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才高人愈妒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才高人愈妒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己方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体现了一个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去世,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可见周瑜在东吴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替代的。
《三国志》记载,周瑜雅量高致,气度恢弘。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叹服。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周瑜称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后世,周瑜的形象却开始不断地变异,甚至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东晋,周瑜的厄运就来了。这个偏安江左、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首先是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名相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这位诗人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民间的话语权里,周瑜的身后命运更惨。
三国故事在三国时代结束之后不久便在民间有所流传。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经彻底地扭曲了。之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
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建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对于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衬。
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中仿佛达到了极点。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正史记载,连刘备都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关于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计谋根本没关系。
关于智激周瑜:纯粹子虚乌有。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孙权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关于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关于荆州问题:实乃周瑜死后,鲁肃为了“联刘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东吴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主张下把南郡地区借了刘备,此后东吴派出孙瑜伐蜀被刘备挡道,演义中可能故意把孙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永远的畅销书、拥有亿万读者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回荡在几百年来的民间话语中。刘继兴认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计他会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三国演义》?”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周瑜去世,孙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
B.周瑜虽然雅量高致,气度恢弘。但在孙策初亡,孙权即位时,却与老将程普不睦。他采用非常手段,终于征服了程普。
C.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D.周瑜为了“联刘抗曹”,在鲁肃的主张下把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导致后来东吴伐蜀被刘备挡道。
E.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又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最终,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一直回荡于民间。
小题2:作者认为周瑜是“才高人愈妒”,请根据此观点,分析周瑜本色形象特点。(6分)
小题3:结合文本,归纳出周瑜形象被歪曲的过程和原因。(6分)
小题4: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和自身的理解,谈谈你对评价历史人物所持的态度,并举出一个被民间错评的人物形象加以说明。(8分)
答案

小题1:(5分)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小题2:①周瑜出身名门,志向高远。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军事战略家,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指挥全军在赤壁大败曹军,是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②雅量高致,气度恢弘,是一个刚柔并济又无可挑剔的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③周瑜有俊美的外貌,有真才实学,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小题3:①东晋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选择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②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并深深的同情:杜牧则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③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就成了陪衬。
小题4:①对历史人物形象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扭曲贬低。②不能虚构事实,张冠李戴,极尽诽谤之能事。③不能轻信民间传闻,要尊重史实,特别是多看正史。④如历史上的“陈世美”,本来是一个正直的好官,却因被人误解,编故事诽谤,终于成了一个抛弃妻子,忘恩负义,遗臭万年的恶人。传闻的可怕,可见一斑。(再如“诸葛亮”——“状诸葛而近妖”、“曹操”被视为“奸雄”、“狄仁杰”被神化了、评价“李鸿章”不能“一分为二”等。)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孙策痛苦流涕”,“孙策”应为“孙权”。B“采用非常手段,终于征服了程普”错了,“折节下交”只表谦逊,不是非常手段;“征服”多为用外力主观去实现目的,文中“征服”是被感化之意。D“周瑜为了‘联刘抗曹’,在鲁肃的主张下把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这是周瑜死了之后的事,是鲁肃做的。
点评:做好此种题型应该回到原文,通过选项和原文的对比,逐一排查,然后得出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周瑜的形象应该结合全文来分析,,题干中说“才高人愈妒”,着重要从“才”的方面概括,指挥赤壁之战,是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有俊美的外貌,也有如名字一样的真才实学。
点评:分析是要全面,结合全文。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中的“过程”和“原因”就阐明了答题的方向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即东晋、唐朝、明朝。原因无外乎是统治者和名人(杜甫、罗贯中)对周瑜的评价,因为他们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所以找他们作答就可以。
点评:此题相对较容易,关键是找准答题的思路。
小题4:
试题分析:谈谈对评价历史人物所持的态度问题,一定要有客观、公正,要有以事实为根据的态度,结合文章来作答,举例子要有广博的知识,否则不好举。最典型的就是曹操,可以结合名间的看法和历史上的看法来对照。
点评:这种题型难度较高,需要考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不可偏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才高人愈妒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9分)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崇山峻岭的屏闭翼护又使徽州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区域,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包括汇聚于此的南北各地多种文化因此互相碰撞,互相选择,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二程”和朱熹皆与徽州有极深渊源;儒学观念和儒学礼义对徽州社会各阶层影响至深,所谓“道学渊源在新安久矣”,并且逐步发展成新安理学等体系和流派。
儒学兴盛,加上徽州相对隔绝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的家庭文化十分凝重,“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擅入者。其风最为近古……虽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家庭、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其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基本建筑于家族本位上,是传统文化家国同构原则的典型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排斥商业精神的,但徽州山多田少地瘠,因此,外出经商是谋生的重要手段。“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著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他们在长期商业经营实践中创造出股份式、承揽式等经营方式,并在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划分、利润分配等各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徽商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还直接刺激了数学、地理水文学的发展,如程大位(算法统宗)、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等。这些生产方式上的变革与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萌现了早期科学精神与近现代化因素的某些端倪。
徽州文化正是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在正统中原文化基础上通过商业实践熔铸变通,发展成为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并演化为当地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广博精深的诸种具象文化风采。
小题1: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徽州文化是源于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地域文化。
B.徽州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的,创造出鲜明特色成果的,影响广泛的文化体系。
C.徽州文化是一种家庭文化十分凝重、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的封闭性的文化系统。
D.徽州文化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基本内核,是具备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的文化系统。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徽州文化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这与徽州地区的地理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B.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并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
C.徽州文化中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建立于家族本位之上,家族色彩浓郁而国家观念淡薄。
D.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科技现代化。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徽州文化突破了中国农耕文明、伦理道德与宗族体制相结合的传统文化精神。
B.徽州文化初步协调了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与商业精神的矛盾。
C.徽州文化博采众长,吸收四方文化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突破。
D.徽州文化不排斥商业精神,致使徽州地区农业生产落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重访草莓园
肖复兴
到纽约总要去中央公园,因为那里有约翰·列侬的草莓园。今年是列侬逝世30周年,就更要来了。上次来,是四年前的春天,这一次,是秋天了。人生四季的轮回,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无论卑小的个人,还是偌大的世界,都在发生着变化,草莓园却依然故我,和四年前见到的没什么两样,就像听他生前唱的那些歌一样,依然动听如昨,没有走音跑调。
我爱听列侬的歌,他并不像有些歌手只会咀嚼个人的那些风花雪月的小感情,他那种对于世界的关注,只有鲍勃·迪伦能够和他比肩。他不是那种社论式的大气磅礴,而是他独特的诗人式的关注,完全跳出一般流行歌手的范畴。我们的一般流行歌手有时也唱些这样宏观的歌曲,却只是把它们当作公益歌曲或晚会歌曲来唱唱罢了,那种别人替他们编好的词和曲调,千人一面般的相似,完全可以把这首歌的歌词或旋律同另外一首歌随意置换。列侬不是这样的,他总是能及时而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唱出他自己的那一份感情,对这个世界做出他独特的发言。
最喜欢的是《想象》,在过于现实的生活里,想象早已经被磨钝,锈蚀成了一块铁疙瘩,还有比列侬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想象能如气球一样载我们飞升进天空的吗?虽然这首歌有些浪漫和乌托邦,但他对世界和平统一的向往,让你无法不感动,感动他的真诚的同时,感慨我们有些歌手的浅薄和贫乏。你会感到列侬一步就迈过了那种浅薄却装点得豪华如同游泳场里的蘑菇池,而走向那样宽阔的水域,立刻有一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感觉。
那一连串激流直泻的排比,是他对你我这样普通百姓的直抒胸臆:“想象这里没有天堂,这很简单,如果你想试试的话。我们的下面也没有地狱,我们的上面只有天空。想象所有的人民,只为今天的和平生活;想象没有国家,想象没有***戮,想象没有牺牲,想象没有宗教,这一切并不难做到。想象没有占有没有贪婪没有饥饿四海之内皆兄弟……你可以说我是做梦的人,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加入进来,那么世界就能变成一个。”真的,什么时候听,什么时候都会被感动。
草莓园,并没有草莓,只是一个直径三米多的圆圈,彩砖铺地,一条条放射线铺展开来,很有些动感。圆心中写着IMAGINE,这就是约翰·列侬那首著名歌曲《想象》的名字。
这是当初纽约市政府出资100万美元修建的,近看如一个硕大的花环;远看像一滴垂落的泪珠。如此敬重地对待一位摇滚歌手的城市,让我想起英国的利物浦。10年前利物浦机场改名为约翰·列侬机场,成为了当时的一则新闻,因为用名人的名字命名机场的有不少,用一位摇滚歌手的名字命名,利物浦机场是头一个也是迄今唯一的一个。列侬出生在这座城市,当年是一个失去了父亲又接着失去了母亲的无助孤儿,他组织披头士乐队时,没有地方演出,只好在码头附近的低级小酒馆去卖唱。利物浦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敬意,也表达对他曾经冷漠的歉意。这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应有的文化自觉和艺术气质
秋意正浓,中央公园里的树已经开始变色,色彩缤纷,如同围绕着圆圆的草莓园的那些不同肤色的人。大家像是围绕着正在唱歌的列侬,轻声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意。这一天,多了一个中国人,在心里对他说,很多中国的歌迷也喜欢你的歌。
禁不住又想起了他的《想象》:“想象所有的人民,只为今天的和平生活;想象没有国家,想象没有***戮,想象没有牺牲……”如今谁来为我们重唱这样动人的歌?
草莓园紧挨着公园出口,从这里抬头向公园出口望去,就可以望到达克塔公寓的高楼,当年列侬就住在那里。推开正对着公园的那扇窗,列侬常常站在那里眺望公园。30年过去了,那扇窗口前再也无法出现他的身影。
草莓园,曾经是列侬家乡利物浦的一块童年梦想之地。那一年,姨妈带着他到那里看演出,是他看到的第一场歌唱演唱会。正是那块草莓园让他迷上了音乐。1967年,他唱了第一首自己创作的《永恒的草莓园》。
他用他的生命和歌声换来了一座如今的草莓园。
小题1:如何理解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4分)
小题2:约翰·列侬为什么能够得到不同国家人们的喜爱和敬重?(6分)
小题3:综观全文,“草莓园”有什么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小题。
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
黄尘
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书法进课堂”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而今的书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南昌市某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说,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与我们的生生丢弃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现在写“天书”的不仅仅是医生,“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如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既然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书法也就成了个别“票友”的私人爱好了。
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很多高考阅卷老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一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成绩不也就有保证了吗?
再者,俗话说“字如其人”,如果自己写一手烂字,有何颜面示人?如果别人能写一笔潇洒的字体,你难道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书法的失落,还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仿佛传统的就是糟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与“现代”水火不容。比如,“现代”的西装取代了“传统”的旗袍,但唐装、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现代”了吧,但每逢假期,大家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传统”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就拿书法来说,其研习过程对情操的陶冶,对良好品性的塑造,对文化修养的养成,无论古今,成效依然。
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人家一代绘画宗师尚有改行研习书法之念,犹如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们,何必要拒而远之呢?也正因如此,广东率先让书法走进课堂的做法才值得期许。          原载《广州日报》
小题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
A.“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与我国中小学不重视书法教育有关系。
B.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高考语文成绩有了一定保证。
C.电脑的普及,让书写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脱离了传播信息的功能。
D.唐装、旗袍日益走俏,风光依旧是现代服装艺术与传统服装艺术的完美结合的结果。
E. 书法失落为小众艺术,主要是受到传统的就是糟粕,逢传统必反的潮流的影响。
小题2:文章写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请谈谈你对作者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3:在作者看来,我国书法失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袁谭投降曹操后,一直有谋反之心。曹操平定冀州后,立即起兵讨伐袁谭。袁谭死后,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远涉沙漠,进军乌桓,乘胜追击袁尚和袁熙。随行的郭嘉再献妙计,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辽东。自此北方地区都成了曹操的势力范围。
B.曹操兵进汉中,一路破关斩将,张鲁投降。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刘备将荆州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还给孙权,请孙权趁曹操在汉中之际兵进合淝。诸葛亮许诺,等刘备夺下汉中后,将荆州之地全部奉还东吴。
C.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却又虚伪地推托了三次。汉献帝迫不得已,修筑“受禅台”,亲自将玉玺交给曹丕。曹丕即位后,定国号大魏。改年号为黄初,迫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曹丕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即日必须离开京城,不宣召不得人朝。
D.诸葛亮在渭滨摆下战场,与司马懿交锋。两军对垒,司马懿与孔明比斗阵法。司马懿摆出“混元一气阵”,诸葛亮则以“八卦阵”破之,魏军大败。不料,负责运送粮草的都尉苟安因好喝酒耽误了时间,被诸葛亮罢免官职,苟安心怀不满,连夜投奔魏军。司马懿让苟安回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篡国之意。刘禅听了大惊,让诸葛亮退兵回成都。
E.钟会攻打剑阁,邓艾则带领精兵偷渡阴平小路,直取成都。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并献了地图。邓艾挥师进攻绵竹,刘禅慌忙派诸葛瞻来应敌。诸葛瞻拼死力战,多次***败魏军,终因寡不敌众,与儿子诸葛尚双双战死于绵竹。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荀彧劝阻曹操加封九锡,曹操心中不快,就让他自***了。曹操兴兵四十万征讨孙权,要报赤壁之仇。两军相持多日,曹操无功而返。见曹操兵退,孙权又想再取荆州。他的谋士出了一个计策,给张鲁写一封信,让他进攻荆州;再给刘璋写一封信,说刘备想夺取西川。
B.孙权听说刘备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断刘备的后路,不想此事被他的母亲吴国太听见,吴国太怕孙权此举会伤了自己的女儿,不准孙权妄动。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病危去召孙夫人,孙夫人带着阿斗离开荆州。刘备派赵云奋力拦截,从船上夺回阿斗。张飞带船赶来接应,救回阿斗。
C.刘备与庞统兵分两路进攻雒城,蜀将张任伏兵于山中,把庞统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刘备无心再战,令人到荆州请诸葛亮。诸葛亮把荆州托付关羽后,亲率大军分两路进川。张飞异常英勇,计取巴郡,还收了老将严颜。
D.刘备引兵再攻雒城。为张任所败,幸为张飞所救。诸葛亮定计捉住了张任。马超引羌兵来攻冀城,刺史韦康欲降,参军杨阜苦谏。韦康不听,投降后被***。马超认为杨阜守义,复用杨阜为参军。杨阜暗中借来救兵,大破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