么低能儿什么傻子什么笨伯等等也。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他还教训孔子道:“良贾深藏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他要孔圣人去掉一点骄气。孔子毕竟是圣人罢,他自愧浅薄,以为老子高深莫测,把老子比做一条龙。自然,龙是被人家作为一种神物,同时它也被人家认做一种聋虫。据说聋字从耳,龙耳,本是形声字,却又兼有意义,说是龙没有耳朵,拿角来听的,这就可见龙顶聪明,可以比做圣人,又顶不聪明,连耳朵都没有,真可算得是一种聋虫了。拿这东西来比喻老子,真是再好没有了。孔子既然到过老子那里,登过龙门,他也就沾了一点龙气,学了一点乖。他虽然不肯学像神龙一样的老子,见头不尾,逃开这个人间,出关而去,不知去向,可是他在当时能够鬼混过去,做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大龙头,还得被人家称做圣人,他是懂得神龙变化、左右逢源之法的。他有时做圣人,有时又做蠢物。他称赞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他自己也会看风使舵,绝顶聪明额外愚蠢兼而有之,此所以有人恭维他是“圣之时者也”!孔子难学又最好学,所以自古以来圣人之徒最多。
是学孔子又智又愚,时时变化的哲学(文言叫做中庸之道)好,还是学老子原来是上智,偏偏要做下愚的好?当代不是没有圣人,不是没有绝顶聪明像老子孔子一流的人,好歹由他自择。至于在下呢,孔子既不学,老子学不到,原是额外愚蠢的人,安分守己,还是额外愚蠢的好吧。
(选自1935年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版《人间随笔》,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篇从郑板桥写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文中为什么说“孔子难学又最好学”?(6分)
小题3: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小题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4分)
A.文章开篇伊始,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俄罗斯各式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委婉的批评了其肤浅和表面化,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巧妙地引出下文。 |
B.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没有给作者留下好印象,原因是教堂内的金银装饰太多,整个教堂装饰格调太过绚丽,让人有一种炫目的感觉。 |
C.作者在描写扫烛油的老妇人时采用了精雕细刻的工笔手法,从正面加以表现,突出了老妇人朴素、虔诚的宗教情感。 |
D.安德烈·鲁勃廖夫无论描摹故乡的风景,还是描绘教堂壁画中的基督都用单一的色彩和简约的线条来表现,这是他深沉朴素的艺术观所决定的。 |
小题2:你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和“神情凝重的唱赞美诗的教士”为什么会给予作者这种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4分)
小题4:“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含义?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现实简要探究。(6分)
演奏快乐
①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
②的确,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
③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
④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流星瞬间的消逝,昙花一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
⑤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
;
……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
⑥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妨亲自去坐一下吧。独自转动的摩天轮,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
⑦相信,快乐的乐曲可以演奏到地老天荒! (选文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2:综观全文,作者开篇和结尾都写了摩天轮,简要分析作者写摩天轮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相信你在童年时代也寻找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结合你的体验为第⑤段空白处补写两个句子。(注意:不要答在第⑤段空白处,6分)
答: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
; ……
小题4:请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个句子的理解。(4分)
小题5:你会演奏快乐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演奏快乐的。(5分)
最新试题
- 1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白化病患儿。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
- 2某市举行的一次数学新课程骨干培训,共邀请15名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师,数据如下表所示:版本人教A版人教B版性别男教师女教
- 3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4
- 4设x,y为正实数且满足4x+9y=1,则xy有( )A.最小值12B.最大值12C.最小值144D.最大值144
- 5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并参考下表的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
- 6如图,矩形ABCD中,DP平分∠ADC交BC于P点,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P点处,并使它的一条直角边过A点,另一
- 7 如果给章西女王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 ( )A.她率领起义军打击西班牙军队B.她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 C.她在
- 8人体的三钟血细胞中体积最小、数量最多、成熟后有细胞核的分别是(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B.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
- 9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 10将某一均匀的一小段保险丝截为长度之比为1:2的a、b两根.若a的熔断电流为I,则b的熔断电流( )A.2IB.12IC
热门考点
- 1解方程:2-xx-3=1-13-x.
- 2如图所示的空间存在一匀强磁场,其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的右边界为MN,在MN右侧有一矩形金属线圈学abcd,ab边与
- 3【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4鸟的起源也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问题。根据现在已经发现的鸟及其祖先的化石,将它们按进化顺序用箭头排列起来:古代的某种爬行动
- 5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 [ ]①兴国之要②立国之本③强国之路④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A.①③
- 6若数列的前n项的和,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B. C.D.
- 7设f(x)=x3+ax2+5x+6在区间[1,3]上为单调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A.[-,+∞]B.(
- 8如图是磁带录音机的磁带盒的示意图,A、B为缠绕磁带的两个轮子,两轮的半径均为r,在放音结束时,磁带全部绕到了B轮上,磁带
- 9【题文】若函数在是增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B.C.D.
- 10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2分)海是水的一部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