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茶花女柳依依
肖复兴
这是1900年的冬天,威尔第87岁。饭吃得越来越少,觉睡得也越来越少。一觉醒来,夜色沉沉,窗外再也看不到圣阿加塔乡间那明亮的星空。四周是一片墨汁一般浓重的夜色,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往事不时会格外清晰地跳出来,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排着队向威尔第涌来。
他太想念圣阿加塔了。那里有开阔的田野、谷地、葡萄园、玉米地,以及乡间的小路和路旁参天的白杨树,还有他在花园里亲自种植的郁金香、杜鹃和蔷薇……
他是1848年买下圣阿加塔的,那一年,他38岁,《纳布科》、《(欧那尼》等歌剧,让他声名大震,让他彻底告别了服苦役般的艰苦时日。之后,他所有的歌剧都是在圣阿加塔写下的,乡间给了他在城市里绝对没有的灵感.每写完一部歌剧的时候,他庆祝的方式都有些特别,他不喜欢觥筹交错的宴会,更反感官方或出版商搞的附庸风雅、陈词滥调的那一套,而是一个人回到圣阿加塔,拉上妻子,悄悄地在花园里栽种下一株树苗:《茶花女》是柳树,《游吟诗人》是橡树,(《阿依达》是苹果树……
他想起了那株柳树,想起了妻子朱塞平娜。
那一年,他50岁,写完了钟爱的《茶花女》,他问妻子:“亲爱的,我们种一株什么树好呢?”妻子想了想,说:“就种一株柳树吧。”连想都没有多想,他叫老花匠皮佐拉买来一株柳树,和妻子一起把它种了下去。妻子尤其喜欢这株柳树,她亲热地管它叫做“茶花女柳”.每次陪威尔第到花园里散步的时候,老远看见了那株柳树,她都要叫道:“看,茶花女柳!我们先去看看它吧。”
每年复活节到来的时候,朱塞平娜都要特别到那株柳树前,她总会为第一眼看到了嫩叶像小鸟啄破蛋壳探出头来而高兴得大呼小叫。威尔第愿意跟着她,俯身看着这大自然的奇迹。在威尔第的眼里,那柔韧轻刚刚飏的枝条,如同妻子那一头飘选的金发,在阳光下述人地闪耀。
威尔第也忍不住想起了花园里那个老花匠皮佐拉,他的心里隐隐地觉得有些对不起他.
威尔第是个怪人,他的音乐是那样豁达、细致、温情,但生活中却是那样的刻板,甚至粗暴得像头黑熊。而且,他还格外看重金钱,对待那登门找他更新歌剧的剧院专老板们,他索要高价,毫不客气,对待为他干活的农民,他也一样锱铢必较,他还常常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火冒三丈,没头没脸地训斥他们一顿。
那一天,他就是这样把皮佐拉劈头盖脑地骂了一通。其实,只是为了那株“茶花女柳”。那株柳树也真是奇怪,妻子死后,它也渐渐地枯萎。皮佐拉找到威尔第,告诉他那株柳树已经死了,是不是要把它砍掉?威尔第一听,立刻火冒三丈,冲皮佐拉大骂道:“谁告诉你说 ‘茶花女柳’死了?我看要死的是你这个畜牲!”皮佐拉一气之下,提出辞职。威尔第更为大怒:“滚吧,我不缺少你这样的蠢货!”结果,气急败坏的威尔第无理地扣下3000里拉的工钱,就是不给人家。
……
第二天天蒙蒙亮,冬天的米兰,晨雾浓重地遮挡住了窗户,屋子里有些晦暗。
威尔第把玛丽亚叫进来。玛丽亚是33年前他和妻子收养的一个小姑娘,妻子死后,一直都是她在照料着成尔第。威尔第从被子里伸出枯枝一样的手臂,指了指窗户,说:“请帮我把窗户打开。”接着,成尔第让她去请人来帮助写遗嘱。
当玛丽亚带着人走进屋里时,威尔第已经昏迷在床上。他们慌忙把他叫醒,又赶紧叫来医生。
威尔第睁开了眼睛,突然精神了起来,一条条地列着他遗嘱的条目,先从慈善机构开始,音乐家的养老院、医院,佝偻病人和聋哑人的福利机构,再说到家属、朋友和一直伺候他的玛丽亚,以及其他仆人们……他的头脑清醒而清晰,有条不紊,无一遗漏。
最后,他把玛丽亚叫到身边,问道:“皮佐拉,你还记得他吧?”
玛丽亚点点头。
威尔第也点点头说:“我死后,立即付给他3000里拉。我很愧疚,这是我欠他的工钱。而且,我还对他发了脾气,其实,他是对的,请转告他,请他把那株柳树砍掉吧。”
冬天还没有过去,88岁的威尔第与世长辞。米兰街头有20万群众为他送葬,意大利按照民族英雄的仪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老花匠皮佐拉也来到了米兰,加入长长的送葬队伍中。但他没有听从威尔第的遗嘱,把那株老柳树砍掉。,在圣阿加塔威尔第的花园里,那株“茶花女柳”依然在。
(文字有删改)
小题1:简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对刻画威尔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人公威尔第的形象特征。 (4分)
小题4:结合全文,探究题目“茶花女柳依依”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答案
小题1:(4分)第一段写了威尔第生命末期的生存状态,并借夜色的沉重黑暗,暗示威尔第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2分)运用比喻,说明此时威尔第念念不忘圣阿加塔,引出下文的回忆。(2分)
小题2:(4分)这段文字不回避威尔第的性格弱点,写了他的吝啬、固执,丰富了其性格的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丰满;(2分)同时为下文写威尔第的自省、博爱张本,有力地烘托出其人格的高尚,使其形象更加光彩照人。(2分)
小题3:(4分)超凡脱俗,特立独行;(1分)挚爱妻子,充满柔情;(1分)为人真诚,勇于反省;(1分)热爱乡村,倾心自然;(1分)善良慈爱,慷慨大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小题4:(6分)①“茶花女柳”是朱塞平娜的象征,体现了威尔第对妻子至死不渝的爱情;(2分)②“茶花女柳”是威尔第艺术事业辉煌的一个见证,体现了威尔第对它的一腔衷情;(2分)③“茶花女柳依依”是主人公临终人格升华的象征,体现了作者对他的由衷赞美之情。(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都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对全文内容的感知来分析第一段对威尔第的年龄、生活状态、思想及环境的描写的目的。在结构上,从下文的内容与第一段内容的关系看,“只有往事不时会格外清晰地跳出来,”起着引出下文回忆的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运用的表现手法,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对刻画威尔第的形象的作用。作者运用议论性的文字,把威尔第的音乐与他的思想性格进行对比,表现出他的性格弱点,从而使威尔第的形象更全面、丰满。从下文对威尔第的自省、博爱的形象塑造来看,这一段文字其实起着张本作用,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注意题***要求是简要概括,故答题时,只需根据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概括出来即可。可根据文中对威尔第的言行举止及议论性等文字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第二段“他太想念圣阿加塔了。那里有开阔的田野…”,表现了他热爱乡村,倾心自然;第三段写他他庆祝的方式都有些特别”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特立独行;与妻子共同种树的情节表现了他深爱妻子,富有柔情;感觉对不起皮佐拉并付给他工钱,表明他勇于反省为人真诚;从收养玛丽亚和遗嘱内容可知,他善良、慷慨大方。
小题4:
试题分析:由第三、四、五段内容可知,“茶花女柳”是在写完《茶花女》后与妻子共同种下的柳树,因此,“茶花女柳”是妻子朱塞平娜的象征,也是他事业辉煌的见证;第九段,为了那株“茶花女柳”而大骂皮佐拉,体现了威尔第对妻子至死不渝的爱情。因此,以“茶花女柳依依”为题,能表现出他对妻子的爱情,对艺术事业的追求。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依依”也体现了作者对威尔第的赞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茶花女柳依依肖复兴这是1900年的冬天,威尔第87岁。饭吃得越来越少,觉睡得也越来越少。一觉醒来,夜色沉沉,窗外再也看不到】;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永远的曼德拉
于杰飞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5日辞世,享年95岁。噩耗传来,南非举国悲痛,世界同声哀悼。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东南部特兰斯凯地区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当时的南非到处弥漫着种族主义的血腥味,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强烈不满,在曼德拉心里种下了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他决心,不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怀揣着这个理想,1944年,年轻律师曼德拉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 )。1952年,借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曼德拉成功组织并领导“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1953年,曼德拉在非国大会议上发表了《自由之路无坦途》的演讲,公开宣布非暴力反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然而,面对这份非暴力宣言,南非政府却选择了暴力回应。在和平斗争无暴的情况下,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以暴力对抗暴力。1962年,曼德拉被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5年监禁。
“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这段演说是曼德拉在所谓的“叛国案”中的自我辩护。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这年他45岁。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判决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对于曼德拉而言,斗争才刚刚开始。
罗本岛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4.5平方米的狱室,勉强可以躺下,曼德拉在这里一待就是27年。
27年,曼德拉忍受了每天到采石场做苦工的折磨,忍受了惨无人道的羞辱和拷打。漫长的监狱生活,曼德拉在孤独中苦苦思索。“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他意识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他感受到肩上沉重的使命,他决心把这种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南非人,只有这样,他的彩虹之国才有希望。于是,他开始坚持锻炼身体,整日以书为伴。“我不会绝望,也不会自暴自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作为一个自由人,行走在阳光下。”
1990年2月11日,南非白人总统德克拉克迫于压力最终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这一年,德克拉克和曼德拉同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1年,延续300多年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从法律上被废除。为这一天,曼德拉等了73年。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而当时的南非正处在激烈的种族对抗中,如何将这个国家解救出来,全世界的眼睛都注视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出人意料地邀请了当年在罗本岛看守他的3名狱警,并向他们鞠躬致敬。“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
能繁荣发展。”全场报以掌声,世界报以掌声。
在曼德拉的努力下,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曼德拉告诫人们,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在他的感召下,获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武器,失去特权的白人守住了基本权利。南非共和国实现了全国和解!
当声誉达到巅峰的时候,曼德拉却决定隐退,他毕竟已经80岁高龄。“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失主席一职,1999年6月,辞去总统一职。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
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格拉萨相伴晚年,而她也是领导反对种族歧视视运动的杰出女性。
“隐退也是一种领导”。81岁高龄的曼德拉开始投身慈善事业。他发起大型抗击艾滋病慈善音乐会,呼吁全世界共同关注艾滋病,积极采取行动消除贫困,疾病和饥饿。出席2010年南非世界杯闭幕式,是曼德拉最后一次谢幕。
曼德拉走了,希望曼德拉留下的精神财富能永远传承下去。
(文字有删改)
小题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2分)
②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 (2分)
小题2:文章倒数第三段的内容是不是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为什么?(4分)
小题3:结合全文,简析题目“永远的曼德拉”的含义和作用。(4分)
小题4:在曼德拉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戏曲艺术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熔铸了千百年来无数中华百姓的人生观、是非观,是培养中华儿女爱国、爱民情怀的重要文化哺育。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屡受欺凌,动乱频仍,政权和朝代更迭不断,是什么能使我们国家与民族生生不息、历劫不灭?是什么维系着中华儿女血脉传承的认同与凝聚?只有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文化一个重要的传承渠道是靠民间说唱、民间戏曲传播普及,并代代相传。
无论是改朝换代的兵燹战乱,还是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戏曲没有断绝过其活跃在民间的顽强生命,它和民众像不离不弃的患难兄弟,并且千百年来始终成为历朝历代华夏子孙赖以慰藉心灵的精神依托与艺术依赖,这在世界艺术史上堪称奇迹。戏曲艺术应和了人民大众对从中沐浴伦理教化,获得历史文化,满足艺术欣赏的情感渴望、思想诉求和文化需求。戏中的忠臣良将,勇御外寇,成为大众民族意识和家园情怀的楷模;戏中的忠正义士,披肝沥胆,中正刚直,成为大众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和道德行为的榜样;戏中历经磨难的悲欢离合,感天动地的忠贞爱情,在赢得观众泪水与欢喜的同时,也为他们面对生活的磨难增添了乐观的情绪,为他们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动力。中国戏曲对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在大力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中国戏曲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爱国意识和传统美德,理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了解和感受传统戏曲中承载的具有普世价值和当代性的思想、文明、伦理、道德,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中华戏曲是世界艺术遗产中的一份无比珍贵的财富。文化艺术固然有其经济方面的意义,但从本质上说其核心价值一直表现在精神层面。一个民族只有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戏曲是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其艺术价值,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倍加珍惜,而后才会自觉地传承,并由此可能有创新与发展。
(节选自孙家正《倍加珍惜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戏曲艺术的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戏曲艺术是让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 |
B.戏曲艺术是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更重要的,她也是一笔不可小视的物质财富。 |
C.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当前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
D.戏曲艺术使我国民众的爱国意识和爱民情怀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
A.当中国民众遇到艰难困苦时,戏曲艺术总能与他们相伴左右,给予他们正面能量。 |
B.中国民众在戏曲艺术欣赏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受。 |
C.戏曲作品中的人物为中国民众树立道德榜样,提供人生智慧和经验。 |
D.中国民众理解并珍惜戏曲艺术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创造。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小题1:写出“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这一神态描写所反映的人物心理。(2分)
小题2:(1)指出画线部分所采用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分)
(2)综合画线部分内容,你认为集中表现了王熙凤的哪一个特点?(1分)
小题3:节选语段中,黛玉很“忙”,熙凤更“忙”(见加点处)。试分析两人各自于“忙”中显现的性格。(5分)
中华文化的特质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的伦理观最突出的一点是主张“和而不同”,其哲学基础是整体论、综合论、经验论。这和一神论的二元论、分析论、先验论形成鲜明对照。
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在经过冲撞、融合之后,在哲学上基本达成一致。在中华民族看来,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际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自然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进而扩展,一国之人是一个整体,人类是一个整体,整个宇宙,包括所有的人和物也是一个整体,因而个人、家庭、国家、人类都是宇宙的一个极其微小的部分,这就是所谓天地一体、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用以处理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以儒家的“仁”、佛家的“慈悲”、道家的“善”为原则。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不同源头的地域文化,外来的佛教文化和后来的伊斯兰、基督和天主等宗教不但可以和谐共处,而且相互吸收经验和营养,从而不断发展、创造,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心里的“天下”,随着地理知识的不断扩展和交通的便捷而不断延伸。在经济全球化的令天,我们所关心的不仅是一已,而且是全人类;不仅是眼请,而且是属于子子孙孙的无限未来。在这种思维下,我们对应该如何对待多元的文化,用不着反省、思考、反复论证,就可以得出符合宇宙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符合世界未来需求的结论。
中华文化特质之“特”,就在于和弥漫于大半个世界的一神论哲学相比而显其异,还在于当许多人把文化的多元性视为新大陆的时候,中华民族已经践履了几千年,视之为已然和必然。应该说,有中华民族这样坚守文化多元、包容他者的成员,是世界之福,人类之幸。
中华文化的哲学特质也表现在自己的主流文化对待亚文化的态度上。
中华文化内部不但是多元的,而且是多种源头的。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中原文化,不断吸收了其他地区和民族、部族的文化而不断成长,同时又渗透式地反馈给周边。而各个亚文化也同样与异质文化相处、互动,相得益彰。
(许嘉璐《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7期)
小题1:下列不属于对“中华文化的伦理观最突出的一点是主张‘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阐释的一项是
A.一神论虽然弥漫了大半个世界,但作为其哲学基础的二元论、分析论、先验论却并没有改变中华文化与其不同的,有自己姓名特点的哲学基础。 |
B.在经过冲撞、融合之后,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在哲学上达成了一致。 |
C.在中华民族看来,天地一体,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天、地、人、家、国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
D.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不但可以和谐共处,而且相互吸收经验和营养。 |
A.由于中国人宇宙整体观的传承,他们关注全人类,着眼未来,很自然地就会得出符合宇宙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符合世界未来需求的结沦。 |
B.天地一体、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认识是中华文化能和其他各种不同文化和谐共处、互相吸收的根本原因。 |
C.中华民族已经将文化的多元性践履了几千年,并视之为已然和必然,但还有许多人才刚刚意识到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 |
D.中原文化不断吸收而且渗透影响着其他地区和民族、部族的文化,而各个亚文化也与其他文化积极互动,相得益彰。 |
巨柱
尉天骢
①辗转读到弟弟的来信,得知将近八十高龄的母亲仍然和弟弟一家住在乡下的老宅子里。弟弟说:“这些年来,我***都是些体力劳动的工作,生活虽然苦,却从来没有丧失掉上进的意志,也从来没有动过歪脑筋,想去占别人的便宜。这些年,虽然四处都闹得天翻地覆,母亲却一直像一根巨柱那样支撑着这个家。多少夏天的晚上,我们母子二人常坐在院子的枣树下,对着满天星光而聊到深夜,聊到我们家的前几代人物,聊到父亲的早逝,聊到远在外乡的家人,言语间自然充满了感叹和凄凉,但是,这些过去了的人和事却不知不觉中给予我很多启示:母亲虽然不认识字,她的话却成为鼓舞我要不断奋斗的力量……”
②读着弟弟的信,也就更加地想念着母亲,连带着也想起了母亲常向我讲述的关于老奶奶的故事。小时候听人说过:我们家原也有着中上等的产业,但是,这种日子没有多久就消失了。先是祖父去世,接着瘟疫流行,家中一连办了四五次丧事,再接下来,便是那些你来我往的仗一直打个不停。爷爷和奶奶都过世了,家中就只剩下我们叫做老奶奶的曾祖母,带着几个要成年而还未成年的孙子孙女,来撑持这个日渐败落的家。听母亲说:那时北洋军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今天要粮草,明天要壮丁,原本穷困的日子更加艰苦了。那时候,很多人的为人处世脱出了常轨。有人来跟老奶奶商量,要跟我们家合作将小麦田拿来种植罂粟,这样就会有十多倍的收入;但我们家的老奶奶任别人怎么劝说也不答应,她说:“我家可还有两个孙子,到时候烟土进进出出,谁也保不准他们不会学上吸大烟。等人毁掉了,钱再多又有什么用?”
③所以,在老奶奶的引导下,她要家里的人不要为了钱财去跟人争吵。我没见过老奶奶,她死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是她讲话的神情,做事的章法,都在我心中保有鲜活的印象;因为母亲和我的父亲、姑母们一谈起话来总是喜欢奶奶这样、奶奶那样地去安排一切,以至于在我童年时,很多事我也能够按照章法去做。譬如等谷子收好了,一定要送几袋给村子里日子过不去的邻居,而且要有礼貌地说:“这是今年新收成的,请您尝尝新!”还有,爷爷墓地后面有两座坟,埋葬的是两个不知是哪个部队的外乡军人;过年过节给爷爷上坟的时候,大人们总一再吩咐着:“可不要忘记给老军坟烧纸啊,孤瑰野鬼地死在外乡也真可怜!”
④母亲说:我们那个村子里,是难得和外边的人联络的,所以每一次穿着绿衣服的邮差出现,立刻就会被人包围起来。每到这时,老奶奶总叫人给邮差倒茶,搬凳子,一年三节总不忘送些土产到邮差家去。老奶奶说:“难得人家跑几千里,也不知道要磨破多少双鞋子?”老奶奶虽然处处替人担心,但有时面对一些别人觉得无限惊慌的事时,却会平静得让人难以相信。据说,她临死的时候非常安详,她把孙子孙女都叫到床前,嘱咐他们在她死了以后怎样办事情:某月某日哪家亲戚来吊孝,该怎样接待;灯里的油要小心,以免烧了房子;剪刀要收好,不然做孝服时找不着会手忙脚乱;送殡时每个人都要多加件衣服,以免受凉。及至她看着家人哭了,就对他们说:“你们哭什么呢?我已经八十了,要活多老才算够呢?”她走了,好像只是出一趟远门。
⑤以往我不懂得老奶奶,总以为她的一生只是在一些琐碎的小事里打转转,而且至死还只想着那些琐碎的点点滴滴。及至自己长大,经历了一些折磨,也在五光十色的人生中打滚,因摸不稳要走的道路而感到一片虚无时,我才慢慢了解了老奶奶那样的人生。在她的一生中,她的日子都是与四周的人、事、作息结合在一起的,它看到这世界怎样变化,也知道自己的世界该如何安排;于是当她看到别人的生命,就会觉得自己仍旧在那些生命中延续。正因为她知道在这世界千变万化中总是有一道和谐的、谁也破坏不了的轨迹,所以她才能够面对那些在历史上短暂出现的屠***、斗争等等而无所惧怕,因为在心中她知道自已栽下的树会结怎样的果实。老奶奶是不识字的,但是在她的身上我却真正领会了“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的真实意义。
⑥在历史的苦难中,老奶奶的脚步走过了,母亲又接着走下去;当母亲有朝一日走完了她的脚步,弟弟又会接着走下去。这些年,在这个海岛的土地上,我也看到无数的人像我的老奶奶和我的母亲那样,虽然缓慢却非常扎实地走着同样的生活脚步。于是,从这些脚步中,我渐渐领会到一股坚强的力量,在不断地突破商品的污尘而发芽、茁壮。正因为如此,再一次读古人的诗,才能真正懂得“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滋味。
(本文有删节)
小题1:文章为何以“巨柱”为题?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本文第④段详细叙写了老奶奶临终的情景,有何用意?(3分)
小题3:分析并概括老若奶奶的形象特征。(4分)
小题4:联系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画线句。(5)
小题5:关于为人处世,你从老奶奶身上得到丁哪些启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最新试题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雕塑艺
- 2 在两河流域诞生了人类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与这部法典源于同一地区的文字是 [
- 3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3 V,内阻为5 Ω,L1,L2,L3为3个特殊材料组成的相同规格小灯泡,这种小灯
- 4 仿照下面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恰当化用古诗文名句,内容贴切,三个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
- 5已知袋中有大小相同的红球和白球若干个,其中红、白球个数的比为.假设从袋中任取个球,取到的都是红球的概率为.那么袋中的红球
- 6命题:“∀x∈(0,π2),sinx<x”的否定是______.
- 7有人断言,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 8挑取黄瓜果肉细胞制成的玻片标本叫( )A.切片B.涂片C.装片D.玻片
-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温度B.空气C.水D.光
- 1032. (10分)稀土是我国丰产元素,几种稀土元素可用有机萃取剂分离。A是一种有机萃取剂,结构简式:(1)A所属化合物
热门考点
- 1【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付梓(zhǐ)尺牍(dú)扎染(zhā)
- 2下列措施不符合“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这一主题的是( )A.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B.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
- 3计算12-3的结果是( )A.3B.3C.23D.33
- 4广泛用于制造日常生活用品,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铝B.镁C.硅D.铁
- 5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出现了严重的重金属镉污染事件,并波及下游柳江。结合广西西江水系示意图,完成1-2题。1.对
- 6【题文】全集 .
- 7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千分之一B.万分之一C.十万分之一D.百万分之一
- 8如图,从A地到B地有多条道路,一般地,人们会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的曲折的路,这是因为(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微。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
- 10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水的这个特性的是( )A.供暖系统用循环热水来供给暖气B.用水作为机车发动机的冷